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會議--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對外傳播》>>2013年·第3期

推動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會議

韓鬆 新華社對外部副主任

2013年03月19日14:07    來源:對外傳播    手機看新聞

一、把握會議的重要意義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將於2013年3月召開。這是一次完成國家領導人換屆的會議,它緊接著黨的十八大召開,將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獲得全體人民的認同和支持,從而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邁出堅實一步,意義非常重大。這次會議,既直接關系今年中國的改革發展,也將對未來五年和十年產生重大影響,是一次推動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會議。對於本屆人大來說,還是首次實行“同票同權”,即城鄉按相同比例選舉產生全國人大代表之后的第一次會議。這也是邁入“新媒體時代”的新一屆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會前,國內國際形勢格外復雜,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會議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這次兩會將為中國和世界帶來重大機遇,也將為媒體提供重大機遇。我們要向海外宣傳十八大精神的貫徹落實,介紹我重大人事變化以及我新的執政理念和各項方針政策,爭取一個好的國際輿論環境。

二、跟上中央的節奏,進行文風上的改革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新風引人矚目,出台了八條規定,領導人以身作則,發出了改革動員令,促發一系列新變化,這都會在兩會上得到反映。可以預計,會議的一個重點就是改革,這也是新聞報道創新的機遇。

從對外報道來看,今年要在程序報道上進行更多新設計,包括怎麼進一步突出新聞,減少海外不太關注的內容,壓縮篇幅,確保時效性,包括及時准確地報道選舉和決定事項,不落在境外媒體的后面。如何利用微博、快訊、短信等新媒體手段開展程序性報道也會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另外還要加強外文評論。

對於記者招待會、新聞發布會的報道,也要根據今年的新特點,作出相應調整和安排。特別是幾場關鍵的記者招待會,如發言人記者招待會、外長記者招待會和總理記者招待會,要在突出新聞性上進一步下功夫。

另外,作為換屆會議,要抓住一些重要的節點,比如新老交替。要注意與前一屆人大政協的銜接和平衡。

兩會有其特殊的法定程序,包括它的會期長短,都不能機械地去理解。報道上仍然要嚴守紀律,把握好政策。

近年國內外傳播生態發生重大變化,對外報道面臨挑戰。今年兩會上,既要堅持內容為王,保証報道的權威性、獨家性,同時,面對海量信息,還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搜集、整理、消化、分析和傳播的能力,提高集成服務能力。

根據形勢的變化,如何推動對外報道文風的改革,是今年的一項重要任務,簡而言之,就是要做到“短、新、實、深”。

短,就是簡短精練,直截了當,要言不煩,意盡言止,觀點鮮明,重點突出,能夠三言兩語說清的事絕不拖泥帶水,能夠用短小篇幅闡明的道理絕不繞彎子。要注重消息寫作。但內容並不能因為遷就形式而被壓縮,有的相反還要寫得長一些,如一些英文報道。

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包括新角度、新材料、新表達。要力爭取得耳目一新的效果。

實,就是要講符合實際的話不講脫離實際的話,講管用的話不講虛話,講有感而發的話不講無病呻吟的話,講反映自己判斷的話不講照本宣科的話,講明白通俗的話不講故作高深的話。就對外報道而言,還要做好平衡報道,不回避問題和困難,全方位展現真實中國。

深,就是要力求超越平庸,做到有個性,有風格,有深度,有分量,透過現場深入本質,有深刻獨到的見解。在信息碎片化時代,重要的是比拼整合提煉分析能力,以及有沒有過人的思想性。

在總體設計上,要打破程序報道與重點報道的界限,要樹立程序即是重點的觀念。要把多種形式的報道融成一體。要在傳統輿論場和網絡輿論場上都佔據主動。

三、針對境外輿論的新動向

我們要借助兩會這個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一方面以我為主提供大量新鮮信息,另外一方面對海外最新的輿情作出有針對性的回應。

經過梳理,今年兩會,境外輿論關注的熱點預計將集中在如下方面:

一是中國的整體走向。一段時期以來,境外對我新政進行了密集觀察,對下一步中國的道路,也就是今年、五年、十年的中央執政戰略、風貌、理念,非常關注,包括全面小康能否實現,會對國際社會帶來有什麼影響。另外也落實到一些具體的政策上,比如今年的穩增長措施,還有對外關系等。

二是人事變動。包括國家領導人的更替,以及新部長的任命等,另外是兩會上的新面孔,包括新的地方官員,觀察哪些人會成為未來的中國領導人。重要人物的言行會成為焦點。對上一屆政府的執政也會加以評判,對他們是否兌現承諾作出分析。

三是經濟發展。關注中國經濟回暖的意義,對其是否可持續作出預測。這是中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的第一年。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內需仍然乏力,外貿面臨困難,一些投資缺乏效益,產能嚴重過剩,創新型國家建設任重道遠。“新四化”如何拉動經濟,尤其是城鎮化方面,有哪些措施出台,都會受到關注。

四是政治方面的變化。八項規定帶來了對“清明政治”的新期盼,下一步走向何方?如何保障人權,如何依法治國,怎樣推進反腐,如何加大透明度,怎樣實行財產申報公開試點,都會是熱點。另外還有國務院機構如何改革,將帶來什麼影響?全國人大制度如何進一步完善,黨與人大的關系如何處理?對於同票同權的第一次全國人代會,代表的新構成新特點怎樣?互聯網怎麼管理?司法改革情況怎樣?有新聞審查嗎?一些熱點如南周事件、薄案、劉志軍案件、劉曉波、“六四”等還有可能被提到。

