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總統與記者的交鋒,在新聞發布會上時有發生。盡管記者能挑戰總統或其他政府高官的權威,提出種種尖刻的問題,但也遭到當權者毫不留情的打壓和回擊。在美國以至整個西方國家,記者同國家首腦實際是相互利用、彼此掣肘的關系,權力與媒體的對抗與妥協,是國家進程中常態性的機制。
【關鍵詞】新聞發布會﹔權力與媒體的對抗和妥協﹔記者權利的有限性
在某些國人眼裡,西方記者是崇高的“第四權力”,總統稍有過錯就遭到言彈攻擊,或將其轟下台。所以有人說:“屢屢被記者‘折磨’的總統們雖心有怨言,卻懂得尊重記者的權利。”[1]但美國總統同記者角斗的種種事實表明,總統對記者有時卻毫不客氣,“第四權力”不得不屈服於總統的淫威。在美國以至整個西方世界,記者同國家首腦實際是相互利用、彼此掣肘的關系,記者豈有“折磨”總統的能量!?
一、總統與記者的交鋒
美國記者確有“曝光”和“揭丑”總統的傳統,自詡社會的“瞭望者”和“守望者”,但他們面對總統的斥責卻常常俯首帖耳。上世紀30年代,羅斯福總統不允許記者有任何形式的冒犯,如果哪個記者把他惹惱了,輕者嚴厲訓斥,重者懲罰不怠,只是手段極其巧妙、隱蔽。他認為記者是一群毫無教養的文人,對他們提出的問題不滿意,就直截了當地頂回去:“這是個未經確定的問題,請不要盤問。”
在白宮新聞發布廳,窮追不舍的記者多次被羅斯福戴上高高的紙帽示眾:“戴上你的傻瓜紙帽,站到牆角去!”二戰期間,《紐約每日新聞》報的一位專欄記者把羅斯福惹火了,當眾被“授予”納粹鐵十字勛章,讓他站在記者前丟丑。受到體罰的記者,沒有一個敢於抵制這奇恥大辱,都乖乖地接受總統的訓斥。
艾森豪威爾總統不喜歡新聞發布會,從不認真聽取記者提問,也不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旁若無人地自己講個沒完。艾森豪威爾的新聞秘書詹姆斯•哈格蒂在公布一盤總統記者會錄音帶時說:“我很高興把講話錄音直接發到電台、電視台和新聞制片社。讓有偏見的記者見鬼去吧﹔我們將直接面對人民,讓他們確切聽到總統的話,而不用去看記者們有偏見的報道。”[2]
1960年肯尼迪總統曾直言不諱地對記者說:“你們的文章我讀得越多,越不喜歡。”他不喜歡記者還有個原因,即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每日開銷一直是記者們關注的話題,報刊連篇渲染她大把花錢,引起總統夫婦的反感。肯尼迪遇刺身亡后,約翰遜總統成為新聞發布會絕對的主宰,他隻對他認可的記者發布新聞,對不喜歡的記者根本視而不見,凡因報道得罪了他的記者,別指望有提問的機會。
尼克鬆最討厭記者,1968年他進入白宮不久就擬定了一個記者黑名單,把報刊分為“友好”、“中立”或“不友好”三類,以不友好的記者為敵,幾乎廢止了記者招待會(每年平均隻發布七次)。[3]1972年美國執行編輯協會華盛頓新聞委員抱怨說:“尼克鬆總統已經快要在他的任期內把總統新聞發布會給扼殺了。”白宮新聞發言人斯皮爾認為,新聞發布會是“總統和媒體間最不受控制的交鋒”[4]。美國新聞學者威廉•波特(WilliamE.Porter)在《攻擊媒體:尼克鬆時代》一書中說,尼克鬆政府“快速地對媒體進行多層次的攻擊,這些攻擊組織得力、強度大、范圍廣,將尼克鬆政府的媒體政策與其前任政府區別開來”。[5]每屆美國總統都同記者發生過沖突,記者遭到總統或新聞發言人打壓的事情時而發生,各屆政府的區別只是程度與手法不同而已。
美國其他高官對記者有時也毫不客氣,但他們與總統不是同一個“重量級”,為此不得不付出代價。2007年麥金尼擔任議員時,曾與國會的一個警衛發生肢體沖突,正當她為這件事到眾議院作解釋時,她的私人保鏢又和記者發生了頂撞。當時來自亞特蘭大的記者斯科特緊跟麥金尼身后,追問有關這次事件的進展。麥金尼的保鏢卻對斯科特粗口相向,對其推推搡搡,威脅要把斯科特“送進監獄”。麥金尼的保鏢動粗,引起美國各大媒體的關注,紛紛大肆炒作“女議員保鏢打記者”,事情越鬧越大。在2008年中期選舉中,連任6屆的資深眾議員麥金尼最終丟掉了議席。[6]
二、總統與記者的敵意
