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怎樣成為“007”--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3期

深度報道,怎樣成為“007”

姜建舒  

2013年03月19日15:46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新聞007》是浙江省的新聞名專欄,2006年在錢江頻道開播,是浙江廣電集團唯一一檔主打深度報道的新聞欄目。

在大部分人心中,“007”是一個代名詞,特工的代名詞,英俊帥氣、超凡能力、美人相伴的代名詞。《新聞007》欄目的記者清一色是男的,並不是故意為之,而是在欄目多年的歷練中,很多女記者因為深度調查的強度和辛苦,在欄目雙向選擇中放棄了,留下來堅守的是9個小伙。在深度調查、輿論監督的道路上,“007”代表著敏銳的目光和不屈不撓的意志。為了更接近真實、抽絲剝繭,這些記者需要熬夜蹲點,甚至覺得笨辦法是最好的辦法﹔有時需要喬裝打扮,“忍辱負重”中隻為看到真相。

深度報道,如何才能有深度?一點心得,僅供分享。

新聞不過夜,思考拼速度

2012年12月16日,寧波江東區徐戎三村的一幢民宅突然倒塌,有兩名住戶被困廢墟。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新聞007》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派出骨干記者前往事發現場調查採訪,一蹲守就是整整23個小時。在現場,不少記者都把鏡頭對准了救援人員和幫助營救的市民。確實,正能量值得記錄,尋找突發事件中的暖色,也是報道思路上的第二落點。但是《新聞007》記者還是在第一時間努力追尋第三落點——一幢才建成20年的居民樓突然倒了,其背后有怎樣慢慢積累的蛛絲馬跡?就像航空業人士非常熟悉的“海恩法則”——一起重大的飛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起事故征兆,每個征兆背后還會有300起事故苗頭。於是《新聞007》記者和攝像商量,在記錄救援畫面的同時,也在搜尋著每一個可能需要追問的細節,包括牆體裡的鋼筋、水泥情況等等。就是這一點點的條分縷析,在現場救援報道完成之后,又成就了一篇新聞評論《三問寧波塌樓》。該作品在浙江廣電集團剛剛結束的2012第四季度評片中獲得了一等獎。做這篇報道的《新聞007》記者說,不管在什麼場合,都要提醒自己“新聞不過夜”,這是比拼沖向第一現場的記者職業精神﹔然后更進一步的,就是在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拼思想的速度和功力,否則很多的事實與細節就會從身邊、鏡頭下悄悄溜過,何談深度。

戒熟視無睹,練“透視”能力

2012年7月,《新聞007》接到觀眾熱線電話,說在杭州留下鎮,每天晚上10點以后,在公交車站旁,總是聚集著秩序雜亂的“黑車”。這樣的新聞話題,並不新鮮。一般的思路就是看看這“黑車”有沒有超載問題,有沒有漫天叫價和安全隱患等。但隨著《新聞007》記者幾天耐心的蹲點採訪,慢慢發現“黑車”問題不是問題,“為什麼‘黑車’會出現”才是問題。原來,坐“黑車”的群體主要是小和山高校園區的一些學生,他們坐這樣的車回兩三公裡外的學校。學生們為什麼要坐“黑車”?因為公交車不開到他們的學校﹔為什麼公交車不開到他們的學校?因為公交公司認為沒必要﹔公交公司為什麼認為不必要?因為他們認為學生不應該這麼晚返校,這樣做,就是督促學生能早點返校,養成好習慣。而現實恰恰相反,暑假期間,學生在市區實習眾多,晚10點返校稀鬆平常,就連學校也“與時俱進”,取消了門禁制度。由於公交公司的預判和學校學生實際作息時間上出現錯位,就給“黑車”鑽了空子。做這篇報道的《新聞007》記者說,做深度報道首先要戒除“熟視無睹”的習慣,眼見未必是實,不練就一雙“透視”眼,肯定會面臨選題荒。

學用“笨辦法”,執著見真相

《新聞007》欄目有位主力記者業余時間隻有一個愛好,就是長跑,年休假、辛苦加班換來的一點調休,他幾乎都用來飛到全國各地參加各種馬拉鬆比賽。不過也正是這個愛好成就了他執著的性格。在他的辭典裡就從來沒有“放棄”二字,深度報道中他也好用蹲點守候等這樣看似很“笨”的辦法。但是事實証明,“笨辦法”有時就是好辦法,《新聞007》很多給力的調查報道就出自他手。

2012年8月份,有觀眾向《新聞007》舉報,說在寧波的一個屠宰場存在著給牛肉注水的情況。來到現場的記者發現困難遠超想象:地處偏僻的屠宰場使得任何一個陌生人的靠近都特別顯眼﹔屠宰場內部的各種人、各種刀具讓記者的靠近充滿著危險﹔本身干的非法勾當使得當事人極其警覺。如何靠近成為擺在調查記者面前的第一個問題。於是,年輕的《新聞007》記者在這個屠宰場附近選擇了一個高處蹲守,一連兩天記錄他們的進出貨情況﹔后來,找機會搭著寧波當地一個進貨的老板,進入了屠宰場,用鏡頭記錄下整個活牛注入臟水的觸目驚心的過程,而屠宰場幾個忙前忙后的人還在那裡講解灌水的技巧。証據確鑿,等待這些人的自然是法律的制裁。知難而不退,有所執著,必有收獲。在很多《新聞007》記者心裡,都認准了沒有挖不倒的牆角,隻有不鋒利的鋤頭﹔沒有採不到的素材,隻有會偷懶的記者。

其實,深度報道如何做出深度,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有的人說靠人文,靠關心新聞中的人﹔有的人說靠追問,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從而從不假思索的蒙昧裡掙脫﹔也有一如《新聞007》的記者,執著地用著一些看似“笨笨”的辦法,但誰又能說這不是探尋新聞事實的萬鈞之力。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