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牢籠》——批判性攝影的思考--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5期

我拍《牢籠》——批判性攝影的思考

鄭曉群  

2013年06月04日15:14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今年2月15日晚,第56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揭曉,我的作品《牢籠》獲得了自然類組照二等獎。《牢籠》由12張照片組成,拍攝的是動物園裡被關在籠子裡的孤獨、憂傷、無助的動物。在動物園裡,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動物雖然過著寢食無憂、飽食終日的日子,卻因此失去了自身最寶貴的自由和野性。《牢籠》試圖通過鏡頭來闡釋人與動物之間那種微妙、矛盾和糾結的關系。畫面裡,那一個個形單影隻的身影,一雙雙憂傷無助的眼睛,一個個狹小擁擠的空間,傳遞出對非原生態和諧的無聲控訴。

我一直非常喜歡富有思想且帶有批判性的攝影作品,從開始學習攝影時,就堅定地認為批判性的攝影作品更能引發人們的思考。觸發拍攝《牢籠》的靈感緣於一次對溫州動物園的採訪。2011年5月的一天,我去溫州動物園採訪一隻長尾黑葉猴產仔的新聞。採訪完后還有時間,我便在動物園轉悠,看到一隻孤獨的長頸鹿很無聊地在圈欄邊走來走去,就拿起相機拍了一張(獲獎照片中的一張)。說實話,當時按下快門后沒有敏銳地感覺到這會是一張好照片。然而,回到辦公室將照片輸入電腦細細品賞時,突然發現很有意思,特別是處理成黑白之后,畫面有一種孤寂哀婉的美,自己也被打動了。

何不就各種被囚禁的動物拍一組呢?聚焦它們的孤獨、無助與痛苦,折射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靈感一下被觸發了!這年的9月底,領導派我去黑龍江採訪溫州農民將糧倉建在北大荒的新聞,我便抓緊時間去了一趟哈爾濱動物園。這次的拍攝讓我很有感覺,在與動物靜靜地對視觀察中,我們之間仿佛突然達成了某種理解,對著我的鏡頭,它們用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打開了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之后,我正式開始了籠中被囚禁動物的專題創作。進入2012年,我又陸續抽時間先后到了杭州、福州、上海、成都、重慶、武漢和南京等地的動物園,前后拍攝了數百張照片。拍攝告一段落后,我先從中挑選出了40余張自己比較滿意的照片,再進一步篩選出12張,投給了“荷賽”。

《牢籠》的創作靈感,看似偶發,但有它的必然性:它是我長期以來關注人與自然關系的結果。1993年,我在日本拍攝的組照《山的發言》,反映的是人們開發山體獲取砂石和建造高爾夫球場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1997年,組照《代價》揭示了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農村利用廢舊編織袋加工塑料粒子對環境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破壞﹔1999年,組照《當自由失去的時候》,拍攝的是鄉間馬戲團裡的動物在鐵網中淒慘表演的景象和受虐后痛苦不堪的表情神態﹔2006年,我又拍攝了一組題為《鳥兒,還能找到自己的家園嗎!》的作品,反映溫州沿海大規模的填海造地,對南來北往的侯鳥棲息地所造成的嚴重破壞。

組照是用瞬間影像的畫面來講述一個故事。面向國內的攝影故事,我們可以用一定篇幅的文字來補充畫面所不能表達清楚的某些章節和細節。但是,面向國際就不同了,“荷賽”獲獎作品的文字說明都十分簡潔,我的這組照片的文字說明更加簡單,總說明隻有一句話,像一句標題:關在籠子裡的各種動物。每張照片的分說明是:動物的名稱、拍攝的地點和時間。這麼簡潔的文字無需專業的英語翻譯,自己借助網絡搜索就能搞定。文字越是簡潔,就要求影像的畫面能夠更加形象、深刻地闡釋清楚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在《牢籠》攝影手法和影像語言的運用上,我有意識地採用了這樣兩種方法:一是使用廣角或中焦鏡頭,畫面留出較大的空間,來凸顯動物孤獨寂寞的身影,引發讀者的想象和思考﹔一是使用長焦鏡頭,拍成沒有空間、滿畫面的大特寫,強調視覺張力,讓動物哀婉、絕望、無助的表情打動讀者。從作品得到評委的認可和讀者的反應來看,應該說我的目的達到了。

《牢籠》創作的基本格調確定下來以后,我便將精力花在鏡頭瞄准囚籠中的各種動物時,捕捉到能夠揭示它們內心世界的“決定性的瞬間”。世界攝影大師布列鬆在1952年出版的攝影集的前言中提出了著名的“決定性的瞬間”論,特指通過抓拍手段,在極短暫的幾分之一秒的瞬間中,將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物加以概括,並用形象生動、強有力的視覺構圖表現出來。他這樣概括:“現實生活當中發生的每一個事件裡都有一個決定性時刻。當這個時刻來臨時,現實環境中的元素會構成最具意義的幾何形態,而這個形態也最能顯示事物的完整面貌。有時候,這種形態瞬間即逝,因此當運動中的所有元素處於平衡狀態時,攝影家必須抓住這一時刻。”動物遭長時間囚禁后,會變得慵懶,反映遲鈍,在很多情況下出現表露心跡的神情或者動作要等很長時間,且稍縱即逝,拍攝中需要耐住性子。為了定格下那些能夠揭示它們內心世界、符合表現主題的神情和動作——即獲取“決定性的瞬間”,我必須平端相機,從取景窗中目不轉睛地緊盯對象,隨時准備按下快門。

《牢籠》的原照是彩色的,因為我更喜愛黑白色的影調,故在后期將其處理成了黑白。為了更好地表現主題,部分照片的畫面我特意壓暗了四周,讓動物的面部表情或肢體語言更加突顯出來。但是,我嚴格遵守紀實攝影的基本原則,沒有在后期處理中對畫面進行任何的添加、移除或者刪改。在獎項揭曉前夜,組委會發來郵件調取原件,順利通過了評委嚴格的審查。

《牢籠》的拍攝還沒有最后完成,獲獎只是給了我更大的鼓勵和更足的信心。我要繼續專心拍攝,爭取在年內舉辦一個《牢籠》專題攝影展覽,將更多的好作品呈現給社會。 (作者單位:溫州日報)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