在白宮辦公廳主任H.R.霍爾德曼(H.R.Haldeman)的幫助下,尼克鬆建立了一套影響新聞報道的操作系統,對媒體全天候地進行監視。其中包括:隔絕,不讓媒體接觸總統﹔安撫,主動向記者提供新聞,不讓媒體四處專營探聽,但隱瞞關鍵信息﹔回避,嚴格審查消息來源,竭力封鎖對政府不利的信息。尼克鬆認為,媒體感興趣的是事件的戲劇性,在記者看來“政府的麻煩才是新聞”,[7]這就決定了他對媒體的不信任。他第一屆任期(1969-1972)的新聞發言撰稿人威廉•賽費爾(William Safire)曾說:“我聽過尼克鬆說‘媒體是(我們的)敵人’不下十次。”[8]尼克鬆在1971年的備忘錄中寫道,他出席了最近一次新聞界晚餐會,“記者的表現比平常還壞”,“這証實了我的理論,那就是對他們採取輕視的態度是一個長期有效的策略”。[9]
裡根入主白宮,意識到媒體的價值與記者的權利,不像尼克鬆那樣壓制媒體,記者們也為裡根的幽默和機智所迷倒。在遇刺時,裡根對記者說的“親愛的,我忘記躲了”這種沉著冷靜、蔑視暗殺的氣概,贏得媒體的贊譽,但他在背后卻對記者非常嫉恨,一旦記者給他出什麼難題,他總是想辦法刁難。《華盛頓郵報》記者坎農曾是裡根的老朋友,當裡根認為這位記者的文章對他有些不敬,就下令說:“在白宮內,誰也不要跟坎農說‘早上好’。”[10]
克林頓曾經邀請白宮記者參加在南草坪舉行的午餐會,《商務日報》記者史派瑞問克林頓:“你何時准備召開下一次正式記者會?美國人民有很多至今沒有答案的問題要問。”接著,史派瑞毫無顧忌地提出幾個令克林頓非常反感的問題,克林頓被激怒了,粗暴地反詰說:“我不喜歡你用這種指控的口氣提問!……在全美國,你是第一個問我這些問題的,沒有任何人提出過這樣的問題。”克林頓與史派瑞針鋒相對地爭論了十多分鐘,兩眼一翻,做出不屑一顧的樣子。此后,史派瑞不再被邀請參加白宮的發布會。白宮新聞發言人蔑視地告訴他:“我們唯一的遺憾就是邀請了你,我們不會再犯這種錯誤。”[11]
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小布什在波士頓接受電視採訪,記者安迪•希勒突然問道:“您能說出俄羅斯車臣共和國總統是誰嗎?”小布什有點為難地回答:“不知道。”記者又問:“您能說出巴基斯坦掌權的那位將軍的名字嗎?”小布什立即反問:“那麼你能說出墨西哥外長的名字嗎?”記者漫不經心地答道:“我不知道!我不想參加總統競選,所以沒有必要知道。”小布什反擊道:“作為一個知名記者,你不知道墨西哥外長,也是不合格的。”此言一出,這位記者無法再糾纏了。﹝12﹞
作為赫斯特報業的專欄作家海倫•托馬斯先后經歷了肯尼迪、約翰遜、尼克鬆、福特、卡特、裡根、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10任總統,據說這個女人走近時,總統們就會發抖。“她有刀子似的舌頭和利劍般的智慧。”《華盛頓郵報》這樣評價她。海倫自己則說:“他們全都不喜歡我們。從來沒有總統喜歡記者的。如果你想受歡迎,就不要干這行。”[13]小布什“封殺”了海倫整整3年,直到2006年她才得到一次當面向總統發問的機會。
2008年12月14日美國總統布什訪問伊拉克,與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共同舉行記者招待會。布什對記者發表講話說:“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這場戰爭沒有結束。”馬利基正在點叫第一個記者提問時,一名男子突然站起來,用阿拉伯語厲聲大喊了幾句,隨后朝布什扔鞋子,布什馬上低頭躲開。這位記者身手敏捷,又扔去一隻,第二隻鞋子從布什頭上飛過。這個人是巴格達一家電視台的記者,名叫蒙塔茲·扎伊迪。記者招待會頓時一片混亂,安保人員向扎伊迪沖過去,將其扑倒。扎伊迪的一隻手臂被打折,肋骨被打斷,安全人員將他拖出新聞發布會現場,地上留下一串血跡。該場景被當地各電視台不斷播放。巴格達一家報紙的記者阿德爾•哈米德說:“作為同行,我很理解扎伊迪的做法。這表達出我們對布什政府在伊拉克一系列的失敗和過錯而導致成千上萬伊拉克平民死亡的憤慨。”不過,哈米德並不贊同扎伊迪的做法,認為此舉“非常不成熟、不專業,給自己的職業抹了黑”。
