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的硬傷--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5期

標題的硬傷

凌順龍  

2013年06月04日14:57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制作新聞標題,首要的也是起碼的一個要求是准確。近讀省內一些紙質媒體,發現一些標題有硬傷,或提法不妥,或用詞不當,或語法不合,或編排不善。這些硬傷可謂是報紙的常見病,它或多或少削弱了宣傳報道的准確性,影響了報紙的聲譽。

誰能“套上”緊箍咒

紙質媒體上不時出現“套上緊箍咒”的詞句。3月20日《浙江日報》第15版又以此作了一篇“熱評”的標題。“套”與“咒”的動賓結構在語法上是說不通的,“套上”咒語在現實操作中也是行不通的。

《西游記》第十四回講到:見孫悟空將嵌金花帽戴上了猴頭,唐僧就念起了觀世音菩薩傳授的緊箍咒,痛得悟空豎蜻蜓,翻筋斗,耳紅面赤,眼脹身麻。那師父見他這等,又不忍不舍,復住了口,他的頭又不痛了。從此悟空死心塌地跟定了唐僧。用緊箍咒來比喻約束或逼迫官員而使其不得不遵守的法律、法規,是十分妥帖的,問題在於緊箍咒是一種咒語,隻能用口念叨,而誰也無法把它“套上”的。

何處尋訪“行政村”

《青年時報》3月22日A7版刊發報道:《繼舟山嘉興等地后紹興再推“海葬” 浙江生態葬法行政村覆蓋率達85%》。大標題中“行政村”的提法,在媒體上屢見不鮮,甚至在有些紅頭文件中也時有所見,但這既不符實際,也不合法律。

《憲法》第三章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城市和農村按居民居住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三條規定:“村民委員會根據村民居住狀況、人口多少,按照便於群眾自治,有利於經濟和社會管理的原則設立。”而《辭海》對“行政村”的釋義為:“我國革命根據地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部分地區的農村基層行政區域。一般由幾個自然村組成。1954年鄉政府成立后,行政村撤銷。”由此可見,“行政村”是一個歷史詞語。現在的村不再是一級行政機構,只是農村的基層管理單位,是地方行政體系中最小的群眾自治單位。凡經省市級國家機關批准設置的村,又有稱“建制村”的,其管轄范圍可以是一個或幾個自然村。其負責人稱村民委員會主任,簡稱村主任。媒體繼續沿用“行政村”及“村長”的提法,是很不妥當的。

切莫亂“伸”橄欖枝

《杭州民辦初中招生細則尚未出台——部分學校紛紛向“牛娃”伸出橄欖枝 要求押獲証件原件做“約定”,“次牛娃”家長舉棋不定》,這是《今日早報》3月22日A10版頭條報道的標題。“橄欖枝”的提法值得商榷。

“橄欖枝”典出《聖經》。據《創世紀》載,上帝降洪水滅世時,挪亞等避入方舟得以保全生命。一天,他放出鴿子去探測洪水是否已退,當鴿子回來時,嘴裡御著一片新擰下來的橄欖枝,於是挪亞知道地上的洪水已退,平安已臨。后來人們就把鴿子和橄欖枝當作和平的象征。現在人們常常把橄欖枝用於國與國之間的交涉。《今日早報》所報道的,是杭州部分民辦初中向“小升初”學生家長發出同意“約定”的信息,這與“和平”怎麼搭得上界呢?贈玫瑰以示愛,折楊柳以惜別,花卉草木大都有自己獨特的“心語”,讓它們因景制宜、各得其主才好,亂伸亂贈是會誤事傷人的。

“一刀兩截”惹異議

《浙江老年報》3月1日第二版刊發一幅漫畫,標題分上下兩行,上行為“員工幫領導”,下行為“女兒干私活”。這是兩個獨立完整的短句,主語分別為“員工”和“女兒”。乍一看,讀者一般會以為干私活的是員工的女兒,而父母為給女兒爭得干私活的機會,就去幫領導的忙。事實並非如此,圖片說明寫得很清楚:某單位“上班第一天,居然出動9個員工幫領導女兒做寒假作業”。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異議,是把一個完整的標題“一刀兩截”惹的禍。

因版面安排的需要,編輯有時要將一個長標題分拆成兩行甚至三四行,這在事先就必須考慮到會不會引起誤讀和疑義,以盡量避免負面影響。像上面這個標題,如一定要排成兩行,可在文字上稍作改動,上行為“領導女兒私活”,下行為“竟要員工幫忙”。(作者單位: 浙江老年報社)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