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早上,微博賬號“隨手拍虛假醫療廣告”結合“世界愛眼日”的主題,更新了一條提醒網友警惕治療近視的虛假廣告的微博。
網頁截圖
“今天六一兒童節,譴責一下這些替騙子產品代言坑害祖國花朵的的明星。”
這個六一兒童節,網友“張麻子2012”可沒閑著。他先是在微博上貼出此前涉及為違法醫藥產品代言的幾位明星的照片,隨后,又貼出一系列他對一則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調查証據。
“張麻子2012”可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還有一個名為“隨手拍虛假醫療廣告”的微博賬號——就在今天早上,該賬號還結合“世界愛眼日”的主題,更新了一條提醒網友警惕“治療近視的虛假廣告”的微博。
這個標簽為“醫藥”、“廣告”、“健康”等關鍵詞的微博賬號的發起人,是北京協和醫院的骨科醫生余可誼﹔平日負責維護的是熱心網友陶佳。截至記者發稿時,這個賬號已發布了1200余條微博,吸引了2600多個粉絲的關注,成了一個小有名氣的“聲討”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輿論陣地。
微博打假也用“隨手拍”
余可誼發起對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反擊,要從去年年底為一位已故同事的鳴不平說起。
2012年12月,正在美國進修的余可誼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則宣傳治療糖尿病的視頻廣告。細心的他發現,廣告中宣傳“以‘糖’治糖”療法的,是北京協和醫院兒科的原主任周華康,而周華康已於2011年8月辭世。
“吉林生活台宣傳以‘糖’治糖、治愈糖尿病,而且用的還是我們協和醫院已故的兒科主任周華康教授的名義,太不尊重人了。”余可誼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看到這個視頻之前,他還在微博上關注了廣東一家醫院的醫務人員到一家報社門口抗議該報刊登虛假醫療廣告的活動。
“在美國進修時,我沒看到過如此泛濫的虛假醫藥廣告。”余可誼說,“而國內有一些知名媒體,一邊以揭露醫療界的丑惡現象為己任,把自己扮成道德楷模﹔一邊卻在刊登明顯違法的虛假醫藥廣告。”
2012年12月15日,余可誼在自己的實名微博上發出了一條倡議:“#淨化# 倡議普通人行動起來,抵制周邊的虛假醫療廣告。隨手拍下、截屏或者摘錄虛假醫療廣告,曝光這種不道德的行為,可以@你身邊的醫生。關注健康,從每天做起,從抵制虛假醫療廣告開始!”
半個月內,這條以“淨化”為標簽的倡議微博被轉發360余次,一些醫務工作者通過評論給出具體操作的建議。熱心網友陶佳在看到微博后,主動與余可誼溝通,表示可以注冊一個名為“隨手拍虛假醫療廣告”的賬號來統一發布相關信息,並提出可負責該賬號的日常維護。
陶佳告訴記者,該微博賬號的取名受到了2011年年初學者於建嶸發起的“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活動的影響。“於老師發起的那個活動很有影響力,普通網友參與起來也比較容易。”陶佳說。
余可誼則更注重醫療界專業力量的參與。在發出倡議微博的同時,他還特意“圈”(即微博符號“@”,下同)了“急診科女超人於鶯”等在微博上比較活躍的醫務工作者,希望借助專業的力量,在微博上為網友辨別醫藥廣告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提供一些專業意見。
“2011年,鄧飛聯合一些媒體人發起了‘微博打拐’活動,我們發起這個活動也是受到他們的啟發,是一個‘微博打假’的活動。”余可誼說。
在余可誼看來,中國內地違法虛假醫藥廣告泛濫的現象已持續多年。“過去的虛假醫藥廣告多半是在電線杆上張貼的治療不孕不育、牛皮癬之類的小廣告,現在是報紙、廣播、電視,乃至在互聯網等各媒體平台上都有大量的虛假醫藥廣告。”余可誼說,他還發現,現在的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表現形式“越來越具有其迷惑性”,“以前都是一些藥品的硬廣告,現在不少虛假醫藥廣告打著健康資訊節目、養生專題片等旗號進行虛假宣傳。”