2012年6月15日,奧巴馬在白宮玫瑰花園就美國停止遣返部分年輕非法移民的新政策發表演講,美國新聞網站《每日通話》記者尼爾•蒙羅數度打斷奧巴馬的講話,高聲向奧巴馬發問:“為什麼你偏愛外國人勝過美國人?”奧巴馬對突然襲擊頗為不悅,告誡說:“對不起,先生,現在不是提問的時間。”記者毫不退讓,立即反詰:“不,你必須回答問題。”
奧巴馬的臉色越發難看,拒絕回答蒙羅的問題:“我正在講話時不會回答問題。”過了幾分鐘后,奧巴馬的講話再次被打斷,他已被激怒:“我不是要和你吵架,我正在回答你的問題。”他解釋說,之所以停止遣返部分年輕非法移民,是因為“這對美國人民來說是正確的事”。對於這次交鋒,《每日通話》總編輯塔克•卡爾森發表聲明捍衛自己的記者說:“記者的工作就是問問題並得到答案……政治家們往往不願意告訴我們,但一個好記者卻能夠獲得故事(所需的信息),我們對尼爾•蒙羅感到自豪。”[14]
三、記者將總統置於困境
美國白宮新聞發布廳有時也會像法庭一樣,100多位記者不友善的質問如同狂轟濫炸,讓總統不知所措。在水門事件中,記者們對尼克鬆的提問令他無法忍受,此后連續5個月沒再召開一場記者招待會,但他的新聞發言人茲格勒仍得每天回答記者的提問,最終受不了這份苦差,不得不躲起來。
作為美國歷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70多歲的裡根不僅不善於回答記者的問題,還記不住記者的名字,新聞辦公室幫他想了很多辦法,決定給記者安排固定座位。幾大電視網和通訊社的知名記者坐在前排,新聞官員事先告訴裡根,應該讓坐在第幾排第幾個座位上的記者提問,因為這幾個記者會提“友好”的問題。每次新聞發布會開始后,裡根面帶笑容,從容地對著某位記者一指,點叫與問答就順利完成了。但這種方法有時也不靈,有一次,赫斯特報系的一個資深記者鮑勃被安排到一個特定的位子,到新聞發布會時,不知何故他缺席了,那個位子就被另一名記者佔了。裡根照樣用手一指,沖著那個座位的記者叫道:“鮑勃,請提問。”大家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電視鏡頭也對准了那位記者,但不是鮑勃,那人沒有應聲。信心十足的裡根指著那個記者,抬高嗓門說:“我叫你呢,鮑勃•托馬斯先生。”立刻引起記者們一陣大笑。﹝15﹞
有一次,裡根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記者的問題,支吾好一陣沒說出一句話,十分窘迫。他的夫人南希此時用小車推出一個蛋糕,對記者們高聲喊道:“該吃蛋糕了!該吃蛋糕了!”幫裡根解了圍。還有一次,在他家鄉的農場門口,記者就美蘇關系問題發問,裡根一時語塞,站在他身邊的南希悄悄提醒他:“我們會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措施應對蘇聯。”裡根馬上對這位記者大聲重復了夫人這句話。可是,這一切卻被放在腳下的一個麥克風錄了下來。事后,媒體就南希干涉政務發表了許多評論,裡根的處境十分狼狽。
裡根的新聞發言人斯皮克斯討厭那些“不友好”的記者,每次記者招待會前幾分鐘,他都會請白宮衛隊用閉路電視掃描已就座的記者,告訴裡根哪些人在黑名單之內,有什麼特征。他還故意把幾個常提討好性或平庸問題的記者安排在一處,當裡根被難題壓得不知所措時,便轉向那一邊。由於這種做法太明顯,被人在報紙上加以諷刺,受到“特殊安排”的那些記者也感到臉上發燒。
當克林頓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性丑聞披露出來后,克林頓曾一口咬定與萊溫斯基沒有私通。一次,他陪同到訪的英國首相布萊爾舉行新聞發布會,想極力避開愛提尖銳問題的記者。但有位好事者搶先站起來問道:“總統先生,萊溫斯基小姐本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因為你,她的一生都將改變。你對此有何感想?”克林頓異常難堪,隨口便說:“那很好,很好。”引起記者們哄堂大笑。
2012年7月6日奧巴馬在白宮后院草坪接受60多個國家的媒體採訪。當有記者問,美國為什麼邀請俄羅斯參加太平洋軍演,而不邀請中國?奧巴馬說,美俄從未發生過戰爭,阿拉斯加是俄國人賣給我們的,我們是生意上的伙伴兒。(掌聲)我們邀請的是國家的軍隊,美國民主黨沒有自己的軍隊,我們不知道應該邀請中國哪支軍隊參加才好,否則會介入中國內政!
