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人民网>>传媒>>正文

白俄罗斯记者摘得诺奖 以纪实之笔书写历史重大事件

施晨露

2015年10月09日09:53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以纪实之笔书写历史重大事件 阿列克谢耶维奇摘得诺奖

阿列克谢耶维奇 (资料)

连续三年高居博彩公司赔率榜前列、今年继续领跑的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荣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长萨拉·丹尼尔斯北京时间昨晚7时宣布了这一结果,颁奖词称:“她的复调作品是对我们时代的磨难与勇气的纪念。”

让人类可以为自己发声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已出版的著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阿列克谢耶维奇已在中国出版的著作包括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锌皮娃娃兵》等。

在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非虚构写作已经久未获得肯定,上一本获得诺奖的非虚构作品要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以前,1953年丘吉尔以《二战回忆录》获此殊荣。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记者和散文家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获奖颇具里程碑意义。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个人网站上,她如此阐述自己的新闻和写作追求:“我选择了一种书写方式,让人类可以为自己发声。”评论家指出,阿列克谢耶维奇不满足于按照正式的历史文献描述历史,而是从个人经历、机密档案及被忘却、被否定的资料中挖掘历史,她更愿意让受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也一度让她的获奖前景蒙上阴影,因为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基本是对重大悲剧性事件当事人采访稿的合集,更类似于“口述史”,作者个人的存在感比较微弱。

抗议用男性视角看待战争

为写作《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阿列克谢耶维奇曾花费三年时间采访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的幸存者,如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现场摄影师、教师、医生、农夫、当时的政府官员、历史学家、科学家、被迫撤离的人和重新安置的人。她曾表示,之所以产生写作记录阿富汗战争的《锌皮娃娃兵》“是为了抗议用男性的视角看待战争”,“我去了公墓,那里安葬着空降兵……我发现,这些成年人都沆瀣一气,只有一个小姑娘的尖声细嗓冲出了其他声音的包围:‘爸爸,亲爱的爸爸!你答应我要回来的……’她被人从棺材前拉走,像拉走一条小狗。这时我明白了,站在坟墓前的这些人当中,只有这个女孩是个正常人。”

本月,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两部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和《我还是想你,妈妈》中文版即将面市。《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战争的非女性面孔》的新译名。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