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報道經驗]Edward Cody:政府出乎意料的開放--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汶川地震報道經驗]Edward Cody:政府出乎意料的開放

2013年04月22日11:01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4月20日8點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很多媒體同行已經在前線採訪或在奔赴前線的路上,人民網傳媒頻道把李梓新所著《災難如何報道》一書中的“汶川地震媒體操作實錄”予以刊發,希望能對在前線採訪的同行提供一些參考。該書2009年1月由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

在這本書裡,你可以讀到來自12家中外媒體的主編、主任和記者們對2008年5月四川大地震的回憶和感想。

Edward Cody:政府出乎意料的開放

Edward Cody: 《華盛頓郵報》駐北京首席記者。加盟《華盛頓郵報》之前,他為《夏洛特觀察報》(Charlotte Observer)和美聯社在紐約、新德裡、貝魯特和巴黎等地工作,他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

Cody=Edward Cody:

李=李梓新

李:地震發生的時候你在哪裡?:

Cody:碰巧我當時在去成都的飛機上,但不是因為地震。我的飛機沒有降到成都而是落到了昆明,那天我就一直困在昆明,第二天(星期二)才飛到重慶,從重慶駕車到了成都。同時,我在北京的同事讀到了地震的消息,他也乘飛機到了重慶,那時重慶的交通一片混亂,他到達已是凌晨2、3點,又駕車直接去了都江堰,大約四五點鐘時到達。 而我睡了一會,四點鐘起床,去了綿陽。 所以你看得出我們沒有時間跟進當天的新聞。我們一直在那裡工作了一周,然后北京和上海的同事一起去了。他們兩個繼續工作了一周,當他們回來時,又派人去。 我們一共四個人,三個來自北京,一個來自上海。 但是我們不是同時去,而是一次兩個人。

李: 你們有多少篇報道呢?

Cody:第一周裡,每天至少一人一篇,所以一天至少兩篇報道。有時三篇。

李:你曾經報道過許多災難,這次四川地震與其他的災難有什麼區別呢?

Cody:沒有什麼區別,只是相比於其他地震這次有個問題。一般來說,我們去報道一棟房屋倒塌,然后另一棟倒塌,我們趕去另一處, 但都是在同一地區。而這次困難放大化了,因為主要不是發生在成都市本身,而是周邊的小地方,延伸的很遠。這就要求我們從一個地方趕去另一個很遠的地方,好多時間都浪費在車上了。

李:你以前報道過哪些地震?

Cody:1985年的墨西哥城大地震、1986年的薩爾瓦多大地震還有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

李:那次印度洋海嘯和這次相比怎樣呢?

Cody:海嘯要嚴重一些。當時我在蘇門答臘,那是印度洋的北部。在那次海嘯之后,一切都被摧毀了。那一次死亡人數,和破壞程度比這次要多。

李:那政府表現呢?

Cody:我認為四川地震中救援工作要比印度洋海嘯中的更加迅速和廣泛。而且參與的部門也很多,像軍隊,政府、衛生部門等等。但是也要考慮到,在海嘯中印尼的組多政府部門也被摧毀了。比如當地政府被完全摧毀,通訊切斷,但是這次地震中就沒有。政府部門沒有被破壞,通訊還存在,你去過,也會知道,到處都可以使用手機。 盡管這樣,這次救援還是相當迅速的。星期二(13號)的時候,我在綿竹,通往綿陽的路上,那裡到處都是交通工具,卡車,吊車等等。 要知道那是地震的第二天,就能夠做到這樣,很不錯。 李:你對政府工作的開放度感覺如何?

