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研究

四问报业“中央厨房”

陈国权

2015年03月27日09:17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无论是现在被频频讨论的“中央编辑部”、 “中央厨房”,还是曾经的 “滚动新闻部”,或者“全媒体平台”,其核心理念都是类似的——一个产品、多个出口。

记者采集的同一个内容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进入全媒体数据库,或者叫做“成品稿库”。报业集团内部的各种子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根据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二次加工,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最后,按照传播速度的快慢,通过多种媒介逐级发布、传播。通过内容的集约化制作,实现新闻信息的多级开发,以提高传播效果,节约传播成本。这种模式被称为“一个产品,多个出口”,或者“一次采集,多渠道发布”。

从理论上看,“中央厨房”模式是对原有采编机制的重构与再造,能够节约采编成本及提高传播效果;但在实践中,它则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疑问。

历史上的“中央厨房”

2014年12月1日,《广州日报》借着“媒体融合”之势,继“滚动新闻部”之后,高调推出“中央编辑部”。“中央编辑部”由夜编中心、大洋网、全媒体中心、音视频部、数字新闻实验室等部门组成,搭建跨越纸媒和新媒体的新闻统筹平台,将新闻生产“滚动采集、滚动发布;统一指挥、统一把关;多元呈现、多媒传播”。这段时间,还有很多报社也开始运作“中央厨房”式的编辑部流程再造。

然而,这种模式,即使在国内,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8年前,2007年6月,也是《广州日报》,当时成立了“滚动新闻部”,可说是“中央厨房”的前身,这成为了《广州日报》纸质版和广州日报新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和视频在内)的跨媒体平台,负责报纸、手机和网站三个部门的联动发稿。滚动新闻部隶属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事业部,共有9人,主要职责是与报纸采编部门进行日常沟通,有新闻发生时可在集团新媒体平台上滚动报道。滚动新闻部的员工平时大部分工作就是向报社的采编记者要稿子,催促他们将刚刚写好并未见报的稿件发到滚动新闻部记者的手中,这些新闻经过简单的编辑,就成为手机和网站上即时滚动的新闻。滚动新闻部应该是最早的全媒体平台的雏形。

2008年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面启动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工程”,确定了几个报业集团为报纸全媒体出版领域应用示范单位,进行数字复合出版的研发和试点。在国家项目的推动下,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与上海阿耳法公司合作开发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它包括待编稿库、历史资料库和成品库三个数据库,统一用户管理、内容管理、线索管理、选题管理、任务管理和数据库管理。在这一全媒体数字平台中,记者采集的同一个内容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进入全媒体数据库。这个系统在2009年还被评为: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之后,全国现在已经有很多报业集团开发了这种“全媒体复合出版平台”,其核心理念仍然是“一鱼多吃”。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传媒集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等等。但这些“中央厨房”模式的采编平台,基本上在2010年之后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一些曾经使用过报社也都改弦更张、弃之不用了。

2014年,才挟着“媒体融合”的东风重出“江湖”。

波纹理论是否可行?

在“中央编辑部”的统筹指挥下,“1+N”全媒体矩阵可以实现24小时滚动发布新闻。前方记者采访回来的新闻素材,经过中央编辑部,可以多平台、多形态地实时发布,为读者随时送上色香味俱全的“资讯大餐”。操作者们这样介绍“中央厨房”。

运作“中央厨房”的报人们不止一次地提到“波纹理论”。这个理论来自道琼斯公司:在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首发的道琼斯通讯社,提供第一次报道服务。然后跟进的是华尔街日报新闻网站,接下来是道琼斯和GE合资的CNBC电视台(道琼斯的新闻记者同时担任CNBC的节目主持人,记者放下手上的笔就可以播出刚采写的报道),第四个参与的是道琼斯广播电台,然后才是《华尔街日报》出场,展开更详细的报道。下一个接力棒就交到《SmartMoney》等系列刊物手中,进行深度报道。最后,进入道琼斯和路透合资的Factiva商业资讯数据库里,供收费用户检索。

一个事件的发生犹如投石入潭,这些媒介像水波纹一样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环环紧扣,充分发挥不同媒介的特色,形成一个完整的报道体系。这是“中央厨房”的主要理论依据。

原来的新闻生产方式是单纯制作版面,在波纹理论下,现在要将这些内容编辑延伸成为多种传播形态的新闻产品,变“一次利用”为“多次发布”、“多次利用”。原来的新闻运作方式是按日发布,现在正转向滚动发稿,记者编辑开始向“多栖”功能转变。

“一个产品,多个出口”、“一次采集,多渠道发布”,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的原理;现实中,凡是能节约成本的东西总是那样吸引人的眼球。

从理论上分析,美国学者布雷德利通过测算得出: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如果同一个集团不同媒体实现互动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把同样的信息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一物多用,就可以相对节省成本,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中央厨房”的理论基础。

但是,理性者必须考虑三个问题:一是采用全媒体平台到底能节约多少成本;二是能不能实现这样的节约;三是节约成本后产品质量是否会受影响,也就是这种节约是以什么为代价的。

节约最明显的效应是人力成本,但人力成本在报业运作成本构成部分中仅占很少的一块,即使减少也空间有限;而且,由于流程重组后,记者与编辑不再是以前那种扁平化的协调沟通模式,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沟通成本也在增加。

再加上有些报业集团体制与机制上的难题,以及利益分享方面缺乏创新,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那部分节约的人力资源成本。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