有些評論認為,這個講話是對俄羅斯的諷刺和對中國的攻擊。一篇短評指出,蔣介石接任國民黨總裁后把軍權牢牢掌握在手裡,始終是國民黨軍隊總司令。美國半個多世紀以來都沒停止過對國民黨軍隊的支持,從沒對黨管軍隊提出質疑,為什麼對中國共產黨掌管軍隊就說三道四?他的回答表面看帶有調侃之意,實際是對中國體制的攻擊。奧巴馬是代表民主黨執政的,他既是美國總統又是美軍總司令,又是民主黨領袖。美國軍隊四處耀武揚威體現的是民主黨的意志。面對這樣的評論,奧巴馬無言以對。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欄目2011年4月22日報道,4月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接受了多家地方電視台的採訪,來自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記者布拉德•沃森提出的尖銳問題是:“在你看來,您為什麼不受得克薩斯人民歡迎呢?”這是指奧巴馬在2008年的大選中,在該州輸給了約翰•麥凱恩11個百分點。奧巴馬聽到這個問題一時語塞,想了一下說:“如果你是想告訴我,得克薩斯州是一個保守的州,那麼你無疑是正確的。”在採訪結束時,奧巴馬一邊將麥克風摘下,一邊警告記者:“下次採訪時,你讓我把話說完好不好?” 種種事實說明,西方記者沒有什麼特權,隻能在政府的規制下採訪報道,最大限度地將總統或高官一時置於困境。參加白宮新聞發布會的記者除了需要出示新聞機構証明外,還要有白宮簽發的記者証。在記者和總統及新聞發言人之間發生沖突時,記者常常拿出新聞自由的條款施壓,維護自己的權利。但總統和新聞發言人則滿不在乎,有時拋出謊言應付記者,有時給記者點下馬威。白宮新聞秘書曾警告記者:“美國人需要管住自己的嘴。”小布什也曾向記者挑戰說:“有時候你們不喜歡我作出的決定,有時候我也不喜歡你們對我的決定的描述方式。但無論如何,我們之間的這種關系是國家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6]在美國,記者有權向政府高官提出任何問題,以至監督他們的私生活,但這種權利是有限的,常常遭到權勢階層的蔑視。二者的對抗與妥協,是西方國家制度中的一種常態性機制。
(作者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1]博文.美國總統為什麼害怕記者﹝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0-08-23.
[2]Martha Joynt Kumarr,Portraying the President:The White House and the Media and Managing,University Press,1981,p57.
[3]John Anthony Maltese,Spin Control: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Communications and the Management of Presidential News,1994,p48.
[4]Joseph C.Spear,Presidents and the Press:The Nixon Legacy,1986,p79-80.
[5]William E.Porter,Assault on the Media:the Nixon Years,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76,p3.
[6]美歐官員動怒方式迥異[N].國際先驅導報,2010-03-22.
[7]David L.Paletz and Robert M.Entman,Media Power Politics,1982,p17.
[8]Melvin Small,The Presidency of Richard Nixon,Lawrence: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99,p11-12.
[9]靖洪.組織晚宴討好媒體 美總統接受“笑話大審判”[N].北京青年報,2005-03-13.
[10]黃友義.白宮新聞發布廳裡的故事[J].對外大傳播,2006(5).
[11]宋國城.白宮記者不好當[N].南國早報,2009-10-26.
[12]川江柚.面對刁難,沉著應變——論辯中如何化險為夷[J].演講與口才,2007(7).
[13]江瑋.白宮記者斗了美國總統上百年[J].環球人物,2010(5).
[14]中新社華盛頓2012年6月15日報道:奧巴馬講話被打斷 與記者發生罕見短暫“交鋒”.
[15]黃友義.美國白宮新聞發布廳裡的故事[J].對外大傳播,2005(10).
[16]黃倩.海外政要們的公關術不只是形象工程[J].方圓,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