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村信息平台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5期

河南省農村信息平台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涂鋼

2013年06月08日13:52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河南省農村信息平台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這主要表現在農村信息平台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農村信息網絡服務體系初步建立,農村信息服務運營多樣化模式初步形成等方面。但是,在農村信息平台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信息平台建設各自為政、重復建設,信息內容同質化,農民信息接收“最后一公裡”問題沒有解決好和運營服務模式不完善等諸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也需要遵循信息傳播規律,創新傳播方式,改進傳播內容。同時,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建立權威、高效、優質的綜合性農村信息服務平台,也是加強河南省農村信息平台建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農村信息平台﹔信息化﹔信息素養

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一體化進程,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信息社會,信息成為這個時代與物質、能量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資源。在此背景下,中國的農業現代化進程增添了一個新的現實命題,那就是農村信息化建設。沒有農村的信息化,就無法建立以信息為紐帶的現代農業市場機制和產業體系,就無法實現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快速轉化,也無法建立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的快捷教育平台,中國農業的現代化便無從談起。作為全國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區,河南省的農業現代化事關全局,對全國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有著重要的示范意義和先導意義。而要實現河南農業的現代化,農村信息化建設不容忽視。一直以來,河南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信息化建設,努力加強農村信息平台建設,致力於以信息為紐帶的現代農業市場機制建設,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與其他先進省份相比,河南省農村信息化程度較低,還存在諸多需要完善之處。

河南省農村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現狀

作為全國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區,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農村信息化建設,將其列為“三農”工作的基礎性工程。早在20世紀80年代,河南省相關部門就組織有關科研部門組成農業科技成果信息推廣課題組,探索農業科技信息化之路。“八五”中后期,又建立了十幾個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微機”專家服務系統,並開發研制出病虫害預測防治等多個科技信息服務軟件,用於全省農作物科學技術推廣。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省各級涉農部門越來越重視農村信息化工作,大部分市、縣、鄉不僅成立了專門的農村信息服務機構,還建立起各種類型的農村信息服務平台,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信息平台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間,河南省已建成集骨干傳輸網、寬帶網、移動通信網等於一體的高效快捷的信息通信和網絡基礎設施,全省重點鄉鎮以上基本實現3G和光纖寬帶網絡全面覆蓋,寬帶網絡已經覆蓋了全省99%的行政村。[1]在全省99%的行政村通寬帶網絡的基礎上,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行政村通光纖率、自然村通寬帶率分別達到61%和60%。與此同時,自2007年至2010年,全省大力實施自然村村村通電話工程,截至去年年底,全省農村固定電話用戶達到491.7萬戶,實現了所有自然村村村通電話的發展目標。信息通信和網絡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為河南省農村信息平台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省各級農村信息網絡平台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農村信息網絡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河南省已經初步建立起省、市、縣、鄉四級健全的農村信息服務平台。據統計,全省18個省轄市和158個縣(市、區)迄今為止均建立了農村信息網站,已建成的涉農信息網站數量達162個。其中,河南農業信息網是省、市、縣三級縱向覆蓋較為全面的農村信息平台。它由河南省農業廳主辦,縱向延伸至相應的市、縣,均為集涉農政務信息和農業信息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村信息服務平台。此外,覆蓋到省、市兩級的綜合性農村信息平台還有由省、市兩級氣象系統主辦的河南興農網。就信息平台內容建設而言,河南農業信息網在農產品價格信息、農產品供求信息、農業生產科技信息服務等方面具有顯著特色,尤其是12316“三農”熱線綜合服務平台,由專家團隊支撐,媒體聯動播出,充分體現了現代農業信息平台的便捷性、服務性和有效性,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青睞。河南興農網則是在農業氣象信息服務、農產品價格監測信息發布和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等方面具有明顯特色,尤其是准確、及時的氣象信息服務得到農民朋友的好評。與此同時,河南省各地市、縣和鄉鎮也在探索不同功能模式的農村信息平台。例如,南陽市在建好南陽農業信息網的同時,還依托地方產業優勢,大力興建特色專業涉農網站,形成了幾個具有專業特色的農業信息網站。作為全國最大的月季培育基地,該市臥龍區緊緊抓住這一地方產業優勢,建設開通了中國月季網,成為當地農戶展示本地月季品性,聯通國內外月季市場的有效信息平台。

