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多屏時代的電視【3】--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2年第5期

重新認識多屏時代的電視【3】

錢彬

2012年11月13日15:59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三、面對多屏時代

多屏時代帶來傳統電視運營機構的理念革新。新加坡的電視同行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電視台是播出與制作並行的機構。新傳媒集團旗下的頻道,開始爭取更多的節目外包。他們並不否認集團內部的採編制作團隊更具專業水准,但是商業化的節目需要更低成本的預算。眾多國際電視機構和視頻網站的節目委托在新加坡制作。節目的輸入和輸出,通過市場調節實現了一種平衡。

制播分離有了另一種新的解釋。電視採編制作機構今后將為無線傳播(現代電視)、數字傳播(當代電視)、網絡傳播和多屏化無線網絡傳播(后當代電視)提供不同的專業節目內容。

互聯網的普及和帶寬瓶頸的打破,使得以電腦為終端的網絡視頻大行其道。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無線帶寬的速率提升,使得以手機為終端的手機視頻充滿無限想象空間,其更強的便攜性意味著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電視,從家庭電視機時代,到上網電腦、戶外顯示屏時代,如今正邁入智能手機時代。這是一個需要電視不斷重返自身的過程——不斷地將電視最本質的優勢嫁植到新媒介之中。

在這一演變過程中,常州廣播電視台2005年打造視頻門戶網站中吳網、2007年布局移動電視(公交和戶外),2009年新聞頻道和都市頻道進入CMMB(移動手機電視)。我們搶准了時間的節點,但是,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些進入新媒介的電視節目內容還是轉播傳統電視欄目甚至整個頻道,節目形態和傳播特點還是針對傳統的“電視機觀眾”。我期待,在不久的未來,無論是網絡電視台還是手機電視台,應該有更加適合電腦觀看和手機觀看的電視節目,來更加直接地爭取“網絡觀眾”和“手機觀眾”。網絡電視和手機電視,絕不是簡單地將現有形態的電視節目放到網絡和手機上就可以輕易實現受眾捕獲的。

行業的競爭,表面是渠道的競爭,本質是內容的競爭。而內容的競爭,本質又是人才、理念的競爭。目前,我國電視節目採編人員,92%集中在各級電視台,6%在社會民營影視機構,2%在優酷等視頻網站。擁有電視新聞採編資格的記者,目前更是集中在各級電視台。據統計,目前國內網絡視頻的新聞性內容,95%來自於電視台﹔電信的iptv,除了電視劇和電影點播,動態內容也是以轉播各大電視台頻道節目為主。電信運營商擁有渠道的技術優勢和打包的營銷能力,但並沒有內容制作的能力。在競爭的初期,技術優勢和打包能力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最終分出勝負的,還是所能提供的節目內容。依托“電視機”成長起來的電視人,如何走出“電視機”的框框,重返電視自身,採編制作出適合電腦和手機的電視內容,才是關鍵。

正如微博催生了“140字網絡文體”,智能手機會不會催生“30秒電視文體”呢?一切皆有可能。多屏時代,電視人亟需革新的是傳統理念。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