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育編輯媒介素養的路徑
在這個全媒體時代,編輯的媒介素養培育是職業素養建設的重要構成,任何一個優秀的編輯都必然具有較高的媒介素養,並不斷學習和提升。那麼,培育編輯媒介素養的路徑有哪些?
首先,理念上需加以重視。作為媒體機構和編輯個人,都需要深刻認識到在這個全媒體時代,各種媒介技術、媒介形態、傳播方式融合在了一起。培育和提升編輯的媒介素養,使其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優秀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才能很好地履行新時期信息傳播者的職責,牢牢把握正確的方向,傳播優秀中華文化。從學校教育角度,加強編輯專業的建設。長期以來,編輯專業偏重於狹隘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能的學習,而沒有把視野放在更加廣闊的整個傳媒領域,也忽視批判思維和人文精神的培育。為此,在高校編輯專業課程設置中應該增加媒介素養教育的課程,以及全媒體傳播相關的知識和理論。並且,編輯專業的學習不應局限於一本本書籍,而是能夠在所有形態的媒介中尋找有用的知識和信息。跳出狹窄的專業框框,走向更加豐富的信息時空,提升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從而,這些編輯專業學生畢業的時候,具備了較為充分的媒介素養的底蘊,能夠更好地從事以后的編輯工作。從媒體機構的角度,積極提供培訓機會,發展學習型組織。作為一個媒體組織,需要提升的是所有員工的媒介素養,而不是個別的編輯。需要營造良好的環境,提供各種培育的條件,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來對待。
從編輯個體的角度,必須多學習,多實踐。一是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做一個編輯,沒有廣博的學識是做不好的。例如一個學術期刊的編輯,需要有深厚的學術底蘊,是一個該領域的專家。平時需要多看看書,多接觸各種信息,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逐步更新自己的知識架構,做一個全媒體的多面手。為了提高全球傳播的能力,需要加強自身外語的水平,消除語言障礙。二是自覺學習各種媒介知識、理論和技能。提高自己全媒體的運用能力,對各種編輯軟件,不畏懼,不漠視,能夠及時跟進,迅速掌握。數字化、網絡化的媒介技術是未來的方向,隻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形成集成式綜合知識,才能擁有話語權。三是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注重人文精神。“經濟利益不應該成為傳媒的唯一目標,什麼該報道什麼不該報道,即使沒有明文規定,也要有一個起碼的道德准則。[3]”因此,需要強化道德和法律意識,強調社會責任,避免走入娛樂化和功利化的誤區。批判思維是媒介素養的基礎,失去了批判性,就難以辨別真偽,無法堅持真理。編輯需要具有批判思維能力,善於質疑各種現象,獨立分析,樂於思考,勤於反思,做一個頭腦開放,實事求是的人。批判思維是可以經過不斷的訓練和實踐而逐漸發展的。
總之,這是一個媒介化社會,媒體的影響力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可謂無處不見,無時不在。我們如同一條條生活在水中的魚,已難以輕易離開媒體,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一定會失去方向。媒介素養是編輯終身學習的推動力。隻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才可以使傳播活動做得更加出色,成為一個全媒體時代的優秀編輯。(作者簡介:厲國剛,男,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媒介文化和新媒體研究。)
參考文獻:
[1] 鄭強.從傳統報業到全媒體的探索之路[J].傳媒,2008(10).
[2] 張開.媒介素養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3] 厲國剛.傳媒炒作的倫理思考[J].新聞愛好者,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