三、报纸的视觉化发展趋势
归纳起来,报纸的视觉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头版海报化趋向
香港成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成报新闻中心总编辑、香港成报网总裁陈进认为,头版海报化设计,可以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这种处理可让报纸既卖内容也卖设计,许多读者可以沉浸在报纸设计的美感中,并且这类读者未来会越来越多,而且非常固定、忠诚。
与报纸杂志化完全不同。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封面设计的运用上,借鉴海报或是杂志的封面化设计,而不是纯粹的模仿杂志。报纸走向杂志,无异于报人走向死胡同,最终本末倒置,自绝生路。
这种形式运用在诸如《泰晤士报》等严肃大报上是不可思议的,在国内也仅仅见诸于晚报、都市报等少数几家报纸上。海报化设计能够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但同时也要避免一味的模仿,以免陷入极端的同质化怪圈。
2、设计简约化趋势
简约化设计是符合现代化设计潮流的。人们常常将简约等同于极简主义,“简约不是简单、单调,而是基于艺术和审美的一种报纸设计理念。”⑧这种理念推崇“简单即美”的设计原则,倡导减法设计,削减不必要的装饰元素,注重空白的使用,但是,真正的简约远不止删除矫饰和去除杂乱那么简单。
这种设计理念应用于整张报纸的全新架构,带来简洁直观的版面体验,刺眼的修饰元素越来越少,并去除了不必要的装饰。在摒弃华而不实的设计元素过程中,脱颖而出并受到更多关注的将是最重要的部分:与读者有关的美的感受。读者的这种感受极易塑造报纸的特色和品牌。
3、视觉表达的人情味
这种人情味不仅仅是消除暴力、色情以及毫无创意可言的低俗娱乐,更多的是视觉表达的人情化以及内容、设计上以人为本的需要。
正如苹果公司刚刚发布的IOS7所要表达的理念那样:“当一件产品设计合理时,它的设计会以你为中心,让你不必为迎合科技而改变自我。这时,你与它之间便会形成某种纽带。它对于你的意义,将变得不只是一部设备那么简单。”报纸的视觉化表达更是如此,跨越横亘在商业与读者之间的鸿沟,既要不夸张地引人注目,又要有情感的表达,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对设计情感的追求能让我们跨越这道鸿沟,将二者融为一体。这将会是读者前所未有的体验,也许这种情感可能并不是你有意需要或者期待的东西,但这种共同作用会使报纸与读者的联系更为和谐、统一,对于读者来说,形成更加与众不同、心灵愉悦的阅读体验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这是一种充满爱的设计。
四、提升国内报纸影响力的对策
即便西方报纸与国内报纸在主体与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视觉表达面前却存在共同点,共同之处就是本文一再强调的“报纸需要设计”这个理念。所以,以下几点意识尤其值得国内报纸思考。
1、用户意识
具体而言,不应该用“受众”这个词汇,用户有更大的自主性去选择,而不再是应声即倒的“靶子”,这是核心变化。一份报纸办的再出色,没有发行就不会造成影响力,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国内现状是纸媒渐趋低俗,新闻娱乐化、栏目抄袭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报人们总以为要迎合用户的低俗口味,其实,纸媒低估了用户,或者说纸媒有意低估他们,为自己的低俗趣味制造借口。国内不乏有思想的纸媒,而且读者群非常广泛,很有影响力。问题是大部分纸媒让用户适应他们,而不是他们去改变用户,在他们眼里用户只是被动接受的“靶子”——一群乌合之众。
以上所列举的西方主流大报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来设计的最好例子,不断根据用户的体验和反馈来改进报纸的版式设计,使其更加适合他们。
2、设计意识
现如今,国内报纸的设计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仅仅存在于少数几张晚报或是都市报中。这些走在市场前沿的报纸,虽然设计和风格基本达到精细化水准,但同质化问题非常大。除此之外,党报等传统主流报纸对于“报纸需要设计”理念接受度仍不是很强。
《新民晚报》艺术总监靳文艺曾经讲到,报纸要更加注重设计、品质,才能吸引读者购买。英国《星期日独立报》艺术总监科林·威尔森认为国外的报纸非常重视设计,因为一个版面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对这份报纸是否感兴趣。
未来,设计应当是构成报纸竞争力的一方面。
3、情感意识
某著名主流媒体曾刊播一条题为《警方查明 网络大V薛蛮子嫖娼且涉嫌聚众淫乱》的新闻,这条新闻运用大篇幅报道,且语言低俗露骨。纵观国内媒体,谋杀、强奸、暴力、绯闻等比比皆是,语言描述“栩栩如生”,毫无人情可言。
