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手機報承載能力有限,因此在海量的信息和有限的容量面前,手機報必須通過藝術化的標題吸引受眾眼球,在有限的空間和篇幅中,將個性化標題發揮到極致,將新聞傳媒業帶入新聞讀題時代。因此,手機報新聞的標題必須具有明顯的指向性,這點不同於報紙新聞,標題可以完整概括新聞內容。[4]
另外,要充分發揮副刊的作用,為手機報主刊添彩,增強手機報的可讀性和娛樂感。報界有句老話說:報紙靠新聞吸引人,靠副刊留住人。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讀者每天很容易就能通過各種媒介,主動或被動地接觸大量新聞資訊,但副刊內容大多來源於論壇、草根、網友,尤其是那些娛人一樂的段子、笑話、個性簽名等,這就需要編輯搜集梳理大量信息后,精編而得。副刊的這種“稀缺性”無形中提高了它的吸引力和可讀性。
同時,手機報副刊既有相對獨立性,又與新聞相互滲透。因為副刊內容可以延續新聞事實,補充新聞背景,對熱點、重大新聞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報道,從而深化新聞內涵。這幾年,河南手機報採取了副刊“新聞化”的策略,逐步加大了副刊作為“新聞延伸”的功能。比如,河南手機報晚報的《笑笑居》《聲音》欄目,都是緊貼時事擇稿,既體現了休閑性、趣味性,又不失先鋒性、新聞性,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
第五,“深讀+號外”擴展手機報外延。為滿足讀者對新聞深度閱讀的需求,河南手機報2011年7月15日推出了彩信擴展閱讀服務,用戶如果對編輯編發的某條特定新聞感興趣,隻需發送相應的數字編碼到106580008345,即可在10秒內收到與該新聞相關的彩信。
此外,手機報還應充分發揮其快捷、即時的特性,遇到突發事件時,可及時刊發快訊、“號外”,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達到用戶手中。從時效性上來說,這一點是紙媒無法企及的。比如,2011年12月19日11時17分,新華網刊發消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逝世》,河南手機報在11時38分即以彩信形式發送了快訊,第一時間將最新消息傳達到用戶手中。
隊伍建設上,建立專業的採編隊伍,加大策劃力度,打造獨家新聞。手機報要走出“同質化”瓶頸,必須結合媒介的自身特點和讀者定位,建立專業、獨立的採編隊伍,加大策劃力度,打造獨家新聞,而不是簡單地對紙媒內容進行“剪切粘貼”。要培養符合“第五媒體”特點的內容生產團隊,開發與手機這種新型媒體相契合的個性化內容。
2012年2月27日,河南手機報在全省18個省轄市招募的首批豫報員正式上崗,他們通過一線採訪,為河南手機報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新聞,大大擴充了手機報的信息來源,增加了原創稿件和獨家新聞,尤其是緩解了周末本地新聞慘淡的僵局。
此外,手機報記者寫稿要有“短、銳、快”的特點。手機報編輯在選稿方面,既要統一風格,又要形成特色。經過5年的摸索總結,河南手機報編輯團隊總結出了擇稿“三最”原則,即選擇“對最大多數人造成傷害的,給最大多數人帶來利益的,最大多數人感興趣”的稿件,以滿足最廣泛的人群的需要。
服務上,加強與用戶互動,讓用戶做真正的信息發布者。互動性是手機媒體內容建設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傳統媒體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與受眾之間有效、即時的互動,而手機報用戶則可以通過短信、電話、Wap網站跟帖評論等方式互動。此外,調動手機報受眾的積極性絕不僅僅是手機短信報料、評論新聞、參與話題討論,在3G時代,甚至可以賦予受眾信息採集和發布的權利,他們不僅能接受信息,還能成為信息的提供者,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上傳到網上。這就要求手機報Wap網站實時滾動更新,設置話題引導用戶參與討論,也可讓用戶通過微博的形式發布消息參與互動。
樹立權威,加強品牌意識。手機報必須保証其權威性與准確性。在互聯網、微博等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外界虛假信息紛繁復雜,手機報必須切實保証自己的公信力,成為權威發言人,倡導真實、准確、健康的信息傳播方式,盡可能杜絕假新聞。
總之,同質化前提下的差異化競爭歸根到底是品牌的競爭,而品牌的構成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自然包括如何減少與對手同質的新聞,多出“獨家新聞”。當然,本文僅僅是筆者的初探,手機報同質化應該是一個值得大力探討的話題。(作者單位:大河網)
注 釋:
①即指日常工作、學習之余閑散的、零碎的時間,這些時間不是很長,如等車、排隊、等人等情況所用的時間,這些時間不適宜做比較有深度的事情,一般用來手機閱讀、玩游戲等。
參考文獻:
[1]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12/0913/A20120913162790.shtml.
[2]http://news.mgdrivers.com/1/239/239711.htm
[3]韓春秒.當前手機報新聞傳播誤區規避初探[J].中國報業,2007(2).
[4]葉俊.手機報新聞標題的特色[J].新聞愛好者,2010(5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