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廣播——傳統廣播網絡化的新方向--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4期

手機廣播——傳統廣播網絡化的新方向

郭 倩

2013年04月08日14:52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近幾年,手機網民的數量急劇增長,手機媒體也迅速發展,前景廣闊的終端,突出的自身優勢和龐大的受眾基礎,手機廣播可從移動媒體與音頻媒介的自身定位出發,以多種形式重新整合傳統廣播的內容,將會增加廣播節目的外延,擴展傳統廣播的生存空間,為傳統廣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手機廣播﹔傳統廣播﹔網絡化﹔用戶

手機是繼報紙、電視、廣播、網絡后的第五大媒體,成為覆蓋率越來越高的貼身媒體,手機廣播作為手機媒體的一種存在形式,已初露端倪。在業內大部分研究人士把“手機廣播”定義為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網功能的智能手機收聽廣播[1]。本文研究的定義是狹義的,即手機用戶通過移動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收聽廣播節目並參與互動。手機廣播基於龐大的手機網民和資源優厚的傳統廣播,成為傳統廣播網絡化的一個新方向。手機廣播可從移動媒體與音頻媒介的自身定位出發,對傳統廣播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全方位改造,將會增加廣播節目的外延,擴展傳統廣播的生存空間,為傳統廣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手機廣播催生出涉及電台、通訊運營商以及網絡運營商等多方的利益產業鏈,但依靠電台的內容生產無疑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目前,手機廣播的存在形式有以下幾種:1.手機廣播應用。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在手機上聽廣播,這是傳統廣播網絡化的一種方式,例如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推出了適用於蘋果和安卓系統的手機應用“北京廣播在線”,手機用戶可免費下載安裝,通過網絡在線收聽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的16個頻率,並且能夠瀏覽每個頻率每天播出的節目時間表。但這種形式大都是將傳統廣播直接搬上手機平台,並沒有根據手機媒體的特性進行內容再加工,屬於廣播網絡化的一種初級模式。2.電台相關網頁。聽眾利用手機瀏覽器,登錄電台的有關網頁,點擊在線直播、廣播回放或者免費下載節目收聽。3.有聲手機報。利用傳統廣播權威、豐富的新聞資訊內容,根據用戶需求定時推送語音資訊。

一、手機廣播發展的優勢

1.擁有前景廣闊的傳播終端。工信部公布的通信業運行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2月底,我國的移動電話用戶突破了10億戶大關,達到10.07億戶。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3.88億,佔總體網民的比例高達72.2%。數量龐大且不斷增長的手機網民已形成一個新的媒體傳播的受眾群。這為手機廣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2.集合優勢 規避劣勢。目前收聽廣播主要有三種形式,傳統廣播、網絡廣播、手機廣播。傳統廣播具有伴隨性、攜帶方便的優點,使人們在進行其他活動的時候,都能同時接收信息。同時,傳統廣播具有線性收聽、可選擇性弱、過耳即逝等弱點。網絡廣播的出現,彌補了傳統廣播線性傳播的不足,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讓廣播在網絡上得以延伸,但須使用電腦收聽,攜帶不方便。手機廣播集合了傳統廣播和網絡廣播的優勢,規避了劣勢,手機作為貼身媒體將廣播伴隨性收聽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同時,在眾多手機媒體中,手機廣播也有很大的優勢,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受制於屏幕小、耗電、費流量的限制,而手機廣播是用聲音傳播的媒體,不需要用眼睛翻閱和觀看,是眾多手機媒體中也非常有競爭力。

3.擁有潛力受眾群。人們在乘車途中、等候、甚至馬桶上產生了系列的“碎片時間”,手機上的內容逐漸豐富,成為人們填滿“碎片時間”的最佳工具。一分鐘瀏覽一條微博,兩分鐘閱讀一條新聞。手機廣播伴隨性的特點讓他成為最適合填滿碎片時間的形式之一。近日,有業內專家公布的調研數據顯示,手機上網高峰時間段包括:早上6點到9點,晚上18點到20點,以及20點到22點。這與傳統廣播的收聽高峰時段幾乎重合。手機廣播擁有廣泛的潛力受眾,早上,很多手機用戶會頻繁地瀏覽網站和微博、閱讀手機報,獲取最新的新聞和資訊。而晚上,手機網民多數會上網聊天、看電子書或聽音樂。手機廣播可以根據手機用戶的習慣,引導手機用戶在上網時候選擇手機廣播接收信息。

4.互動性強。互動性強是廣播相對於其他媒體的優勢,聽眾的互動也是廣播中的重要內容,手機作為貼身媒體,手機廣播的互動性更強,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邊聽廣播,邊通過手機參與互動,除了傳統文字的互動,還可以語音互動。目前,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的新聞節目已經引入微信互動,聽眾通過手機微信發表自己的觀點,編輯篩選后,將聽眾的語音留言在節目中播出。

