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圖:張芳曼 |
![]() |
微博成為百姓交流的新渠道。圖為“微博義工”展示參加活動前收到的微博通知。 |
![]() |
微博實名制認証。 |
![]() |
政務微博大量涌現,成為與民溝通的新橋梁。圖為微博“平安北京”。 |
國家保護能夠識別公民個人身份和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電子信息。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公民個人電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電子信息。
“微吐槽”易惹官司
王比學 於 珍
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普及的當下,常有網民借助這一便捷表達工具“吐槽”,宣泄對某事或他人的不滿,通過微博謾罵、誹謗他人的情況也越來越多。指名道姓的辱罵給他人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困擾,在網絡世界也難免惹上官司。
新浪微博每天接到人身攻擊投訴近400次
“你是婊子、與人假結婚、騙人錢財、欠債不還……”廣西的謝某與妻子黃某離婚之后,因黃某的弟弟欠謝某5000元一直沒還,遂通過微博等方式對黃某進行謾罵和人身攻擊,不料卻惹來了一場名譽權官司。今年5月10日,廣西北流市人民法院審結了這起名譽權糾紛。
據法院介紹,自2012年8月起,黃某在微博、QQ空間上看到有關自己及其家人騙錢、偷錢、假結婚等誹謗信息。黃某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以誠待人,並沒有與任何人結怨,何故遭來如此謾罵?后經查明,這些惡意謾罵信息來自其前夫謝某,兩人曾是夫妻時,黃某的弟弟借了謝某5000元,雙方離婚后一直未還,謝某為了泄恨才做出上述舉動。
黃某一紙訴狀將謝某告上法庭,認為謝某捏造事實,詆毀自己,嚴重侵害了自己的名譽權,要求停止名譽侵害,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0元,同時賠禮道歉。法院認為,被告的行為造成了嚴重后果,構成侵犯名譽權,對原告的身心造成了很大傷害。后經法官調解,被告停止了對原告及其家人名譽權的侵害,並就此事賠禮道歉,原告也同意替弟弟還錢。
根據新浪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新浪微博的注冊人數已達到5.36億。新浪微博社區公約負責人胡亞東透露,新浪微博社區委員會自2012年5月28日成立以來,共接到涉及用戶名譽權攻擊的投訴14萬次,平均每天接到投訴近400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新寶認為,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作為一個難以管控的網絡空間,發生侵害名譽權等人格權的幾率會更大一些,“傳播信息的總量增加了,其中侵權性的信息在數量上也會相應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