農村信息服務運營多樣化模式初步形成。在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河南省逐步探索出了多樣化的農村信息服務模式。一是政府主導型。即由政府相關部門投資創設的各級網絡平台,免費向農民提供各種涉農信息服務,比如河南農業信息網和河南興農網提供的各種信息服務,均由政府投資運營。二是商業運作模式。如河南農信通系統以河南移動通信網絡、互聯網為依托,借助現代通信技術,整合電信運營商、涉農機構、軟件開發商,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將龐大的信息資源,通過手機短信、移動電話、WAP上網功能直接傳遞給農民朋友。三是特色產業帶動型。如南陽市臥龍區建設開通的中國月季網,就是依托當地特色產業而建起的農村信息平台。四是科研單位依托型。如中原惠農網,就是由河南農業大學整合本校“農業科技110”服務熱線、科教富民網、科技點播台等信息服務台,依托河南省農業信息化應用技術研究中心、河南農業大學電教中心、河南省農業科技數據庫等信息科研機構,而建成的以農業技術推廣為主要宗旨的農村信息服務平台。

河南省農村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存在的問題

農村信息平台建設存在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的問題。在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由於缺乏頂層設計和統一領導,河南省農村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存在著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的問題。僅省級綜合性的農業信息服務平台,就有河南農業信息網、河南興農網和中原惠農網三個。像地市級別這樣略顯過多過散的農村信息平台,在信息資源需要高度整合、集成的今天,反而不利於農村信息平台資源集成優勢的發揮,容易分散用戶,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和綜合品牌效應。而且,由於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勢必造成資金投入和信息資源的巨大浪費。農村信息化建設所面對的是數以萬計的具有高度分散性的農戶或農業組織,政府部門不可能向他們推廣建設各種服務模式,更沒有必要都單獨建設、重復建設。

農村信息平台的信息內容存在同質化現象。農村信息化建設是服務農民的,必須樹立以農民為本的信息服務理念,高度重視農民的現實信息需求。由於農業生產的門類繁多,再加上個體農戶大都是分散經營,其信息需求內容、類型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很大差異。就河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實踐而言,很多網站的信息內容存在著同質化的傾向,大多都是圍繞農業實踐中了一些常見信息需求展開服務的。比如,在農業生產技術服務上,大多數信息平台都是解決一般性技術問題的,甚至不少內容大同小異,毫無特色。這就導致了一些信息平台提供的信息農民不需要,農民需要的信息卻找不到。信息內容的同質化,已成為影響河南省農村信息平台服務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必須立足於農民信息需求的多樣性、變動性這一現實特征,確保農村信息平台的內容建設朝著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農民信息接收存在“最后一公裡”問題,怎樣才能“用得好”仍然是河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面臨的最大問題。“最后一公裡”(Last kilometer)原本是通信行業的術語,被海外學者稱為“Last Mile”,實指從通信服務提供商的機房交換機到用戶計算機等終端設備之間的連接。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建設信息高速通路,構建農村信息平台,架起農民和信息之間的橋梁。從實踐來看,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努力下,河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高度重視“通道問題”,已基本形成省、市、縣、鄉四級網絡體系,似乎農村信息化建設“最后一公裡”問題已迎刃而解。但是,實際上,信息通路只是信息化建設的通道問題。現在的

問題在於,很多信息內容到了農民手裡,他們看不懂、弄不清、用不好。2008年,我們在河南省進行了“河南省農村黨員傳媒接觸情況調查”。在這項調查中,針對“農村黨員對傳媒有關涉農信息報道的滿意度”這一問題,我們得到了如下數據:

數據顯示,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對河南省傳媒涉農信息“比較不滿意”,有接近10%的人對此表示“不滿意”。與此同時,調查還顯示,在回答“您對當前傳媒涉農信息傳播哪些方面不滿意?”這一問題時,有55%的受訪者選取“傳播內容不太好理解”這一選項,有15%的受訪者選取“傳播方式過於單一”這一選項。眾所周知,農村黨員是廣大農民的骨干,尤其是村干部,實乃農民群體傳播的“意見領袖”[2]。連這樣一個文化知識層次相對較高的意見領袖群體都認為,涉農信息需要加強深入淺出性和建設性,需要與農民的自身文化素質相適應,由此不難看出,“最后一公裡”現象仍然是我省農村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最大問題。由於農民總體受教育水平較低,文化知識水平有限,甚至有些還是“文盲”,這就造成了很多信息平台提供的有用信息,農民看不懂、弄不清、理不明,更不要說讓他們應用到農業實踐中了。這就造成很多信息到了農民手中,卻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服務平台的運營模式存在諸多問題。盡管河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已探索出多樣化的運營服務模式,但是總體而言,全省農村信息平台建設還面臨著投入不足和運營困難的現實問題。以政府主導型信息服務平台為例,由於缺乏足夠的經費保障,河南省最受農民歡迎的“12316”熱線並沒有完全達到“四有一通”標准,即“有專家團隊、有管理制度、有辦公場所、有專家坐席,保持熱線暢通”[3],甚至一些縣市連基本的辦公場所都沒有。在商業運作模式的服務平台建設中,或多或少也存在信息系統維護費用不足和運營困難的狀況。以河南農信通為例,它是政府部門與河南移動、新華社河南分社合作建設的綜合性農民信息服務平台,彼此之間的合作都處於探索之中,相關利益方在利益分配機制上難免存在一些分歧,這將會影響到服務平台的正常高效運營。此外,平台規模的擴大、功能的完善和系統的升級,都需要龐大的費用來支撐,這都是諸如此類的信息服務平台運營面臨的現實問題。