記者了解到,由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原衛生部於1993年9月發布的《醫療廣告管理辦法》,就對醫療廣告的管理作出過規定。2007年,該《管理辦法》經過修訂,明文規定醫療廣告中禁止出現“涉及醫療技術、診療方法、疾病名稱、藥物的﹔保証治愈或者隱含保証治愈的﹔宣傳治愈率、有效率等診療效果的﹔利用患者、衛生技術人員、醫學教育科研機構及人員以及其他社會社團、組織的名義、形象作証明的”等7種情形。
但目前,媒體刊發、播出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現象仍非常嚴重。據北京市海澱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統計,自2007年1月1日的新《醫療廣告管理辦法》實施起,至2010年9月30日,在海澱區注冊的873家醫療機構中,監測到平均發布的醫療廣告總數為322.5個,其中涉嫌違法的有195.5個,約佔61%。
據海澱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介紹,發現違法虛假醫藥廣告有多種渠道,包括上級部門監測后轉辦、工作人員自行監測和群眾舉報等多種形式。
“‘隨手拍虛假醫療廣告’的微博打假活動是一種來自民間的力量,可以給官方的監測作為補充,最終推進對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打擊。”該工作人員表示。
叫板“四大神醫” 求援執法部門
在近半年維護“隨手拍虛假醫療廣告”微博賬號的過程中,陶佳經歷了由入門到精通的升級過程。
“剛開始維護的那會兒,每天都要花好幾個小時在微博上收集網友關於各種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舉報和投訴。”陶佳告訴記者,為了驗証某一醫藥廣告的真實性,他會根據網友“隨手拍”上傳的圖片中顯示的產品名稱、許可証號等信息,去工商、藥監等部門的官方網站進行核實,“隻有自己先把鑒別醫藥產品的程序給搞懂,才能更好地幫助網友識破那些違法、虛假的醫藥廣告”。
在積累了一些鑒別醫藥廣告的經驗后,陶佳開始關注一些打著健康資訊節目、養生專題片等旗號進行虛假宣傳的“擦邊球”現象,檢索節目中出鏡的所謂“養生專家”的真實面貌。
“我們在微博上發起過一次尋找‘四大神醫’活動,借著‘3·15’的東風,影響力比較大。”陶佳說。
陶佳提到的尋找“四大神醫”活動,發生在今年的3月14日。當天,“隨手拍虛假醫療廣告”賬號發布了一條微博,題為“緊急尋人上3·15晚會”,並配有常見虛假醫藥廣告中四位“專家”的照片,號召網友轉發、評論,並呼吁“3·15晚會”節目組在晚會上曝光。
這是“隨手拍虛假醫療廣告”賬號發布的一條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微博,也是目前為止該賬號被轉發和評論數最多的一條微博。不少網友正是通過“尋找‘四大神醫’”這一詼諧的說法認識了這一賬號,他們在評論中驚呼,“這些‘神醫’真是無所不能。”
在陶佳看來,打著養生節目名義宣傳虛假醫藥產品的做法與一般的硬廣告不同。“它在開頭並不推銷醫藥產品,而是灌輸所謂的養生知識,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其形式和內容更加難以鑒別。”陶佳說,“這些養生節目更是經常登上各大省級衛視,一旦有關部門查處就‘換個名字繼續上星’,用所謂‘專家’的推薦推銷虛假醫藥產品,騙取錢財。”
余可誼告訴記者,虛假醫藥廣告的危害不只是騙取錢財,還可能耽誤病情的治療。他曾經看到有網友發布微博稱,家中老人因為錯信虛假醫藥廣告,購買並服用了虛假降糖藥,不僅耽誤了正常的糖尿病治療,還導致老人因低血糖而住院。
余可誼和陶佳都認為,發布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媒體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放大的作用,他們專門統計過網友“隨手拍”曝光的情況,發現陝西、吉林、遼寧、天津、廣東等地的媒體被舉報的頻率較高﹔而上海的媒體目前還沒有被隨手拍到發布違法虛假醫藥廣告。“不隻市、縣級別的電視台會播放違法虛假醫藥廣告,有些省級衛視頻道也有。”
盡管陶佳在轉發網友關於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微博時都會“圈”一下發布相關廣告的媒體的官方微博賬號,提醒他們關注,但大多數官方微博賬號都不會做出回應。對此,陶佳另辟蹊徑,在接到相關投訴后,他不僅“圈”出相關媒體的官方微博賬號,還“圈”出該媒體所在地的工商部門的微博賬號。
