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晚報特派記者直擊·震后第三天
烤鴨店、蔬菜店、水果店都開門了
價格和震前基本一致,有些物品還降價
12歲小姑娘在自己家受損的臨街牆面上寫下“堅強!加油!”
災區群眾的生活正在陸續恢復,一家烤鴨店已經開始營業,烤鴨價格和災前一樣。
12歲小姑娘劉欣宜在自己家受損的臨街牆面上寫下“堅強!加油!”,為災區群眾鼓勁。
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排隊領取免費愛心午餐。
這名志願者用摩托車幫助運送物資到汽車難以到達的地區。
價格和震前基本一致,有些物品還降價
12歲小姑娘在自己家受損的臨街牆面上寫下“堅強!加油!”
進入震后第三天,蘆山一些鄉鎮的村庄道路還尚未全部打通,救援仍在繼續,度過兩夜的人們在被救和自救中慢慢回歸著生活的正常軌跡。
街上,賣水果的出攤了,蔬菜上架了,當地的特色小吃烤鴨也“開門營業”了……困頓了兩天,這個山清水秀、盛產“金絲楠木”的西南重鎮像小草一樣,倔強地頂開土層,重新發芽、生長。
相信不久,這個有著2300多年歷史茶馬古道必經之地必將綠草遍野生機盎然。鄭州晚報特派記者
開業的
第一家烤鴨店
“少點就少點,也算給大家解解饞”
門口排起了小長龍,濃郁的肉味香飄數十米。架子上挂著10多隻焦黃鮮嫩的烤鴨。
楊鑫熟練地拿下烤鴨,手起刀落“刷刷”幾下,鴨子被分為小塊,刀一偏手腕一轉,一袋切割均勻的鴨塊裝入了袋中。
烤鴨是蘆山縣的特色小吃。
22日上午10點,楊鑫的烤鴨店開門營業,蘆山縣第一家。
說是開門,也不完全准確, 只是在路邊帳篷下的一個小攤點——一輛小推車。
推車拉開的瞬間,飄蕩的香味便引來了旁邊口味寡淡了幾天的人們,不一會兒,這裡就排起了小長隊。
楊鑫賣烤鴨已經11年了,是蘆山縣有名的小吃攤點,原來在蘆山縣城的南門大橋。地震前一天,剛進貨,還未來得及烤制便發生了地震。
18元,和地震前的價格一致,有時碰到零錢不夠的市民,15塊他也賣了,“少點就少點,也算給大家解解饞”。
蔬菜店、水果店也開起來了
與楊鑫小店平行的一排帳篷,都是些商業攤點:蔬菜店、水果店、干果店、日用品商店,貨物種類雖然並不齊全,但也讓黯淡的街道上有了些許的亮色。
“梨4塊、蘋果4塊……”旁邊的水果攤主說,他們原來都開有商店,地震后,無法在原有地點經營,在儲藏室內搶救出來水果后,臨時在馬路邊擺攤經營。
“價格和地震前基本保持一致,有些物品價格還低於震前。”一名市民說。
孕婦方小燕的丈夫買了幾斤蘋果,方小燕“?嚓”一大口,果汁流過嘴角。
帳篷內的第三夜
領到救災帳篷的老人小跑著向家裡奔去
物資發放處,后面是一隊長龍。隊伍中,有人踮起腳尖,焦急地望著數百米的前方。領到救災帳篷的老人小跑著向家裡奔去。
楊能珍家的帳篷正在搭建,緊挨著她臨時用破席子圍起、四面透風的“帳篷”。
進入蘆山縣城,道路兩側都是村民用從倒塌的家裡扒拉出來的破席子、防雨布,幾根木頭搭建的臨時帳篷,幾個家庭擠在一起。
“帳篷搭好了,起碼有個地方窩一晚上了!”10歲的任星易幫著父親拉著繩子,小臉憋得通紅。
此前,他們5戶15口人擠在一個兩三平方米的破布下,隻能先緊著老人和小孩休息,青壯年在花壇邊蜷縮著對付一夜。
夜色漸暗,馬路邊的帳篷越來越多,蘆山縣所在地蘆陽鎮政府工作人員說:“能趕在晚上6點左右保証群眾都住進帳篷。”
當天中午時分,康師傅西南分公司“愛心加油站”免費給群眾提供泡面。
聞訊而來的蘆陽鎮火炬村的駱大婷說,村庄的道路還沒有完全暢通,村民隻能依靠著從廢墟中刨出的食品簡單度日。
志願者小文用摩托車送物資,半天馬不停蹄地送了四五趟
下午,鄭州晚報特派記者從“軍隊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此次蘆山地震受災最為嚴重的是蘆山縣和寶興縣,在救人的黃金72小時,部隊在進行一村一戶以家庭為單位的地毯式搜索。同時安置受災群眾。
主要道路已經打通,但是通往部分村庄的道路並不通暢,救災物資不能及時輸送進去,處於缺水、缺食物、缺帳篷的狀態。部隊官兵正在利用一些可能的方式搶運救災物資,盡快將其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
摩托車發燒友、來自成都的志願者小文剛從受災嚴重鄉鎮——龍門鄉苗溪組送完救災物資回來,他說,有些村庄道路狹窄,車輛根本無法通過,隻能用摩托車拉送物資。他半天時間已馬不停蹄地送了四五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