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兩會報道之欄目特色--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5期

既架天線 更接地氣

人民日報兩會報道之欄目特色

李武軍 

2013年06月04日15:07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如果說黨的十八大的宣傳報道,開啟了“改進文風、轉變作風”的“南風窗”,那麼,伴隨著2013年元旦前后切實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的宣傳,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倡導並踐行“短、實、新”報道,使版面、熒屏持續激吹改革新風,而今年的兩會報道,則無疑是一種階段性的展現與檢閱,無論內容形式、傳播渠道,還是欄目表達,見新見深、貼近務實,細細品味、靜心傾聽,猶似報春“好聲音”。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報道中,人民日報以“展現亮點、關注重點、回應熱點、解析難點”等理念、優勢和做法,充分體現了其“權威兩會、現場兩會、互動兩會、觀點兩會”的特點和效應。尤其是一批特色欄目發揮了“既架天線,更接地氣”的引領作用,可以說是綱舉目張,又有利悅讀。

“代表委員議國是”欄目,從3月3日政協開幕日開始,每天一篇,基本上以頭版為主,基本格式是“核心提要+關鍵詞+代表委員建言獻策”,有的還附“今日談”短評、圖示等。而“議”和“聽”的當然是全國普遍關注的重磅話題—— “用什麼托舉‘中國夢’”、“深化改革如何不失時機”、“怎樣實現預期目標”、“靠什麼交出亮麗成績單”、“收入增長如何‘兩個同步’”、“創新驅動如何激活”、“城鎮化怎樣才優‘化’”、“行政體制改革如何深化”、“改善民生如何持續給力”、“‘美麗中國’如何建設”等等。與此相關聯的欄目還有:“代表委員問部長”、“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對話兩會”、“履職報告”、“一語中的”、“我從一線來”等。而大型互動欄目“我替網民問代表委員”,是人民日報與人民網強國論壇同名同步互動,據說十幾天中有40多萬網友參與,記者請代表委員、專家學者答疑解惑,報網互動梳理刊發了一大批諸如“公務員‘鐵飯碗’該打破嗎?”、“養老‘四軌並行’亟待改變”、“失獨家庭‘制度化幫扶’”、“讓環保部門‘頂得住’‘管得了’”和治理霧霾、反對浪費、交通治堵、戶籍制度、異地高考、房產稅改等熱點新聞。

“熱點深一度”作為“兩會特刊”之重點欄目,“強調”的則是關注度高且更直接的民生話題:如,“中國經濟要沒‘水分’的回升”、“收入倍增≠平均翻番”、“控房價關鍵是增供給”、“城鎮化不是‘造城運動’”、“教育投入,4%只是及格線”等熱點問題,以“析”、“解”的視角,每日設置議題,請代表、委員發表看法,配以相應圖表,以理說事。而與此相呼應的,還有“熱點回應”、“政策回頭看”等欄目。

由“每日一評”、“一線觀會”、“名家半月談”、“兩會掃描”等子欄目組成的人民日報兩會特刊之言論版,則又是一大膽創新,並被大量轉載,從而也突破了以往兩會滿足於及時、准確報道動態及程序性內容為“第一要務”的傳統框架,有力發揮了第一大報獨特優勢及引領作用。尤其是很多評論跳出隻簡單陳述或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內容的思維方式,不兜圈子、不戴帽子,既有高度、更有力度。如:“中國夢與中國情懷”、“你不稱職,意味著67萬人缺席”、“參政議政,是道大考題”、“聲音交響與協商民主”、“雷鋒精神助推‘中國夢’”、“兩會當激發更大‘改革紅利’”、“好的政治沒有捷徑”、“要想得到尊重,就要變得更強”、“政府創造環境,社會釋放活力——從國務院機構改革看政府職能轉變之一”(本報評論員)、“從共識中尋找‘發展公倍數’”、“兩會,要減負也要減壓”、“建設‘美麗中國’是政治責任”、“文學為‘中國夢’助力”、“轉方式,自覺才有主動”、“多些正能量,少些負情緒”、“中國周邊緊張嗎?數據說話!”、“擠掉‘創新泡沫’”、“誰是權力籠子的守護人”等等。

人民日報的貼近性文風及特色策劃,無論是3月3日兩會前的“兩會來了”圖文專版,還是3月14日“我的兩會故事”及花絮專版﹔無論是3月17日“我的兩會微觀國是”頭版組文、“公眾眼中的兩會印象·民生的溫度,兩會的熱度”、“記者眼中的兩會”及其“兩會好聲音”(主要觀點摘要)專版,還是“本報記者採訪近百名代表委員——兩會之后怎麼干”和“把兩會精神帶回去,代表委員紛紛晒出——會后要做的第一件實事”,人民網互動欄目“兩會來了,我托書記省長捎句話”及其“地方領導留言板”等等,如播音視、如拉家常,網中紙上、由遠及近,讀來親切、實在。

在“海量信息+微博微信+即時直播”時代,對傳統的報紙而言,發現並整合新聞資源的意義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重要。好的欄目就是一種整合和統領。人民日報的今年兩會報道,除了致力改變過去的傳統模式及文風外,還強化了傳播形式及渠道的創新,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也第一次參與到兩會報道中來,同時,音視頻、微信與紙質報同步,實行“立體多維”,效應疊加。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確實,傳統媒體包括各級黨報,無論如何“高調”主流權威,但要繼續真正增強影響力、話語權、閱讀率,必須轉變思維方式,真切設置合適欄目,經常研析受眾所需、網絡所特、自身所長,並交匯融合、與時俱進。(作者:紹興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