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台灣東森電視台打擦邊球,以新聞報道的名義全程直播《我是歌手》,遭到湖南衛視抗議。“盜播”事件引起討論之余,台灣媒體及娛樂界人士對本土綜藝節目的冷清現狀進行了分析。
自2010年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播出,經歷2012年的《中國好聲音》,到2013年全面關注的《我是歌手》,大陸綜藝節目在投入、競爭、合作方面,表現出驚人的效率,雖然仍不時面臨“山寨”指責,但終於徹底走出港台娛樂的樊籠,開始直接與國際接軌是不爭的事實。
舉辦於2004年的《超級女聲》,實際上是今天大陸綜藝娛樂節目繁榮的一次預演,只是這檔節目所打出的“草根”概念,誤導了自己好幾年。拘泥於對“草根”的推崇,曾讓大陸綜藝呈現出乏味寡淡的態勢。《中國好聲音》的出現,讓我們如夢初醒般地發現了明星的巨大價值,隨著第二季《中國好聲音》《中國最強音》《中國夢之聲》相繼啟動,大陸綜藝娛樂競爭將會在2013年白熱化。
台灣制作人李方儒對媒體表示,“如果兩岸不加強合作,台灣綜藝節目很快會被大陸吃掉。”他還是樂觀了,其實台灣綜藝節目已經開始被大陸吃掉,由龐大觀眾群、高額出場費、持續曝光度組成的大陸娛樂市場,對台灣藝人形成巨大吸引力。同時,節目創新乏力、藝人流向大陸、制作規模固化,也成為台灣綜藝節目持續萎縮的主要原因。
台灣“綜藝大哥”高凌風去年在擔任山東衛視《天籟之聲》評委時,曾炮轟本土綜藝節目已死。他覺得發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管節目的人是外行,做節目的人要省錢,觀眾沒的選,所以導致了一大批成本低廉的談話節目,隻耍嘴皮子,內容是八卦大會串。”受觀眾基數、投資規模影響,台灣綜藝節目隻能走低成本路線,“耍嘴皮子”成為制作綜藝節目性價比最高的方式,反觀大陸在舞台布景、音樂伴奏等方面的“精益求精”,高凌風所說的“大陸反過來影響台灣”就在情理之中了。
對台灣綜藝一致看衰,表明針對小市場的低成本制作已經行進末路,但台灣綜藝仍給人“血仍未冷”的感覺。這麼說是因為,台灣眼下正在給大陸綜藝節目提供著大量優質的綜藝明星,不僅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等這樣的老牌大腕成為大陸綜藝節目的常客,像辛曉琪、楊宗緯等明星,也通過大陸綜藝節目得以再度提高知名度。台灣藝人的敬業,提升了大陸節目的觀賞性,他們在綜藝娛樂方面的經驗,值得大陸藝人學習。
但台灣綜藝不能滿足於藝人的大量輸出,如李方儒所言,“為了華語樂壇的未來,加強兩岸的合作,各取所長,爭取共贏”。如何共贏?道路有很多,比如台灣電視台可以與大陸電視台合作,在台灣直播大陸人氣旺盛的綜藝節目,讓兩岸娛樂步調一致化。大陸綜藝節目除了大量起用台灣藝人外,也可以考慮到台灣遴選優秀選手,讓台灣觀眾看到更多的本土娛樂明星新面孔。此外,在綜藝創意與制作方面有很多經驗的台灣綜藝幕后工作者,也可以像藝人那樣來大陸發展。共同的合作不但可以提升大陸綜藝節目質量,也可以豐富台灣娛樂市場的內容選擇,“各取所長,爭取共贏”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可以實施的事情。(韓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