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2日中午,李東民一家三口在阜陽火車站出站后,在廣場候車。 |
![]() |
圖為2月2日下午,李東民帶著女兒和老父親團聚。 |
2月1日晚7時剛過,記者進入上海火車站9號和10號候車室,這是“綠皮車”L8596的候車點。隨著動車和高鐵崛起,“綠皮車”正從萬裡鐵路上淡出。為確保春運,1月15日起,上海鐵路局臨時調“綠皮車”重返“戰場”。
“鄰居幫我們上網買票,三張票才135元”
一個三口之家坐在離檢票口很近的條椅上。李東民約一米七五高,黝黑,座前堆著兩個大拉杆箱,兩個灰黑色旅行包。妻子身旁的女兒很可愛,名字叫李敏,12歲,在上海閔行三中上初中預備班,此番跟著父母回安徽界首市任寨鄉楊庄村過春節,來滬6年,5年沒回老家過年了。
“票是自己買的嗎?”李敏看了一眼父親:“他買的。”
爸爸很得意地說:“3張票才135元,可把我老婆高興壞了。我請鄰居幫我上網買的,提前20天,一下子鎖定,兩個小時不到我就去取票點把票拿到了。”“回程票也買了,2月16日的。”
從1990年就在外闖蕩的李東民,對交通運力緊張已多有體驗。有一次他從徐州站坐火車去哈爾濱打工,幾次簽轉,都是站票,4天才到,到哈爾濱時腿都站腫了,20歲的棒小伙硬是休息了4天才能干活。
對這段歷史, “00后”的李敏睜大眼睛聽著,似懂非懂。對於緊張的春運,她還是第一次經歷。接下來,她還要隨著父母坐近700公裡的火車,然后再坐約80公裡的汽車,才能回到她出生的地方。
晚上9時32分,“綠皮車”L8596准時啟動,在夜幕中向西駛去。
第一站就超員,1696座的車進了1930人
上車的人們手提肩扛,平均佔地兒就大,記者也擠出了一身汗。第一站就有點超員,1696座的車進了1930人。
中學生李敏和他的家人怎麼樣了?因為車廂內實在擠不動,硬擠肯定會招怨。於是我們等車到昆山站,立即下車一溜小跑進6號車廂,李敏一家坐在那兒。李敏靠窗坐,母親緊靠其右,父親坐對面,桌上放著飲料和零食。夜已寒但車內很熱,看著李敏不累,聊天的話題便集中在了她身上。
爸爸首先介紹,他2005年轉到上海一家化工廠做廠區維修。2006年娘倆進上海,李敏進閔行區中心小學,五年后進入現在的學校讀初中。“一路挺順的”,爸爸媽媽文化程度都不高,特別希望兩個女兒能讀書成才。
“想姐姐嗎?”“當然想!我姐叫李玲,在老家讀高三。”問答都很干脆。屈指一算,姐妹倆一起生活不過三四年。再談回學校時,李敏眼裡透出興奮。一個個報上名字,班上誰誰是我好朋友。喝了口飲料后她說,最喜歡語文,看了很多課外書,學校每人發一本借書卡,她“愛死書了”,看完一本又一本,一有空就看書,不允許爸爸給她買電腦。
有一次父母帶著她在商場把電腦挑好了,她堅決不買:“我自制力不好,害怕上癮啊。”電腦果真沒買。看完書后她還寫作,據她說已在軟抄本上寫了三本“小說”了,其中一本叫《大唐暴妃》,她發現書裡的古代女人太懦弱,於是給她們加個“暴”字。笑得幾位旅客和列車員前仰后合。
次日早晨車過蚌埠后,通道鬆動了一些,記者擠到6號車廂時,李敏一家和旅客們都已醒來。與他們約好,一起下車回家看看,他們欣然同意。
村路泥濘,一下雨隻見泥
10時06分,“綠皮車”准時到達終點站安徽阜陽。熱鬧的站前廣場上,到處貼著“歡迎父老鄉親回家過年,回家創業”的標語,還有很多招工信息。
李敏一家沒有停留,徑直朝市東汽車站走去。人多如潮,顯示板上標明到界首、太和一帶的汽車都已滿員,標價均在18元到25元左右。但李敏爸爸盤算著,這個車隻到縣城,從縣城到鎮上又得10元,再從鎮上到村裡還得找三輪,又得5元,少說35元。關鍵是,這樣折騰,估計到家都得天黑了,老家房子五年沒住了,還得回去打掃呢,否則今晚沒地兒住了。
算了綜合賬后,李敏爸爸去站前廣場與一位小巴司機談價錢,十多分鐘的討價還價,小巴一口咬定每人70元。10時45分,我們一行五人加上行李把這個小巴擠得滿滿的,出城,上國道,走鄉道,進村道,路越走越窄,越走越泥濘。到了村裡,小巴簡直像在水田裡“犁地”,司機心疼得不斷嘟囔。
李敏爸爸說這是村村通公路時修的柏油路,這幾年都壞了,一下雨全是泥。3個小時之后,我們終於到達安徽與河南交界處的界首市任寨鄉楊庄村。只是苦了暈車的李敏,昨晚在“綠皮車”上開朗專注的神情沒有了,痛苦地靠在媽媽的肩上。我幾次想跟她聊點什麼,開始還睜開眼瞧瞧我,然后搖搖頭,后來,眼都懶得睜開了。
到了家,冷風一吹,李敏的氣色馬上又恢復了,跑去100米遠的大伯家取自家鑰匙,回來時腳上全是泥。半抱歉半嗔怪地對我們說,這路太難走。
從一座氣派的三層樓房邊繞到后面,就是李敏的家,一個院子一間堂屋一間臥室兩間廂房,都是20多年前造的。大門兩邊用粉筆寫著“李敏的家”、“李玲的家”,宣示著兩姐妹的“主權”。走進去,全是灰,隻剩下兩張床和幾件桌椅板凳了。
簡單收拾了一下后,李敏一家去了大伯家。爺爺住在那兒,今年83歲了,李敏親熱地抱著爺爺。一家人熱鬧地招呼、照相,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