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2電影style 上半年進口片凶猛3D成熱潮--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盤點2012電影style 上半年進口片凶猛3D成熱潮

曾世湘 賈藝琳

2012年12月28日08:20    來源:西安晚報    手機看新聞

  《地心歷險記2:神秘島》海報

  《黑衣人3》劇照

  《復仇者聯盟》海報

  年末賀歲檔的火爆,令眾多中國電影界的業內人士倍感精神振奮。多部大片在賀歲檔慘烈?殺混戰,觀眾也是熱情高漲地看完這部看那部,影院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然而,縱觀2012年全年國產電影的上映情況和票房收入發現,上半年票房相當慘淡,下半年才有所好轉,尤其到了年底才呈現井噴趨勢。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上半年國產電影的情況,那就是——堪憂。

  大片來勢洶洶 國產電影遭重創

  前不久,中國電影票房吧有一份資料顯示:2012年上半年有155部新片上映,其中80%是國產片,但其票房收入卻隻佔總票房的38%。《泰坦尼克號》《復仇者聯盟》等12部好萊塢電影,贏得票房27億﹔而同期上映的17部國產片,總票房才4億,幾乎潰不成軍。國產片90%以上都虧損,這在今年上半年成為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

  記者調查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票房收入前5名國產影片為:《畫皮Ⅱ》6.85億元;《大魔術師》1.73億元;《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1.65億元;《黃金大劫案》1.51億元;《LOVE》1.36億元。再對比今年上半年票房收入前5名進口影片:《泰坦尼克號3D》9.34億元;《碟中諜4》6.79億元;《復仇者聯盟》5.64億元;《黑衣人3》4.96億元;《地心歷險記2:神秘島》3.87億元,一部3D版《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幾乎就是上半年國產片前幾名票房的總和。數字已經說明,國內電影市場表面雖然繁榮,但實際上國產電影卻遭遇重創。

  今年上半年,還有一位北京院線人士感慨:“放映的國產片沒幾部正兒八經賺錢的,放國外大片又會讓國產片更沒有多少生存空間。”

  口碑雖然不俗 票房卻顯尷尬

  在整個市場唯票房論的前提下,大多數人隻關心票房的多少,而忽略了對電影質量的追求。2012年上半年,有一些電影無法用票房說明它們的成功,但毫不妨礙觀眾對它們的喜愛。

  籌備12年、投資1.4億的《賽德克·巴萊》在台灣地區上映時刷新了票房紀錄,然而在變幻莫測的國內市場,這部影片依然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神探亨特張》雖然票房不到1000萬元,但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無疑是對該片最好的肯定。《奪命金》才2000多萬元的票房算是一個尷尬的成績,但它卻是杜琪峰的標准作品,劉青雲、何韻詩等主演都不算大明星,一個潦倒的黑幫上班族不斷遭遇意外,關聯著幾條人命的巨額現金折射出人生百態。慶幸的是,金馬獎從導演和主演方面肯定了這部電影,算是對杜琪峰和劉青雲精彩奉獻的一些補償。

  3D電影成熱潮 《畫皮Ⅱ》屬個案

  縱觀上半年最賺錢的10部引進電影,有9部都發行了3D版本。有觀眾表示,非常享受觀看國外3D大片那種身臨其境的刺激體驗。在網易娛樂頻道一項針對觀眾觀看影片的喜好所做的問卷調查中,有19283名網友參加投票,其中有91.2%選擇了“好萊塢進口大片”,而選擇觀看“受關注的國產電影”的僅佔8.8%,之所以選擇好萊塢大片,觀眾給出的原因傾向於“場面特效很華麗”,這也說明觀眾對具有3D特效的影片十分感興趣。上半年一部《泰坦尼克號3D》雖然15年后重映,仍輕鬆取得近10億元票房,這和3D版電影帶來的觀影熱潮不無關系。

  在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看來,“由於國產大片起步晚,3D技術應用不夠成熟,在帶給觀眾視覺享受方面很難與好萊塢大片抗衡”。上半年國產電影票房前十名中隻有《畫皮Ⅱ》是3D影片。值得一提的是,《畫皮Ⅱ》一經上映,便創造了上映7天破4億元的票房神話。然而該片的3D效果也一直為觀眾所詬病,雖然3D對影片的票房幫助很大,但也被業內人士看做“信用透支”,國內觀眾不可能一直為國產偽3D影片掏腰包。

  國產片為什麼在上半年經歷如此陣痛?在記者看來,除了“好萊虎”來勢凶猛以外,幾部主要的國產片在檔期上強硬對壘、互不相讓也是重要原因。另外,影片質量不過硬、排片檔期不合理等多種因素碰到一起,造成了上半年國產電影堪憂的局面。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