二、手機廣播發展的創新形式

1.節目點播。“在我國,數億計的網民已經一同創造了‘自媒體’時代。而手機廣播,則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它的未來將是大眾媒體與個人媒體有機統一的‘自媒體’。[2]”手機廣播節目不同於傳統廣播的節目,傾向於個性化、自主化的節目。所以,不能簡單的將傳統媒體的內容直接平移到手機廣播上,需要將傳統廣播的豐富資源進行深加工,“目前手機仍然被人們視為消遣娛樂的工具和工作學習之余的休閑品,不會將大量時間花費在其上,所以短小而深刻的節目,讓傳輸更加便捷,也能夠有效緩解現代受眾的壓力,也方便點播,滿足聽眾需求”[3]。傳統廣播有著強大的節目資源,可通過分類、切片、加標簽的處理,制作成適合手機廣播用戶收聽的短小精悍的節目,供用戶點播、下載,但這需要大量精細的人工處理。“如美國NPR廣播電台2008年12月開始制作‘短音頻’,把同一節目中的針對不同問題的報道切割出來,制作成獨立音頻文件。該電台知名新聞節目《Talk of the Nation》每天保持有30段音頻文件供聽眾在線‘訂閱’。[4]”北京人民電台的北京廣播網的聽吧在節目分類、加標簽方面有多嘗試,將所有頻率的節目重新分類整合,分為文學、曲藝、娛樂等類別,用戶和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感興趣的節目。這種分類可以借鑒到手機廣播中,手機用戶根據自己感興趣的類別、或者是關鍵詞,點播廣播節目。

2.語音資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2中國移動互聯網調查報告》顯示,移動互聯網應用中手機網絡新聞的滲透率達到60.9%,表明手機用戶對新聞資訊的需求非常高,所以語音資訊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同時,手機個性化特點決定了手機廣播個性化的傳播特性,可根據用戶的需求定時推送語音新聞、股票行情、交通信息等資訊,解放用戶眼球的同時,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研發構建的“SMG手機電台”,推出了個性化語音資訊點播和點送服務,這是國內首次成功採用流媒體格式將廣播語音節目系統拓展至新媒體的有益嘗試。有聲手機報《新聞和報紙摘要》在2010年6月日總發行量已超過30萬份,用戶定制數量持續攀升。利用傳統廣播權威、豐富的新聞資訊內容,根據用戶需求定時推送,將成為手機廣播發展的重要形式。

3.有聲讀物。廣播劇、評書、影視劇廣播、小說播講等向來受到聽眾的熱捧,傳統廣播擁有眾多原創的有聲讀物資源,將這些有聲讀物資源引入到手機廣播,手機用戶就可隨時隨地收聽自己喜歡的有聲讀物。2011年8月22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與中國電信聯手推出了移動互聯有聲閱讀產品“天翼閱讀—有聲版”,廣大手機用戶將可以通過手機互聯網隨時隨地點擊收聽自己喜愛的有聲讀物。天翼閱讀有聲版的推出,讓手機和廣播進一步相連,開創了手機廣播的新時代。

4.信息服務。傳統廣播可進一步整合現有的節目資源和信息資源,依托現有的節目為用戶提供交通出行、房屋買賣、二手車交易、 養生保健等信息,提供商場打折、美食、影訊、考試信息的查詢服務。

三、手機廣播發展面臨的問題

1.三網遲遲未能融合。手機廣播必然需要廣電部門和電信部門的通力合作才能迅速發展,但三網融合進展緩慢,一度被認為已經進入僵局或即將夭折。電信網、廣電網和互聯網的合作,因各方利益糾葛、業務能力欠缺,遲遲不能融合在一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手機廣播的發展。目前,廣播內容制作和發布,主要由廣播電台專營,廣播頻率和廣播牌照也牢牢掌握在廣電部門手中,其他運營商很難獲得。而電信部門的運營網絡和牌照也是廣電部門難以獲得的資源,兩大部門爭相涉足手機廣播領域,卻都不能大力發展,導致手機廣播發展停滯不前。

2.高昂的資費。手機上網流量和信息資費一直居高不下,高昂的資費必定會影響到手機廣播的收聽和普及。近幾年,由於手機上網流量超出套餐而爆出的天價資費不在少數,以中國聯通為例,手機上網流量單價資費高達10元每兆,如此高昂的費用,讓很多手機用戶難以承受。綜上所述,手機廣播的種種優勢,讓其成為傳統廣播網絡化的新方向,也將成為今后廣播發展的重要領域,傳統廣播媒體還需不斷改革,尋求突破。

(作者簡介:郭倩,女,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研究中心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廣播收聽率和廣播受眾及新媒體等前瞻性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 金震茅.手機廣播引領媒介時尚的貼身媒體[J].視聽界,2008(5).

[2] 陳菲.簡述手機廣播的受眾服務形態轉變[J].中國廣播,2011(6).

[3] 張哲.3G時代廣播業的發展機遇[J].傳媒,2005(5).

[4] 張彩,朱爽.美國NPR電台的播客應用探索[J].中國廣播,2011(4).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