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所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面前,如果說黨的十八大會前的報道只是前奏的話,那麼會中與會后的報道才是真正的高潮,因此更要講究報道的藝術與技巧。先聲奪人固然重要,后發制勝亦能出奇。先聲奪人是后發制勝的精彩前奏,既要揚聲,也要和聲﹔后發制勝是先聲奪人的經典重奏,既要高音,也要余音。居高聲自遠。總之,新聞報道事關全局、責任重大。
【關鍵詞】新聞宣傳﹔媒體受眾﹔創新技巧
今年11月8日,是黨的十八大開啟大幕之日,也是第13個中國記者節。這樣的節日重逢與巧合,既是全國百萬新聞工作者的光榮與驕傲,更增添了幾份責任與壓力。如何圍繞“迎接十八大、宣傳十八大、貫徹十八大”這一主線,切實做好黨的十八大的宣傳報道,給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新的挑戰。
黨的十八大的召開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這次大會,是我們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1]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十八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人民的頭等大事,更是宣傳系統特別是媒體新聞宣傳工作的首要任務、重中之重。會前的報道,中央和地方媒體著力改進創新,深化“走轉改”活動,早策劃、早安排、早部署、早運作、早實施,報道節奏有序,形式層層遞進,內容步步升溫,推出了一系列、一大批有分量、有影響的深度重點報道,唱響了時代主旋律,營造出喜迎黨的十八大的良好輿論氛圍。
按照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在當今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所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面前,如果說會前的報道只是黨的十八大宣傳前奏的話,那麼會中與會后的報道才是真正的高潮,因此更要講究報道的藝術與技巧。媒體報道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運用信息傳播規律,創新新聞報道形式,不僅要先聲奪人,而且還要后發制勝,出好每天的報紙,辦好每天的廣播,做好每天的電視,組織好每天的網上宣傳。
先聲奪人
先聲奪人是后發制勝的精彩前奏,既要揚聲,也要和聲。
從媒體爭取受眾的角度來看,在報刊如林、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哪家媒體能夠最先發出“第一腔”和亮出“第一面”,哪家媒體就能夠最先吸引受眾的眼球和注意力﹔哪家媒體能夠最先滿足受眾的心理預期與渴望,哪家媒體就可能贏得受眾的接受與肯定。先聲奪人、先入為主,是新聞報道的基本規律和核心競爭。隻有快速搶佔輿論先機,及時、公開、權威、主動發布快而准、廣而深、活而實的報道,做到事件反應快、到達現場快、採編發布快,堅持“好”中求快、“准”中求快、“活”中求快、“深”中求快,先入為主,先聲奪人,才能使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釋放出來,才能提高輿論引導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先聲奪人的前提是突出“快而准”。毋庸置疑,新聞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因而,求“快”、求“准”是新聞的生命,是媒體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寶。新聞先聲奪人就要以新奪人、以准奪人,更加注重時效性,及時、准確、客觀地報道新聞事件,立意新、觀點新。新聞主題的新與不新、新聞傳播的快與不快,直接決定著新聞的生命力和影響力。隻有突出新聞的時效性和真實性,報道才能做到先入為主、先聲奪人。新聞報道隻“快”不“准”不行,這樣的新聞容易誤導受眾﹔新聞報道隻“准”不“快”也不行。隻有“快而准”地傳播新聞,才能讓受眾明白個中的含義。
先聲奪人的核心是體現“廣而深”。富有時代氣息的新聞報道,必須體現出新聞新穎獨特的風格,應該大處著眼,細處著墨,呈現出一種“廣而深邃”的報道視野。緊扣中心形勢,有效把握時代脈搏,廣泛收集資料,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獲取含金量高的新聞材料,從中找出熱點、重點、難點、焦點等實質性問題進行深入的報道,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文字,有思想、有深度、生動感人的題材,使報道更加貼近實際,更有說服力。由於廣播沒有畫面圖像的可視性、白紙黑字的穩定性,有時會讓受眾產生“嫁接”和“拼湊”的錯覺。在宣傳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報道中,廣播媒體要善於運用聲音的不同層次、強弱、遠近、動靜等方法,讓話語在聲音中凸顯出來,達到聲中有字、聲中有畫、聲中有情、聲中有理、聲情並茂,讓受眾產生強烈的共鳴。
先聲奪人的關鍵是把握“活而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必須創新主題宣傳的途徑與形式,既要從宏觀上展示成就、總結經驗,不能是簡單的概念宣傳與圖解報道,力避居高臨下、冰冷刻板的教師爺面孔和語氣,又要善於以小見大、以理服人,多一點真情實意、多一點民生情懷,不能是八股文,而是力求生動活潑、出新出彩。編採人員要以“走轉改”的精神深入基層一線,放低視角,盡量將內容嚴肅的報道以更具親和力的形式對受眾娓娓道來,內容上鮮活,形式上靈活,以老百姓身邊的具體事例和感受,通過深入挖掘採訪,運用分析、歸納、提煉等方式,按照新聞規律對新聞事實進行報道,見微知著,體現重大主題。但無論是內容上的活還是形式上的活,都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讓新聞報道更加鮮活、更富激情、更具現場感,達到活而不亂、活而有度的靈活而庄諧並用的境界,從而使主題宣傳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