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証:傳統媒體的新機遇--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3期

求証:傳統媒體的新機遇

張登貴  

2013年03月19日15:43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一種新的媒體功能——求証,正在悄然興起。最早發現“求証新聞”是在人民日報上。2011年1月,人民日報推出了一個名為“求証”的專欄,其中有句類似專欄宗旨的表述:“探尋喧嘩背后的真相”。過了一年,筆者所在城市的寧波日報,在“都市新聞”版上新設了專欄“求証新聞”,發的也是對澄清網上不實傳言的報道。以后陸續看到浙江、江蘇一些地方的報紙、電視、電台,也辦起了類似欄目。這些以“求証”為主旨的新聞,正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求証新聞”在傳統媒體出現,是網絡時代的必然。網絡時代的特點是“全民皆記者,人人麥克風”。它給人們帶來了海量信息和自由表達的同時,也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排除造謠誹謗、人身攻訐等少數惡意信息之外,那些道聽途說、主觀臆想、演繹夸大的所謂新聞,以及以不實新聞為由頭所生發的言論,把受眾的認知搞混、是非搞亂、生活搞糟。一種並非不好的食品,會被說得嚇人,一種不同的正確的意見,會受到圍攻,甚至被扣上政治大帽子……

治理這種亂象,是人民群眾的願望。給眾說紛紜的網上傳言一個權威的解說,是人民群眾的期盼。滿足群眾的這些要求,辦法之一,是讓網上的新聞和言論,也像傳統媒體那樣,由專業記者採訪寫作,嚴格調查、核實、把關等各種程序。那樣自然可以使網絡上的新聞和言論,大多達到有理有據的水平。但是,那就等於給網絡判了死刑,一切網絡的正面功能必定蕩然無存。不是沒有人提出過這種想法,但那顯然是一種倒退,自然不會被採納。

可取的辦法是,對網絡上真假難辨的熱點傳聞,加以嚴肅的求証,給受眾一個完整的真相。

去年下半年有幾件事在網上炒得很熱:一是甲狀腺疾病與碘鹽的關系,衛生部門認為無關,補碘的鹽要繼續吃,網上的輿論幾乎是一邊倒,認為甲狀腺疾病的高發就是吃碘鹽引起的。二是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網上也是一片反對甚至咒罵聲,還有人說那些引進轉基因食品的人是“漢奸”,將轉基因食品出口給中國是想滅絕中華民族。三是白酒塑化劑超標事件,網絡媒體的搶先報道和某些都市報的合力渲染,白酒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被無限放大,甚至說成會損害男性生殖能力和促使女性性早熟……

網上的這些不實報道如果僅停留於紙上談兵,倒也罷了。可是,那些被炒作的事往往與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看了網上的激烈反對聲,人們不知所措:碘鹽吃還是不吃?轉基因食品買還是不買?白酒還能不能喝?據說這些傳言一出,連相關的股票也大幅下挫。人民日報去年下半年在“求証”專欄裡發表了長篇報道,把碘鹽這件事講清楚了﹔去年12月中下旬又接連發了三篇報道,介紹了轉基因食品美國人吃得不少,轉基因大豆是安全的,我國對轉基因作物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及相關方面的事實、數據和權威觀點。白酒塑化劑問題,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台和中央電視台等都發布了質檢報告和專家意見,認定白酒塑化劑超標對人體有害但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嚴重,也沒有發現人為添加,之后,人們的心態才稍為平靜了一些。

“求証”新聞由傳統媒體來做最為合適。解疑釋惑本來就是傳統媒體的職責所在。讀者對某些事件或說法有疑惑時,它們有責任幫助弄清真相。同時,傳統媒體特別是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還具備一些新媒體所沒有的優勢,即有權威的信息渠道,有嚴格的編輯出版程序,有強大的採編團隊,有充裕的制作時間,有長期形成的較強的責任意識。傳統媒體分布在各級行政區域,它們可以針對當地的實際狀況和受眾需求,進行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求証”,從而在全國形成一個覆蓋廣泛的“求証網”。

不僅如此。把新興媒體的自由發揮與傳統媒體的嚴謹求証結合起來,還能實現新老媒體的良性互動:既互相競爭,又互為補充,既自由活潑,又理性沉穩,為受眾創造一個活躍、和諧的輿論環境。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