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暢談兩會為何越來越熱?--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代表委員暢談兩會為何越來越熱?

賀  勇  張志峰  於  洋

2013年03月04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對話嘉賓: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包頭師范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院長   李鳳斌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青海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何  峰

  

  隨著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全國兩會日益成為中國人關切家國命運、激蕩民主熱情的大平台,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大舞台”。從中外媒體到街頭巷議,兩會不斷升溫。作為見証者、親歷者,參加會議的代表委員們有著深切體會。

  日益開放的“政治窗口”

  李鳳斌:作為過去5年兩會的親歷者,我認為這一“政治窗口”越來越開放,充分反映了中國政治的民主進程,因此受到國內外關注。

  我至今仍清晰記得,2008年3月,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3位農民工承載著1.5 億農民工的期望,從車間、工地走進人民大會堂。這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第一次迎來農民工代表。兩年后,順應時代發展進步要求,2010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選舉法的決定,首次提出我國城鄉居民選舉“同票同權”。今年參加兩會的一線工人、農民代表比例明顯上升。這是中國式民主又一次重大進步。

  何峰:兩會年年開,今年特別“火”。在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今年的兩會要選舉產生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中國路怎麼走?中國夢怎麼實現?國內外對本次兩會都充滿了期待。與此同時,近年來兩會的代表性、開放性、包容性持續增強。今年參會的基層人大代表比重較上屆有大幅上升,使更多來自基層的訴求得到重視,增加了會議的“分量”。

  日益重要的“中國答卷”

  李鳳斌:兩會舉世矚目,還因為我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中國答卷”。中國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保持了穩定快速增長態勢,在世界努力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扮演了“引擎”的角色。作為觀察中國內政外交的窗口和預判經濟走勢的風向標,兩會成為世界持續關注的焦點並不難理解。

  何峰:今年的兩會既是對過去一段時間中國改革發展的總結,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征程的“誓師大會”。當前我國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都很復雜,社會各界、國際輿論都在觀察我國下一步的政策方向。在這種形勢下,兩會作為中國政治經濟的風向標自然會受到更多的關注。

  日益響亮的“民聲回應”

  李鳳斌:老百姓越來越關心兩會,是因為他們的民生期待能得到響亮的回應。上學、看病、就業、房價、物價、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環境保護……兩會上,民生關切無處不在。

  何峰:翻看這幾年政府工作報告,會發現涉及民生的內容篇幅越來越重。社會保障、環境污染、反腐倡廉等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在兩會上都會有反映、回應,也切切實實地推進了這些領域的立法和進步。

  李鳳斌:在會上,民生問題是焦點﹔開完會,民生政策落地有聲。2008年,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兩會提出要通過建設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來解決城市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此后,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開始加大。這樣的例子有不少。正是這種務實求真、以民為本的施政態度,讓兩會“更貼心、有看頭”,能在百姓的期盼中“熱”起來。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