完善河南省農村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的對策

加強信息平台整合,建立全省統一權威的綜合性農村信息服務平台。要切實解決河南省農村信息平台建設存在的各自為政、過多過散問題。這一問題的出現,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當前,應該加大各種平台的信息整合力度,努力構建全省統一權威的綜合性農村信息平台,使農民避免因為信息渠道過多而無所適從。省政府可以協調相關涉農政府部門,在河南農業信息網的基礎上打造權威、全面的綜合性農村信息服務平台。所謂綜合性,主要是指信息平台功能要完善全面,力爭做到“一站式”服務。可以借鑒先進省份的經驗,集中全省之力建設農村政務功能、商務功能和信息服務功能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農村信息平台。政務管理系統功能一直是河南省農村信息平台建設的薄弱點。在省、市級的農村信息網站上,還設有諸多政務管理功能板塊,但是到了縣、鄉級則乏善可陳,更不要說此項功能延伸到村級了。商務功能更是全省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軟肋”,現有的大多數服務平台充其量就是一個農產品信息傳播平台,而鮮有致力於農產品電子貿易交易功能開發的網站。而省外一些綜合性農村信息服務平台,最吸引農民的就是電子商務功能,實現了農業產品的適時交割,就地貿易,這才是真正的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相關部門應該在借鑒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嘗試建立綜合網上交易市場、綜合網上超市,或者電子交易所、電子交易超市,大力開發農村信息服務平台的商務功能。

大力加強綜合性平台的農業信息服務內容建設。針對河南省農村信息平台中農業信息同質化問題,應重點加強信息內容建設,力爭建立內容全面、分類清晰、服務多樣的農村信息服務平台。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樹立以農民為本的信息傳播觀念。要充分認識到農業學科分類繁多、農民信息需求多種多樣這一農業發展和農民信息需求的現實狀況,努力整合不同涉農單位的信息優勢,大力加強涉農信息資源整合,力爭建設全面、權威、分類清晰的信息資源數據庫。其次,要充分重視農民的個性化信息需求,立足農業生產實際,努力滿足他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為他們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要做到這一點,既要做好涉農信息的採集工作,力爭建立一支覆蓋廣泛、規模龐大的信息員隊伍,又要創新信息傳播方式,強化傳受雙方互動。

加強農民媒介素養教育,提高農民文化素質。要解決當前河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中的“最后一公裡”問題,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信息通道建設,另一方面要不斷地改進信息產品的內容和形態,力爭提供更多農民喜聞樂見、看得懂、聽得明的信息服務。比如河南省農信通以語音形式向農民提供信息,就比文字方式要明白曉暢得多。同時,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尤其是媒介素養,則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根本。要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農民知識、技能的培訓工作,大力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幫助他們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包括計算機網絡運用能力、信息真偽的辨別能力、信息需求發布技術運用能力、電子商務平台的運用能力等。要通過科學、全面的文化和信息素養教育,從根本上提升農民素質,提高其信息綜合運用能力,使其真正成為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的現代農民。

遵循信息傳播規律,提高涉農信息的傳播效度。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媒介融合的傳播發展趨勢,在信息平台的建設過程中,要不斷提高運用廣播、電視、報刊、圖書、網絡等大眾傳播媒體的綜合能力,重點加強以網絡信息平台為中心的不同媒介的融合、互動,整合資源信息儲備,實現農村綜合信息平台與大眾傳播媒體優勢互補的聯動效應,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信息傳播的廣度和速度。與此同時,還要高度重視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在涉農信息傳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發揮農民協會、農村科技社團、農業龍頭企業等群體組織在農業信息傳播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另外,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還要重視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等農民特殊群體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充分發揮他們的意見領袖作用,大力提高農村信息傳播的質量和效果。

完善平台的組織運營模式。要解決當前河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就要加大政府投入,保証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基本資金,加大農業科技推廣的資金投入。要進一步完善現有農村信息平台服務模式和投融資方式,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機制,逐步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多元化平台運營服務模式。在政府部門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的前提下,可以借鑒其他行業信息化建設的經驗,嘗試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4],全面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村信息化建設領域,不斷地完善現有信息化平台的科學化水平。

(本文為河南省2011年軟科學研究項目“河南農村信息平台建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12400440056)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賀心群,劉曉雨.我省99%行政村已通寬帶 撥12316可請教農業專家[N].大河報,2011-08-04.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郭作玉.中國農村市場信息服務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4]王川.淺析我國農業信息服務的運行機制[J].中國信息導報,2005(8).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