举《星期日独立报》(Sunday Independent)新闻报道的两个例子。挪威枪击案后,报社摄影记者拍回来的图片很血腥,考虑到会给放假的孩子造成不良刺激和影响,封面采取了比较柔和的图片,另外做了导读,内页用图片设计做了凶手何时出现,如何缉拿归案的过程图解。
另外一则是关于报道叙利亚事件的版面,在头版没有运用图片,而采用文字来表达。艺术总监科林介绍说,在头版他们写了一行字,“世界正在离他们远去,你可以选择翻下一页……”然后在内页用图表表达了每天有多少人离开世界、多少人失去家园。
这样的设计是充满人情味是有文化的,考虑到了受众心理,易于让读者接受。已故的电视媒体人陈虻在出任《东方时空 生活空间》的制片人时,提出“在飞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实现人文关怀,为未来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⑨的改版方向,并确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⑩的栏目定位。在如今看来,仍有借鉴意义。
4、品牌意识
品牌是纸媒的“活化石”,也是其它媒体不可企及的“王牌”。在报业缺少融合渠道的大数据时代,重塑品牌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品牌?女生不认识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这就是品牌,她是独一无二的,是不言自明的。
报格、设计、用户、人情味,这几种“角色”都是塑造报纸品牌的良好元素。报业不妨引入企业管理中的CIS(企业识别系统),重塑报业的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和视觉识别系统(VIS),为读者建立一个全新的报业形象,以此建立独特鲜明的报纸风格,提升报业的整体竞争力。
报纸设计也是生产力,报纸既要卖内容,更要卖设计,让读者享受到报纸设计的美感,设计应当构成报纸未来的竞争力。视觉设计在报纸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视觉手段的呈现,已成为传统媒体表现形式上的最大优势。毫无疑问,视觉已从版面元素转变成新闻主力军,甚至优于其他报道形式。报纸将会成为一件艺术品,国内的主流大报也将意识到“报纸需要设计”并将以此引发一场报纸的设计革命,报纸将进入视觉表达时代,这种趋势是发人深省的。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注意力经济” http://baike.baidu.com/view/128883.htm
②百度百科:“注意力经济” http://baike.baidu.com/view/128883.htm
③百度百科:“注意力经济” http://baike.baidu.com/view/128883.htm
④扬州晚报:《大会发布“中国报纸设计趋势解读”》,2013年10月18日6372期第A06版
⑤赵鼎生:《西方报纸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1页
⑥赵鼎生:《西方报纸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1页
⑦赵鼎生:《西方报纸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页
⑧甘险峰:《当代报纸编辑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8页
⑨徐 弘:《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1页
⑩徐 弘:《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85页
?刘悦坦:《20世纪世界广告流派》,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美)新闻自由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Freedom of Press)展江等译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A 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扬州日报:《中外媒体专家扬州论转型》,2013年10月17日9989期第A02版
?扬州日报:《中国报纸设计大赛奖项揭晓》,2013年10月18日9990期第B01版
?扬州日报:《国外媒体人畅谈报业未来》,2013年10月19日9991期第A02版
?扬州日报:《资深报人畅谈纸媒设计之变》,2013年10月20日9992期第A02版
?NEWSEUM http://www.newseum.org/todaysfrontpages/archive.a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