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导演翻拍红色革命样板戏,让观众开了眼界。《智取威虎山3D》源于样板戏又摆脱了样板戏的缺陷和套路,不谈革命和主义,角色不脸谱化,视觉特效运用到极致,让人看到一群抛洒热血的年轻人,一群助强扶弱的现代侠士,一群形象鲜明的土匪反派。影片的主旨简单而纯粹,依然是主旋律电影,但充满正能量,观众看得很嗨。能把主旋律电影拍出商业类型片的高度,徐克的手法不能不令人佩服。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本身具有传奇性,适合改造成具有武侠片风格的类型片,这也是徐克的拿手好戏。片中的威虎山也基本可以视作《新龙门客栈》里的客栈,正邪两派斗智斗勇,碰撞出戏剧火花。其实,以前有一批红色传奇电影都带有武侠片的影子,像《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这些片子比较好看,就在于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来自民间,敢于以弱抗强,抛洒一腔热血,颇有点侠客的味道。吸引观众的正是人物身上侠的气质和情怀,而不是那些空洞的说教和主义。
经过数十年的浸淫,徐克早已成为类型片的大师,能够准确拿捏革命主旋律题材,拍成类型片但令人信服,贵在人物虽然武侠化,却并未脱离其所处的现实环境。即便片中提到威虎山里藏有坦克、飞机,也解释得合情合理。然而,很多国产抗战剧或红色革命剧,也放进了武侠片元素,但情节十分雷人,完全脱离历史现实,比如手撕鬼子、抛手榴弹炸飞机,这类荒唐的情节破坏了剧情的合理性,也令观众嘲笑和鄙夷。主旋律电影可以类型风格化,但忌讳不顾历史语境合理性,盲目堆砌一些商业元素,招来的只是逆反心理。
客观上讲,近年来主旋律电影普遍陷入僵化,观众一听到片名就不买账。原因无它,还是影片不好看,人物不真实,说教气息太重。本来真实感人的原型人物,一被搬上大银幕,就变得虚假不堪。《智取威虎山3D》不让人觉得虚假,人物身上有侠的情怀,在于徐克本身就心中有侠,对侠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样才能拍出有感染力的影片。相较之下,不少主创拍主旋律影片,接到的是命题作文,自己都不被电影人物感动,只是完成宣教任务而已,又岂能拍出打动观众的好作品呢。
当下观众最爱看的是类型片,主旋律电影要想赢得市场和观众,也需要进行类型化处理。除了《智取威虎山3D》之外,其实之前的《集结号》《十月围城》都是较成功的类型化主旋律影片,用战争片、动作片来包装,视觉效果上就好看。在类型片的框架下,不回避人性的复杂性,不回避历史或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主旋律电影才能真正贴近观众。只要不违背主流价值观,最终传递的是正能量,就可以是主旋律电影。倘若时至今日,《智取威虎山3D》还是按照当年样板戏的结构来拍,自我束缚、画地为牢,不敢大胆创新,恐怕也不会有多少观众感兴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