Cody:非常好。 從兩個角度來說,一個是中國媒體的覆蓋率: 電視、新華社新聞報道等等這些都是政府的機構,但是他們不間斷的進去報道。這是從來沒有過的。這很好。總的來說,這都是真實的,不是虛構出來的。第二個方面,可能是偶然的,也可能是有意為之,政府沒有設置任何障礙。按照以往經驗,軍隊、警察、政府通常做的是先封鎖。而這次就沒有。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同。

李:你需要取得採訪証件嗎?我發現甚至一些中國記者是需要許可才能採訪的。

Cody:那是之后的事情了。第一個星期,我們不需要任何証明。因為人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沒有人關心這個問題。

李:你報道一些核心地區時有什麼限制嗎?

Cody: 就我自己的經歷而言沒有。

李:你從當地組織或當地政府得到了幫助嗎?

Cody:沒有,我們什麼也不需要。我們需要的就是別礙事,他們也是這樣做的。

李:有人從軍隊那裡得到幫助,比如直升機之類的。

Cody:我的一個同事,要去映秀,溫家寶總理和潘基文在那裡會面。那是在一個山頂上,她和一個軍人一起爬上山。

李:他們能夠相處得來嗎?

Cody:這不是問題。

李:你們的總部對你們有什麼要求、宗旨嗎?

Cody:沒有,我們僅僅就是報道地震。

李:你報道時有什麼重點,比如政府、受災情況、遇難者或者整個系統?

Cody:沒有,我們只是把發生的記錄下來。

李:到達災區一共花了多少小時?

Cody:不好說。正如我說過的,我是先轉移去了昆明,再到重慶,才到成都的,到了那我首寫了一篇報道,然后睡了一覺,在凌晨4點被一個余震吵醒,於是我起身去了綿陽,那個早上一路行駛得很快,

李:所以說公路是可以用的?

Cody:對,我們可以自由使用,路上幾乎沒有車,時速可達140公裡。

李:你說過你那時是碰巧去成都是, 並不是為了地震?

Cody:對。我之前就要去。

李:那你帶了一些報道需要的東西嗎?比如面具?

Cody:沒有,我什麼都不需要。

李:你去了綿陽之后,又去了哪裡?

Cody:我那天清早就去了綿陽,然后回到成都,然后去了綿竹,又去了綿竹邊緣上的一個小地方富新。

李:你去了北川、汶川、映秀那些地方嗎

Cody:我的同事去了北川。我去的是漢旺。,那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每一棟房屋都被摧毀了。

李:你認為去救人比報道還重要嗎?

Cody:我們不是去救人,我們是去報道的。

李:但是人們不停的呼救的話呢,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救不了人很沮喪?

Cody:有人在救援, 而我們是去報道的。

李:你是如何平衡工作和休息的呢?

Cody:前兩天的確是得不到什麼休息的,但是后來就好多了

李:報社給你過什麼援助嗎

Cody:沒有,並不需要。

李:我知道許多報社是會給那些到危險地區的記者投保的吧?

Cody:肯定有人身保險,但是不是專門針對地震地區的,是一個籠統意義上的人身保險。

李:因為那些受害者剛剛從災難中走出,可能不會願意談話,你是怎樣打開話題的?

Cody:這方面沒有問題,我沒有發現不願意接受採訪的人,他們都很有興趣談論一下,即便是那些剛剛失去家人的人們,也不會反對。

李:你對那些將來去進行災難報道的人有什麼建議,針對與受難者談話這一方面?

Cody:你必須知道發生了什麼,必須尊重他們所經歷的災難。就我而言,並沒有發現不情願談論此事的人,談話很自然的就開始了。

李:你會安排你的那些記者在這樣緊張的報道之后消遣一下嗎

Cody:沒有,大多數的人只是想要睡覺。

李:美國讀者的對地震報道的反饋怎樣?

Cody:沒有許多,當然是有許多的討論的,來自那些關心中國的專家官員之類的。談論這次政府對災情的處理,媒體的開放性。 但是512地震之前的緬甸颶風就收到了許多反饋,人們都覺得那很可怕。 可能是因為這個,人們有些反饋疲倦了吧。

李:你認為你的報道促進了對災區的捐獻嗎?