這一招有時也能奏效。陶佳告訴記者,他曾在一條舉報北京某報紙刊發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微博上“圈”出北京市工商局的微博賬號“首都工商”,后來發現,該報社受到了相應的行政處罰。
但他也發現,目前各省市已經開設官方微博賬號的工商部門較少,而在這些已開設官方微博賬號的工商部門被“圈”出之后,也鮮有正面回應的。
例如,在轉發網友“隨手拍”天津某電視台播出虛假醫藥廣告時,陶佳曾多次“圈”出“津門紅盾”(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官方微博賬號——記者注)。“它每次都會有回應。”陶佳說,“但我后來發現,‘津門紅盾’的回應有點像是‘系統自動回復’。要麼說網友的線索已經移交12315中心,要麼說歡迎通過12315熱線或者微博申訴。”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說這話的時候,陶佳有些無奈地攤開了雙手。
在集結專業力量中升級成長
盡管“圈”賬號行動經常得不到回應,但余可誼和陶佳還是在維護賬號的過程中結識了一批熱心網友。
“很多網友和我們素不相識,但他們認同‘隨手拍微博打假’這種模式。”余可誼告訴記者,他並不是倡議打擊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第一人,“能幫一個是一個,我當時並沒有太多、宏大的想法。但我后來發現,發起這一民間打假活動可以匯聚民間的聲音,將違法虛假醫藥廣告曝光出來。”
熱心網友“張麻子2012”就是在參與“隨手拍微博打假”活動中和陶佳結識的。
記者發現,2009年至今,“張麻子2012”一直在微博上與違法虛假醫藥廣告做斗爭。在尋找“四大神醫”的過程中,他還收到了私信威脅,對方稱,“已經查到你的IP地址,公安抓人很方便的。”
5月28日,“張麻子2012”又盯上了某省級衛視播出的“健康就好”欄目。在節目視頻中,嘉賓“王濤博士”宣稱,可以“營養干預調理糖尿病”。
“張麻子2012”隨即發布了一條微博質疑此事,並“圈”出“隨手拍虛假醫療廣告”等賬號,號召網友和醫務工作者關注。陶佳在看到后,也在第一時間轉發,並專門配發了一條長微博。
隨后,“張麻子2012”還發現,“王濤博士”還曾在2012年參加過某國家級電視台多期健康節目的錄制。他在微博上貼出了相關視頻,並“圈”出該節目的創始人和一位編導,進一步求証此事。甚至,他還根據節目視頻中的字幕信息,給“王濤博士”的工作單位的人事部門打電話核實其身份……截至記者發稿前,“張麻子2012”的微博持續更新他所做的求証情況,並聯合“隨手拍虛假醫療廣告”等賬號不斷向相關媒體和工商、藥監等部門的官方微博賬號“討要說法”。
陶佳告訴記者,在聯合民間力量開展微博打假過程中,他發現像“張麻子2012”這樣的熱心網友還有很多。“以前一直覺得是少數人在向違法虛假醫藥廣告宣戰﹔現在有了‘隨手拍’之后,覺得是大家一塊在做,也引起了很多人在關注。”陶佳說,“零散的力量得以集中起來,我們也更有目標和動力堅持下去。”
在“隨手拍虛假醫療廣告”微博賬號的分工中,陶佳主要負責日常維護和信息收集,而余可誼則更注重聯合專業的力量。
“即使作為醫生,我的一些親人還是會受到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欺騙,更不要說其他家庭了。”余可誼告訴記者,正是出於這樣的擔憂,他決定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把微博推廣到周圍的醫生朋友中去,讓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用專業知識進行甄別和鑒定,幫助“打假”。
在余可誼的傳播下,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在國外的醫學執業人員、醫學期刊的負責人……不少醫學專業人士都參與到了“隨手拍微博打假”的活動中來,多數醫學專業人士都表示,他們非常支持這一活動,“願意盡一己之力”。
