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網絡媒體成為網民最推崇的自媒體,本文試圖從社會發展的需求、文化多元化的推動、科技不斷進步的宏觀驅動力和網絡文化深入人心、民主文化展示新平台、受眾自我意識的提高和國外社交網絡媒體發展的微觀驅動力分析其發展的原因,旨在厘清社交網絡媒體發展的脈絡。
【關鍵詞】社交網絡媒體﹔宏觀驅動力﹔微觀驅動力
自從社交網絡被引入中國后,迅速引發了中國社會諸多領域的新變化,最直接的效應是帶來了網絡運營商的新商機,媒介發布信息的新平台,媒體領域新技術的運用,受眾媒介接觸行為的變化等等﹔遠遠不止於此的是,它還與中國的社交文化息息相關。
社交網絡媒體發展的宏觀驅動力
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中國社會正在經歷經濟飛速發展的重要轉型期,但在這一過程中,社會人際關系卻面臨著各種矛盾與問題。在越來越多的社會競爭壓力下,中國傳統社會建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樞紐正在不斷地弱化甚至消失,人們相互間越來越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相互間的聯結樞紐也逐漸減弱甚至消解,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疏遠、冷漠開始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社會的發展雖然縮短了時空的距離,但也在無形中拉大了人們之間的心理距離,造成了生於技術爆炸時代的人們心靈上的孤獨感。快節奏的現實社會生活,又限制了個人交際的時間和范圍。在這樣的人際關系缺口中,在重重的社會壓力以及現實問題下,人們渴望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方式。在這樣的驅動力之下,作為網絡應用最廣泛的人際關系聚集方式——社交網絡媒體應運而生。人們內心強烈的與他人交流、溝通等互動的願望,通過社交網絡尋找傾訴對象,從而得以滿足。我們通過社交網絡,與好友分享感想,游戲互動,甚至可以當作“奴隸”買賣,在“調戲”中增進彼此的感情(開心網中的一個游戲應用)。而這一新興的社交網絡平台也恰恰符合了現代人對於人際交往的要求特征,即臨時性、互益性、不完整性、短暫性和選擇性[1]。在這裡,我們無需考慮自身和對方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等現實生活中無法回避的因素,虛擬交往顯得更加自然且實用。
文化多元的培育力。伴隨著國門的打開和思想禁錮的逐漸解除,人們獲得了相較以往更多的言論權利,這為中國社會寬鬆的話語空間創造了條件,公民社會也在這樣的空間環境中進一步養成。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引起“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變革,一個相對獨立的中國式“公民社會”開始形成[2]3。“公民社會”作為現代工業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擺脫了傳統農業文明中階級的二元對立即平面化的生活方式,代之以一個多元的文化整體(政治多元化、經濟多元化、需求多元化、觀念多元化),使現代工業社會不僅保持了自身的穩定,而且充滿著旺盛的生機和活力[2]81。多元文化整體是中國公民社會的重要表現,它既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源文化,也接納了來自西方高度市場化社會的文化價值,並且在不斷脫舊換新的過程中也催生了中西結合的過渡性文化。在這個文化多元環境中,正在發育和成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公民社會,新的社會價值觀和公民精神正在滲透中國社會,主要表現在三個價值取向:自由理念與秩序創新﹔契約精神與社會自治﹔權利本位與個體自主[2]64—69。這些變化也全部體現在中國網絡環境中。而事實上,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公民社會與互聯網在我國基本是並行發展的。近幾年來我國頻繁發生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網絡媒體事件,都在表明一個成長中的“公共空間”正在催生和浮現。這個空間承載著多元的文化和理念,提供相對自由並充分的話語空間和平台,並在公眾輿論的形成中,體現著公民交往中的平等、正義、參與、信任等“公民性”。所以,相對寬鬆的網絡話語空間,催生的是更為自由和民主的文化氛圍。人們在日漸頻繁的網絡互動中,參與社會公共話題的探討,與媒體實現互動與傳受身份的轉變,實現公民的知悉權和話語權﹔也在網絡提供的更為自由開放的私人交友空間中,實現更多休閑娛樂和實現個人價值的功能。
科技進步的拉動力。在經歷了信息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膨脹、傳輸、儲存,即“信息爆炸”時代,通過門戶網站對新聞信息的簡單獲取,通過搜索引擎對海量信息的狂熱追逐之后,人們開始有了新的信息焦慮和困擾,信息過濾成了迫切需要,而以“人”為節點進行信息傳遞的社交網絡媒體,使得人們開始期待其在應付互聯網信息過載方面可以有所作為。Web1.0注重的是內容,Web2.0注重的是人和關系。社交網絡媒體便是在這樣一種技術革新的背景條件下,作為Web2.0的一種新興應用而產生的。網絡社交媒體在基於Web2.0技術的博客、播客、網絡視聽等后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形態上,支持受眾逆向上傳和互動反饋,從根本上改變了信息的傳統傳播流程。網絡社交媒體動態性強,傳播速度快,用戶可以使用短信在手機和網絡間傳遞消息,使得其不再依賴報紙或其網絡版獲得最新消息。再者,網絡社交媒體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不僅僅是網站內容的消費者(受眾),更是網絡內容的制造者,個體成為信息制造、集散和發酵的中心。
科技對社交網絡的推動力方面,除了最根本的互聯網Web2.0的技術發展外,還離不開移動通信近幾年的技術革新。近幾年傳統通信領域迅速涉足社交網絡領域,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制造商都紛紛開始與社交媒體進行合作。2008年,中國移動建設上線了互聯網與手機雙重平台開發的Web2.0模式SNS社區網站“139社區”。華為則推出了白領交友網站AiMi.COM[3]……隨著中國3G時代的來臨,網絡速度和聲畫技術的進一步突破,移動通信終端逐漸成為社交網絡媒體的使用載體,進一步拓寬了社交網絡媒體的使用范圍,使得社交網絡的運用更為方便和廣泛。諸多社交網絡媒體都可以通過移動媒體進行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微型上網終端等移動通信媒體,都已經實現了移動網絡功能。因此,除了計算機之外,受眾還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這些移動通信媒體實現移動伴隨式的社交網絡服務。其中,手機作為人際交往的最基本通信工具,從最早意義上其回避了大眾傳播的公開性和廣泛性,但智能機卻已明顯開始走向為人們提供大眾傳播產品的道路,甚至比計算機終端更即時、快速和便捷。3G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將成為社交網絡媒體發展的助推器。隨著3G手機的普及,手機將成為互聯網的重要終端﹔手機媒體成為網絡媒體的延伸之后,社交網絡服務也將得以全方位覆蓋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