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微成都”城市微博創新模式探析【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微成都”城市微博創新模式探析【2】

劉佳 

2012年11月27日16:07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二、微博有溫度——體現微博親和力

政府官方通過微博以最貼近的方式發布信息及與受眾平等對話交流,改變了過去政府“遙不可及”的印象,這是政府形象的一個巨大轉變,也是人們了解城市的一個新平台,微博作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應該告別嚴肅、正統的宣傳式傳播,走生動活潑的形式,更多體現地方城市的人文色彩和人文關懷。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蔡奇向浙江微博提出要求,號召向“微成都”學習,尤其在形式上要向微成都看齊,做到生動活潑。“微成都”從傳播形式、內容及其他手段上不斷嘗新,獲得了受眾的喜愛,關注度極高。

1、傳播形式生動活潑,符合受眾接受心理

微博140字的內容,要吸引受眾眼球,必須要讓文字易讀、易懂或者是個性化,避免空話、套話,大話。據北京網絡媒體協會的調查數據統計,微博用戶年齡在18-30歲之間的比例高達67%,基於微博用戶年輕化的特征較為顯著,口語、時尚化的語言風格更加符合他們的接受心理。“愛吃火鍋,更愛喝茶,不愛沒有陽光的天空﹔愛擺龍門陣,愛打望,不愛沒有田園的水泥森林……我叫小微,在成都,愛成都!” 這不是一個普通人的“凡客體”介紹,而是成都政府在騰訊微博上“微成都”自我簡介 。這樣的一段自我介紹不僅凸顯了成都這座城市悠閑宜居的生活方式和特色文化,在語言上更是給人親切和溫暖的感覺,仿佛她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個知心朋友,在日常的信息發布中,其語言大多延續這種生活活潑的話語風格。

其次,傳播內容要充分結合文字、圖片或者音頻視頻等多種傳播方式,在這個多媒體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無圖不真相,單一的傳播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受眾需求,多種傳播形式的結合更有真實性和說服性,也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

2、內容豐富多樣,貼近城市生活,突出地方城市的特色

隨著地方政務微博不斷增多,同質化現象也開始出現,微博不應該是簡單的數量增長,更應該要重質的提高,內容創新和多樣化是關鍵。城市生活的豐富多彩要求微博在信息傳播中同樣突出內容的多樣性,不僅僅是政府官方政策、法規等硬新聞的發布,還要深入到城市市民生活的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打造出豐盛的“城市大餐”。“微成都”在內容打造上,堅持多樣而不雜亂的原則,根據不同分工,設置成都小微、獨家聯播、成都好吃、小微幫忙、小微曝光、小微有態度、你好成都及成都攝友八個欄目,涉及城市建設、飲食、、交通、經濟、政治、公益、新聞及旅游等,將城市各個方面呈現出來,服務市民,也樹立了地方城市的對外形象。

在內容豐富多樣的條件下,同時還要注意城市地方特色的凸顯。一個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和特色各不相同,城市微博在形象塑造中要以地方特色為主線,打造與地方城市風格和特色相適應的內容。微成都於2012年初開設“百姓故事會”欄目,發動成都老百姓講述成都故事,有關新老成都風土人情、名人歷史、文化傳奇、街巷典故等,突顯出很強的地方城市特色。

3、多方微博平台互通,形成“微博群體”聚合力

隨著地方政務微博數量的增多,政務微博的職能也逐漸細化,不同的政務微博有著不同的內容定位和受眾定位,為了更廣泛更深入的傳播效果,地方政務微博之間開始相互借力,積極合作和互動,“微博群”的傳播力將日益突顯。“微成都”獨創城市微博的營運模式,吸引眾多本地政府類、機構類、媒體類的官方微博互動,如“微成都”與成都市殘聯一起推動關愛殘疾人的“橙絲帶行動”,在微博上率先發起並不遺余力地參與推廣“橙絲帶行動”,幫助城市這一弱勢群體,集聚社會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微博不僅是信息的傳播平台,更是溫暖的匯聚地,微博群形成的傳播效力不僅有利於信息的廣泛傳播,同時也能發動更多的社會力量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關注“微成都”,就可以在其微博上發現一大批與成都城市生活、城市發展息息相關的政府、機構類官方微博,它們在“微成都”的帶領下形成成都“生動活潑”的城市微博群。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