讓余可誼和陶佳感到高興的是,他們倡議的“隨手拍微博打假”活動還得到了其他專業力量的呼應——今年3月1日,在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庄一強的牽頭下,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丁香園網站的創始人李天天也以個人身份,聯合余可誼發起微博簽名“隨手曝光虛假醫藥廣告”活動。而在5月12日舉行的2013年區域醫療協同論壇暨醫聯體峰會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中國醫院協會名譽會長曹榮桂、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曾益新院士和庄一強等聯合發起“院長簽名:抵制虛假醫藥廣告”簽字儀式,與會各醫院的院長紛紛簽名,加入抵制虛假醫藥廣告的隊伍。
廖新波告訴記者,他非常欣賞專業團體參與微博打假。“有醫學背景、有責任心和社會影響力的人一起來推動,比一般行政上的處罰會更有影響力。”廖新波說,“讓大家都來參與都來拍,讓虛假廣告無處遁形。”
願醫藥廣告“天下無假”
盡管得到了熱心網友和醫務工作者的呼應,但余可誼和陶佳並沒有因此而“知足”。
“我們發起‘隨手拍微博打假’的意義,並不是為了讓網友知道有我們存在。”陶佳告訴記者,“如果到有一天,打擊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行動不再需要像我們這樣的民間力量繼續存在了,醫藥廣告‘天下無假’了,就說明環境真正淨化了。”
在他看來,因為單個網友的精力有限,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在得不到官方回應的時候,打假工作更加難以進行。“微博打假的使命不只是對公眾的科普,幫助受眾辨別真偽﹔更多是要匯聚民間的力量,助力官方有力、有序地開展打假執法。”陶佳說。
不久前,他看到了來自官方的行動。
4月25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工商總局等八部門聯手啟動了為期3個月的整治虛假違法醫藥廣告專項行動。5月中旬,國家工商總局曝光了部分違法虛假醫藥廣告案例,其中涵蓋了報紙、電視、廣播和互聯網媒體四個平台的20則廣告。此外,許多媒體也刊發、播出了關於打擊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報道。
在陶佳看來,行政主管部門的行動非常有必要,監管部門應當積極履職,而“相關的制度應該有正能量,讓壞人不敢作惡,讓民眾信心不受打擊”。
“參加這種民間打假活動,網友們是要付出非常多時間的,而且沒有任何的回報。”“張麻子2012”告訴記者,“如果有關部門的執法、監管就像一陣風過去了,違法虛假醫藥廣告還是到處都是,就沒人會願意繼續參與了。”
庄一強告訴記者,他很認同曾益新院士對民間力量參與打擊違法虛假醫藥廣告活動的評價——“意義非凡,效果有限”。
“非凡的意義在於,民間力量的推動是希望鼓勵公民參與、喚醒公民意識﹔有限的效果在於,如果官方不能合力打擊,民間力量還是非常弱小的。”庄一強說。
余可誼也認為,打擊違法虛假醫藥廣告需要官方、民間和專業力量凝聚成合力。“我願意在我的專業領域站出來,為反對社會丑惡說話。我們拿出行動,讓其他人看到希望,這樣才能匯聚更多正義的力量。”余可誼認為,“隨手拍微博打假”有助於促進公眾個人意識的蘇醒和監管部門責任感的提升,形成官方和民間的合力解決。
目前,余可誼和陶佳正在策劃“隨手拍微博打假”的升級版行動,“我們會開發一個微信公眾賬號,對於以往曝光過的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網友輸入關鍵詞就能查閱相關內容。網友在微信‘朋友圈’裡分享曝光違法虛假醫藥廣告的內容,比微博轉發更有效地影響到周圍的人。”陶佳告訴記者,微信平台開通后,就可以在現有“隨手拍”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隨手錄”,對於電台等平台發布的違法虛假醫藥廣告進行曝光。
“我們之前還考慮過,仿照演藝界‘金酸莓獎’的形式,在醫藥廣告界評選一個‘金牌狗皮膏藥獎’,用一種亦庄亦諧的方式打假。”余可誼說。
“Always help your patients.(永遠要幫助你的患者。)”余可誼告訴記者,他倡議發起“隨手拍微博打假”活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這句醫學訓言的鼓勵。
“醫生不只是在治病的時候幫助患者。不讓違法虛假醫藥廣告侵害他們,也是一種幫助,這是作為醫生的社會責任。”余可誼說。
(北京6月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