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警惕“微信收費”背后的創新之困--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人民時評:警惕“微信收費”背后的創新之困

楊  健

2013年04月10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在“不求變,即死亡”的產業環境中,惟有奮力創新,才能挽回“無邊落木蕭蕭下”的頹勢

過去十年用戶每年增長將近1億,100多萬名員工每年實現營收11000億元、淨利潤超過1500億,如果工作在這樣一個行業,你是不是感到特別踏實?

令人遺憾的是,這個曾經非常篤定的答案,如今變得不那麼確定起來。十多年來風光無限的電信運營商,正面臨著新世紀以來最嚴峻的技術挑戰。這些天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微信收費問題,成為這一挑戰的最新注腳。

微信,這項民營公司推出的免費即時通信業務,隻用了兩年時間,用戶數就已超過3億。它給中國移動等電信運營商帶來的困擾,遠遠大於它所創造的網絡流量收入。

這種困擾,用中國移動的話來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微信擠佔大量信令通道,影響了其他用戶的通信質量和效率﹔二是因為存在網間結算,微信產生的數據收入,不足以抵消移動由此向電信、聯通支付的費用,這相當於讓移動替微信埋單。正因如此,“微信收費”——運營商向微信服務商騰訊收費——成為一個“需要坐下來談”的現實議題。

這些技術性的細節,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不那麼好懂,也用不著全部弄懂。真正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微信等新應用對短信和語音通信等傳統電信業務形成的巨大沖擊。

事實上,互聯網對電信業的沖擊,早在世紀之交就已在歐美市場掀起風暴。而當時剛剛融入全球信息洪流的中國電信業,由於第二代移動通信的急速擴張,幸運地躲過了一劫。從2001年到2012年,我國手機用戶淨增10億,巨大的“人口紅利”,掩蓋了運營商向互聯網轉型滯后的危機。與業務規模的擴張相比,技術和運營模式的創新,成為一個相對次要的選擇。

公平地講,運營商並非全然沒有創新意識。孕育於悉尼奧運期間的“移動夢網”模式,就堪稱創新杰作。此后數年中,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眾多互聯網企業,正是靠這一創新模式的庇護,度過了艱難的初創歲月。而飛信、翼聊、沃友等即時通信業務,也都是運營商們為應對挑戰做出的創新努力。

然而,要由資金密集、高門檻的壟斷行業,走向開放、競爭,從產業鏈的主導控制者轉型為平民化的產業鏈參與者,並非想象的那麼容易。把“脊背發涼”的危機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創新成果,其間的阻隔,何止千萬重。“體制僵化、技術理念落后、包袱沉重、創新乏力”,工信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韋樂平對電信企業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

每18個月設備性能提升一倍,互聯網新產生的信息量,是此前所有信息的總和,“摩爾定律”依然支配著今天的互聯網和電信業發展。短短數年間,摩托羅拉、朗訊、諾基亞這些曾經紅極一時的電信企業,都遭遇了嚴峻考驗,市值高達近3000億美元的北電,更已不見蹤影。在這樣一個“不求變,即死亡”的產業環境中,僅靠防御和守成,無以挽回“無邊落木蕭蕭下”的頹勢,惟有奮力創新,才有再現輝煌的可能。

從這樣的意義上講,“微信收費”卷起的風波,是對電信運營商最好的警示。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