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制播分離體制下娛樂節目的外部性經濟特征淺析--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制播分離體制下娛樂節目的外部性經濟特征淺析

解雪

2012年12月10日17:1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娛樂節目能夠產生相當的經濟效益,具有非物質性、創新性和外部性等經濟特征。其中,以娛樂節目的外部性經濟特征與娛樂節目的影響力,或者說是社會效益直接相關。基於制播分離體制下的制作與播出環節對娛樂節目進行外部性分析,得知娛樂節目具有正的與負的外部性,負的外部性可以通過一些手段進行消除或控制,以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娛樂節目﹔外部性﹔制播分離﹔福利經濟學

娛樂節目在我們生活中起到很重要的角色,打開電視看看娛樂節目以求放鬆,這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娛樂節目帶給我們歡樂和放鬆的同時,對個人和社會有哪些影響?是否隻有好的沒有壞的影響?如果有壞的影響該怎樣消除或控制?

本文試從福利經濟學的“外部性”原理出發,來回答以上的問題。筆者對娛樂節目的外部性的經濟特征分析建立在制播分離的制作與播出兩個層面上,不討論流通環節。就制作這一環節來說,不管電視台與制作公司的合作方式如何,其都有一些共性,故不作單獨分析。

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娛樂節目能夠產生相當的經濟效益,具有非物質性、創新性和外部性等經濟特征。其中,以娛樂節目的外部性經濟特征與娛樂節目的影響力,或者說是社會效益直接相關。[1]

“外部性”(Externality)這一概念最早源於馬歇爾的著作《經濟學原理》中的首次出現的“外部經濟”(Externality Economies)。后來,庇古對其進行了完善,並提出了系統的生產外部性理論。“二戰”以后,經濟學關注的領域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擴大而擴展,在70年代,逐漸出現了新的經濟術語“外部性”。所謂經濟的外部性,又叫“外部經濟效益”,指經濟當事人的經濟活動無意間對別人的經濟福利狀況造成好或壞的影響,而又沒有給別人以合理的補償或自己得到補償。[2]

外部性按影響的范圍可以分為“生產外部性”和“消費外部性”。按影響的結果可以劃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指某個經濟行為主體的行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也稱“外部經濟”。負外部性也稱“外部不經濟”,指某個經濟行為主體的行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3]

外部性無時無刻不在,它是一種經濟力量對於另一種經濟力量的“非市場性”的附帶影響,它不通過市場發揮作用。這種特性使市場機制不能有效地進行資源配置,即使在完全競爭條件下也不能使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人類所進行的每一項生產或者經濟活動,都可能對公共資源造成有害(或有益)的影響。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