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微信挖宝
人民网>>传媒>>正文

范东升:纸媒的三种活法

2015年10月14日07:36  来源:新闻记者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范东升:纸媒的三种活法(转自《新闻记者》)

进入互联网问世后的第三个十年,纸媒衰败的趋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迄今为止,在严峻的生存压力之下,许多纸媒机构一方面被迫采取大幅裁员或减少刊期、印数等伤筋动骨的做法,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开辟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如果我们相信纸媒机构仍有可能避免全军覆没的命运的话,那么,建立与读者、用户和社区的紧密联结,将是未来纸媒转型并继续生存下去的“诺亚方舟”。

在重建读者社群和密切联结用户的基础之上,以新闻为主业的媒体机构仍可以以下三种状态继续生存:

第一种活法

以纸质版和数字版互补的组合方式,继续保持原有的读者群规模和影响力。提高来自读者订阅收入的比例,减少对广告的依赖,降低纸质版的制作成本,抵补纸质版衰减的损失,达到新的收支平衡。

要点:借助“付费墙”、“会员制”等各种数字营销手段,维持和不断扩展线上线下核心读者群,以此为依托,创建新的经营模式。

《金融时报》是迄今为止全球纸媒转型中最为成功的一家,该报放弃了主要依靠广告的传统经营模式,首创以读者为中心的“计数付费制”,已初步建立了可持续性“数字优先”经营模式,付费读者订户稳步上升,2014年该报纸质版和网络版总发行量同比增长10%,订户达到72万。其中网络版订户增长21%,达到50.4万,占发行总量的70%。此案例亦可说明,盲目追求点击量而忽视用户联结是没有出路的:虽然《金融时报》网站由于设立了“付费墙”,每月独立访客数平均只有270万。前不久日经公司以13亿美元高价收购了《金融时报》。而另一家同样有全球影响力的《华盛顿邮报》,其免费网站每月独立访客数高达4800万,但却始终找不到有效的经营模式,仅以2.5亿美元被转卖给亚马逊。

第二种活法

停止纸质版的印刷,大幅改变产业结构,创建可持续性经营模式,实行纯数字化生存。可以预计,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将会有更多的纸媒或迟或早选择这一条道路。

要点:加强数字化技术手段,联结读者用户群,营造拓展网络社区;提供高质量原创新闻作品的同时,积极采用UGC内容,加强社交媒体运用;超越新闻产品局限,提供各类商业化信息服务。

《赫芬顿邮报》创办于2005年,它虽然不是由传统媒体转型而成,但仍以新闻为主业,其十年数字化经营模式被证实是可行的,值得纸媒借鉴。2011年5月,《赫芬顿邮报》的独立访客数首次超过百年老报《纽约时报》,目前独立访客已超过1亿,成为全美访问量最大的新闻网站。在运营上,《赫芬顿邮报》2011年成为为数不多的可以盈利的新闻网站之一。该报2014年收入1.46亿美元,全部来自网络广告,达到收支平衡。《赫芬顿邮报》聘用850名专职雇员,此外还拥有8万名博客作家和数千名公民记者队伍,报社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新闻与受众的关系,而是营造成一个有序和密切互动的社区。

第三种活法

即使在传媒数字化变革大潮之下,纸媒无论规模大小,只要读者喜爱,社区需要, 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生命力。在环境适合的国家、地区和城市,在保持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在可预见的时期仍可继续主营出版纸质报刊。

要点:针对市场和社区的实际需求,紧密依托与读者社区的联结关系,提供多元化社区服务。

本课题组研究了佛山传媒集团创办的《珠江时报》案例。该报自2009年起,与佛山南海市四个镇街相继合作推出社区报。2009年10月28日《珠江时报》的第一份社区报《桂城社区周刊》正式创刊,在随后的4年时间里,又有9份社区报相继创办,目前正在着手创办第10份社区报。《珠江时报》的运营资金来源基本上是社区政府机构支持、社会赞助和市场经营各占三分之一,商业广告并不是社区报主要的收入来源。《珠江时报》社区报与街道社区合作、扎根社区的模式可以说代表了我国新型社区媒体的一种独特发展模式,而其创办“媒体性服务业”的报业理念也值得借鉴思考。

(本文摘自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用户联结:拯救纸媒的“诺亚方舟”》。阅读原文及学术引用,请务必参考《新闻记者》2015年第9期原文)

(责编:宋心蕊、燕帅)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