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人民大學篇
歷年獲獎名單
2016人民網獎學金獲獎名單:
王正坤、方譯平、時秉乾、徐仲超
2016人民網優秀論文獲獎者名單:一等獎:胡曉萍、王亞莘、魏靜怡、史凱迪、
谷宇、劉澤溪、邵若斯、劉軼歐、
馬雪原
二等獎:李婧文、王藝焜
三等獎:姜日鑫、張成良
優秀論文一等獎(5)
胡曉萍
- 為什麼出走?——20位傳統媒體人離職公開信的文本分析
- 本文通過對2013-2016年三年間從傳統媒體離職的高管、精英在離職時伴隨產生的離職信、公開說明等文本進行詞頻統計和內容分析,將之與激勵——保健理論中提到的各項因素進行關聯,分析在激勵——保健理論中究竟什麼是促使傳統精英媒體人加速出走的最關鍵因素。根據分析結果我們認為傳統精英媒體人出走主要是受到工作本身、工作氛圍和制度與管理幾個因素的影響,這一結果又從另一側面詮釋了當下相對於新型媒體,傳統媒體在媒介融合與跨界融合的背景下亟待改變的組織結構和人才管理模式以及刻不容緩的體制轉型。
- 詳細 >>
王亞莘
- 信息不對稱·網絡外部性:中國空氣治理議題傳播的供給側變革——以《人民日報》網絡傳播為例的研究
- 隨著空氣污染問題的凸顯與空氣治理活動的加強,空氣治理議題報道成為當前我國輿情關注的重點之一。從現實的媒體報道實踐看,空氣治理議題報道在逐步完善過程中,積累了成功的報道經驗,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在新媒體(特別是移動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傳統媒體的空氣治理議題報道仍需在內容與方式兩個維度進行完善。本文選擇權威媒體《人民日報》基於“人民網”的網絡傳播平台為研究案例,基於經典信息經濟學中的信息不對稱理論與微觀經濟學中的網絡外部性理論等視角,分析認為:一方面,傳統媒體應當構建清晰的信息傳遞方式、避免反信號傳遞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傳統媒體應當主動設計自身的“歸核化”報道策略,強化空氣治理議題傳播的“供給側變革”,回應由於新媒體迅捷發展而產生的“網絡外部性”效應帶來的傳播結構變化。
- 詳細 >>
魏靜怡、史凱迪、谷宇
- 新聞網站突發事件報道對比研究——基於對人民網與其他三家新聞網站的分析
- 2016年6月下旬開始,我國多省遭受暴雨洪澇災害,造成了大量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引發全國媒體關注。我們選取了在全國具有一定地位的澎湃新聞、新華網、荊楚網與人民網進行對比分析,對這四家新聞網站針對2016暴雨發布的新聞報道進行比較研究。從而總結出各個網站各自特點和體現的報道策略,以及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同時分析人民網的優勢,對比地方媒體和新興新聞網站相對人民網有哪些可借鑒之處和人民網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
- 詳細 >>
劉澤溪
- 現代社會多元性與新聞倫理的碰撞
- 時間的齒輪運轉至今,我們站在一個急劇變化的現代社會。建立在傳統倫理價值觀上的新聞業界,在高呼“新聞自由”並利用媒介話語權對事件進行報道時,“追求真相”的價值觀念,是否還依舊符合公眾利益?新聞報道抽絲剝繭得到的真相,公眾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知識承受?當公眾利益與真相沖突時,新聞報道的方式是否應該做出一些靈活的妥協還是堅守新聞理想的燈塔?或者,現代社會還能提供一種更理想的解決之道?
- 詳細 >>
邵若斯、劉軼歐、馬雪原
- 主流媒體反腐報道娛樂化傾向探究——以《人民日報》與財新網為例
- 技術的發展使得受眾的信息獲取方式與閱讀習慣出現了轉變,而媒介市場化的深入也導致許多新聞報道為了追求點擊量陷入娛樂化的狂歡。針對這個現象,不少學者認為政治議題下的反腐報道也存在娛樂化傾向並對其進行了批判。本研究選擇《人民日報》與財新網為樣本,對中國主流媒體的反腐報道框架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主流媒體的發聲與報道並不存在所謂娛樂化框架。恰恰是因為主流媒體的報道框架不被受眾所接納,故而在傳播時反而被一些虛構新聞、花邊秘聞佔了先機,使公眾、傳媒研究者形成反腐報道娛樂化的印象,繼而形成政治新聞娛樂化印象。
- 詳細 >>
優秀論文二等獎(2)
李婧文
- 從Agora到互聯網——社交平台對公共討論的影響與比較
- 從古希臘的Agora(廣場)到現代社會的互聯網,社交平台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共討論的廣度、深度與效度。本文試圖從哲學和傳播學的不同角度,對比不同時代社交平台的相似與相異之處,進而分析公共討論的傳承與變遷。從批判研究的視角出發,文章旨在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為當代互聯網社交平台的發展提供借鑒之處。
- 詳細 >>
王藝焜
- 社交媒體的傳統媒體化:從內容生產角度的調查與分析
- 在傳統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等媒體內容的生產模式是以專業生產內容(PGC)的模式為主。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興的互聯網媒體開始成為用戶使用媒體的主要方案。社交媒體自本世紀初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之后,憑借其自身的特點,也逐漸的成為了用戶在使用互聯網時的第一選擇。與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模式不同,社交媒體在內容生產模式上是用戶生產內容(UGC)的模式,即用戶生產的內容為其主要的核心內容,原有的傳統媒體的話語權開始削弱,逐漸的成為用戶在媒體選擇中的第二個方案。隨著社交網站的用戶數逐漸增加以及技術的不斷發展,社交網站在內容生產上開始出現了向傳統媒體轉變的趨勢,具體而言就是原有的以用戶生產內容為主導的內容生產方式開始向以專業內容生產的內容生產模式開始轉變。這種轉變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受到社會環境、媒介經濟方面等影響,在這種趨勢的引導下,傳統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果能夠順應潮流,將會為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優勢,反之,傳統媒體將會面臨更大的生存困境。
- 詳細 >>
優秀論文三等獎(2)
姜日鑫
- 微博平台上國際新聞編譯的現狀分析
- 由於中外語言的差異,以及華文媒體原創報道能力所限,國內受眾對於國際新聞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依靠從外媒翻譯而來的二次加工稿件。因此,涉及到信源選擇、編輯技巧、翻譯能力、傳播平台等多個層面綜合構成了當下國際新聞編譯圖景。本文選取了微博平台上三家媒體在相同時間段內發布的原創編譯新聞進行分析,探尋中國媒體新聞編譯領域存在的特點及可能存在的問題,認為新聞編譯應融合外語知識和新聞專業主義,在議程設置和忠實事實之間找到平衡。
- 詳細 >>
張成良
- 新媒體語境下傳統文化的跨媒介敘事與視覺傳播
- 近年來,隨著電腦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獲得了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那就是通過新媒體平台對傳統文化模因加以組合潤色,使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本文從文化傳播視角,提出了建構跨媒介敘事平台、推動移動新媒體的場景入口建設、借用IP運營實現傳統文化模因的產業化發展等思路,為優秀傳統文化的視覺傳播尋求新的發展路徑。
- 詳細 >>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