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耶维奇(资料图)
白俄罗斯女记者兼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记者出身的她擅长非虚构写作,因关注并写作切尔诺贝利核灾等历史事件而为人瞩目。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得奖被看做是诺贝尔文学奖领域的扩宽和全新尝试,以往的得奖者绝大多数是小说家和诗人,而阿列克谢耶维奇从事的新闻报道形式的非虚构写作很少进入如此重要的文学奖所关注的范围。
非虚构类写作以现实元素为写作背景,以个人独立的调查、观察等作为写作方式,并且涵盖领域非常广,历史、社会、政治等无所不包,因此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支持。非虚构写作现在已经成为写作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又和传统的报告文学不同。传统的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用文学手段处理真实新闻题材,有一定的抒情性。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不论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还是非虚构类文学,拘泥于名词并无意义,更重要的是要看作品是否能够真正地反映我们生存的世界。诺贝尔奖评委会给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授奖词中称:“因为她丰富多元的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丰碑。”
》》》专家看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白俄罗斯女记者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大的意义是再次印证了新闻对文学的反哺效应,实际上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在真实事件基础上来实现的,包括莫言的记者生涯对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来很好的基础,这一点上说新闻和文学不是截然对立的。
而中国记者最大的问题在于,优秀的记者都受到行政化的影响,很多记者成名后就转去做管理工作,没有长期的积累,就无法成长为优秀的文化人,这非常可惜。若记者能够精心钻研业务,潜心积淀,有进一步的提升,也许会有中国的记者写出有分量有影响的传世之作,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
《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陈国权:在任何时候,即使是现在的新媒体泛滥的时代,专业记者的专业能力也是必须的。越是人人都是记者,大家都是媒体,就越需要专业能力。此次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记者对传媒未来发展没有多少关系,它奖励的是最顶级的作品,当前传媒需要的不是一两部顶级作品,而是无数的优秀新闻产品。
》》》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简介: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这本口述史记录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后的故事。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三年时间采访了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有现场摄影师、有教师、有医生、有农夫、有当时的政府官员、有历史学家、科学家、被迫撤离的人……每个人不同的声音里透出来的是愤怒、恐惧、坚忍、勇气、同情和爱。为了收集到这些第一线证人们的珍贵笔录,阿列克谢耶维奇将自身健康安危抛之脑后,将他们的声音绘成一部纪实文学史上令人无法忘记的不可或缺的作品。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阿列克谢耶维奇记录战争的文字震撼人心,能让人体会到战争最真实的一面。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中文版责编陈亮介绍说,“《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还是想你,妈妈》记录了二战中的苏联女兵和儿童的回忆,我们这次是根据作者最新修订完整版重译的。”
超过100万名15—30岁的苏联女兵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们中有医生、护士,还有伞兵、坦克兵、重机枪手、狙击手等。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书中,阿列克谢耶维奇真实记录了她们亲历的那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还有战火中伟大的爱情……这些女兵眼里的战争,与男人们的描述截然不同。这些女兵的回忆,会让你感受到二战中最直观的冲击和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
《锌皮娃娃兵》
在《锌皮娃娃兵》中,阿列克谢耶维奇记录战争的文字震撼人心,能让人体会到战争最真实的一面。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这部作品中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护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回忆,书中对战争细节的真实还原,带来震撼人心的阅读感受,堪称20世纪文学经典。这本书里的一句话,能概括阿列克谢耶维奇这类纪实文学作品的主旨:“你们要学会动脑子,免得又被造就成一批新的糊涂虫,一批小锡兵。”
》》》不该错过的这些人
实际上,不少优秀的中外记者笔下的报告文学作品都曾在记录历史的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下面传媒频道就为各位网友盘点一下,不容错过的这些人与这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