Cody:從某種程度上說當然是的。 這些報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並且關注很廣泛。

李:你認為這次政府的開放行為會繼續下去嗎?Cody:不知道。他們可能會針對責怪那些學校的工程質量問題的事情進行一些限制吧,但是這次地震還是對人們有一些啟示,值得人反思,從這一點來說,也算是有些好處。 它把人們凝聚在一些,大家休戚與共,對國家來說,也是有益的。

李:你認為這次報道對於中國媒體是一項突破嗎?

Cody:主要是這次報道沒有政治因素摻雜在裡面, 這次地震不是任何人的責任,它僅僅就是發生了。 人們之間也是從人道,同情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這是主要原因。

李:你在前方怎樣組織各個記者之間的合作?

Cody:沒有特別的合作,我們就是互相打電話交流進展,確定每個人的任務不一樣就行了,沒有完全的合作。

李:所以你沒有對他們的工作進行指導協調?

Cody:沒有,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李:你從北京這邊得到了支援了嗎,比如事件背景之類的?

Cody:沒有,北京方面能夠提供的新華社都有,我從成都這邊就能夠得到。

李: 你參加了新聞發布會了嗎,四川的或者北京的?

Cody:成都的參加過,但僅僅是給我們一些數字, 畢竟他們需要有人把數據報道出去。 北京參加的比較多

李:你之前對四川不是很熟悉吧?那是怎麼到那,從當地人那裡得到幫助了嗎

Cody:沒有,就是看著地圖就好。

李:因為很多中國記者當四川有一些朋友,所以他們下飛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熟人打電話,讓人幫助買東西,幫忙之類的。

Cody:這方面我倒是不是很需要。主要問題就是我聽不懂當地人講話。

李:那你是怎樣克服的呢

Cody:叫他們重復,有時找一些受過教育的人給我翻譯成普通話

李:採訪時你需要翻譯嗎?

Cody: 不需要。我隻問些簡單的問題。

李:你學漢語多久了?

Cody:五年了。

李:那你能夠讀懂中文嗎?

Cody:這比聽和說要難得多。

李:華盛頓郵報的網站上能夠看到一些地震視頻, 那他們與您們是怎樣合作的?

Cody:有個專門負責網站的拍錄影的同事,已經來北京了。他還是建筑方面的專家,負責奧運有關事宜。地震期間他來跟我們一起做這個,現在回北京完成他原定的項目。

李:他在四川災區能使用網絡傳送視頻嗎?

Cody:我在四川的那個周,沒有任何網絡問題,但是后來他們去就出現問題了,有些東西發不出來。

李:你們網站上的報道比報紙上刊登的更及時對嗎

Cody:是的

李:所以人們傾向於讀網站報道?

Cody:美國之外的人? 當然。

李:你這次的地震報道有遺憾的地方嗎

Cody:唯一的就是第一天困在昆明,沒能夠及時去成都。

李:你在報道中似乎對解放軍的救援工作有些看法?

Cody:沒有,沒有寫過,可能是我的同事做的。就我所見,解放軍都很積極。在這個問題上我並沒有立場。 可能別人對於某些解放軍的行為不是很滿意,特別是在那個學校中的,但是就我而言,他們的行動很迅速,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

李:你所知道的國外媒體有去災區的嗎

Cody:如果北川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話,美聯社是最早去的。

李:相比那次海嘯呢

Cody:成都本身並沒有受什麼影響,電力,水源都在,去那裡的記者還可以洗澡,他們發送報道也相對容易,但是海嘯那次就不同了。

李:你從NGO那裡得到幫助了嗎?

Cody:我沒有,后期的時候我的一些仍然在四川的同事可能得到了援助。

李:你認為這次地震會改變中國的公民社會狀況嗎?

Cody :希望是,中國沒有無黨派組織,這不是很好。但是,同時有一些非政府組織,對本次事件就有迅速反應,這對中國來講很不錯。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