五是社會民生方面。對中國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社保、食品、交通、土地、人口計生、老齡化、社會治安、社會不公、收入分配、婦女兒童等方面的面臨的挑戰,會進行廣泛關注,既聯系中國的變革,也聯系公民人權。

六是文化問題。中西方的競爭與合作愈加深入到文化特別是核心價值體系領域。最近出現了破十二億票房的華語電影,出現了莫言獲獎,還有孔子學院的海外風波,都頗受關注。會不會出現“文化威脅論”?兩會的文化報道不再是配角。要對中國的核心價值體系作出解釋,包括其中涉及的自由平等,與西方的概念是一樣的嗎?符合人類的普遍標准嗎?怎樣看中國自己的文化話語體系?

七是生態環境和資源能源。這已成為關系中國發展成敗的核心議題,也關系到整個人類和地球的命運。年初的北方嚴重污染,成為世界主流媒體的大新聞,被大肆炒作。外媒認為實現“美麗中國”很難。生態環境型群體事件急劇上升,會否引發政治事件?中國寄予希望的下一個發展引擎城鎮化建設,本身就會帶來巨大的生態環境和能源資源問題。

八是其他熱點敏感問題,如西藏問題。今年是“3•14”事件五周年,又是所謂“西藏獨立一百周年”,加上藏區自焚事件,這都會使西藏代表團成為熱點。兩會期間,還要有相應的突發事件預案。

九是國際問題。中國領導人熱衷說民族復興和中國夢,這讓外界擔心中國日后在國際事務中越來越難以做出讓步,中國樹大招風效應日益明顯,聯想到中國在釣魚島領土爭端和黃岩鳥事件中的強硬態度和立場,鄧小平制定的韜光養晦外交方略是否已經過時?中國新領導人怎樣對待美國重返亞太?中國的走出去戰略引起一些議論,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抵制中國的游行示威,中國是不是在搞一種新殖民主義?釣魚島問題上,中日會不會擦槍走火,爆發一場戰爭?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能做什麼?如果美國介入,中國會怎樣反應?中俄會否結成對抗西方的聯盟?中國如何處理與歐盟的關系?中國新的國家主席出訪的第一個國家可能是哪個?

四、抓住一些重點方面

一是上一屆中央政府是否兌現了履職承諾。相比西方近年陷入的困境,政績最能說明中共的執政合法性。報道可以關注我們的主要承諾是什麼,兌現表現在哪裡,是如何兌現的,哪些還沒全面完成,如何體現了中共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可結合過去十年的關鍵詞作梳理,如“四萬億”等。

二是人事變化等程序報道。要以此展示我領導核心獲得人民廣泛支持,繼往開來、掌控大局、領航中國穩步前進的主調。報道的時效要更快,更加突出新聞和關鍵性內容,並進行更多的解讀和背景添加。可對新任部長的個人情況進行介紹。

三是突出政府工作報告的新意。關注重大宣示、結論和數據,以及關鍵詞及其頻率。要考慮怎樣更適合新媒體傳播。抓住這是溫家寶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報告,可以對照梳理以前的重點和異同,反映中國改革開放十年進程和對未來作前瞻。

四是財政和預算報告解讀。主要通過赤字、民生支出、軍費、通脹預期、經濟增長、國際收支等方面,反映中國著力要做的工作,及其為世界帶來的機會。

五是兩高報告的報道。要結合中央新領導集體履新之后,推動依法治國,以及出台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新舉措,加以解讀。

六是中國的發展前景。報道好主線和主題。就今年來看,要突出如何穩增長,以及突出問題的解決: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為經濟企穩出台新政策,用宏觀調控手段緩解產能過剩﹔城鎮化避免走西方老路﹔防控金融風險﹔農業和能源安全。

七是突出報道中國推進改革。尤其是,從吹響號角,到走向實際操作。從兩會看中國推動改革的具體部署、改革的新起點,以及頂層設計時間表。報道增長如何才能依靠改革紅利,關鍵領域的改革如何拉動國內消費,如何提高創新和生產能力。

八是對外開放如何拓展。如何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怎樣看未來的外交新政,中國與世界和平相處、互利共贏還要應對哪些新挑戰。

九是人大作為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政協作為基本政治制度,如何進一步完善,發揮其特點和優勢,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這也是向海外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優越性的機會。

十是做好團組的報道。特別是重要省區市一把手的講話,重要團組的開放討論,均要到現場進行採訪。

十一是報道好兩會會風的改變。

十二是報道兩會把黨在十八大上提出的主張變為國家意志,獲得全體人民的支持。

五、在新媒體傳播上邁出新步伐

做好新媒體傳播的專題設計,是完成今年兩會報道的一項重點任務。既要積極,也要穩妥。新華社的新媒體傳播是去年兩會開始的,開了個好頭。今年要繼續創新:

一是做好領導人活動的新媒體報道,特別是微博、客戶端報道,並與傳統報道相結合。

二是進一步在海外有影響的社交媒體上推動傳播。

三是發揮各個語種、各種形式新媒體報道的特色,做好集成服務,並用新媒體報道倒逼傳統報道的改革。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