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舊聞的報道方法
(一)舊聞與新聞由頭
新聞由頭,是指以客觀事實作為新聞傳播的依據或契機,又叫新聞根據、新聞引子,一般指新聞事件發生的時間或事實的出處,是一個事實所以成為新聞的依據。它可以是最重要的事實,也可以是次要事實,還可以僅是新聞的來源,但都必須是反映事實的最新動態。對於因種種主觀或客觀原因而延誤的“遲到新聞”或非事件性新聞,尤其要注意尋找和靈活體現新聞根據,善於利用新聞發布的契機。[4]新聞根據尋求、發掘得精當和有力,既是新聞來源的有力說明、新聞事實的得力佐証,又常常能使“舊聞”變新聞,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尋找合適的新聞由頭是做好舊聞報道的重要方法。[5]舊聞的新聞由頭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第一,以特定的時間為新聞由頭,如五一、國慶等重大節假日,地方性的重大紀念日等,這是最呆板的方法,但卻是最實用也最常見的方法。第二,以特定的主題或背景作為新聞由頭,一個老的題材在新的背景下往往能成為一條很好的新聞。如果記者在採寫此類新聞時能選擇合適、巧妙的切人點,甚至可能成為一條引起轟動效應的新聞。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問題、子女與父母的情感交流問題等。此外,一些特定的事件或地點也可以充當舊聞報道的新聞由頭。
比如,勞動節某某單位舉行了義務清掃火車站的活動,而你又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及時發稿,那麼就可以等到五四青年節或者國慶節甚至是明年勞動節此單位再舉行相類似的活動時再發稿。稿件可以這樣寫:“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單位組織本單位青年進行了義務清掃火車站的活動。這是繼五一勞動節以來此單位進行的第二次義務清掃公共場地活動……”通俗地說,這是一種“抱著材料等時間”的報道方式。
(二)舊聞與回顧式新聞報道
回顧式新聞報道是對過去發生的史實進行新的挖掘,或就以前曾經報道過並引起廣泛關注的新聞事實的目前情況的再報道。這種報道方式的顯著特點是“化陳俗為新奇”,報道常常以當今的熱點和新聞切入,帶出已經陳舊但是有新意有看點的事實,或以全新的視角解讀舊有的事實,把鮮活的史實呈現給今天的受眾,讓受眾從舊有的事實中得到“新知”的滿足。這類報道還常常圍繞某一重大節日或值得紀念的歷史事件,利用有關歷史資料作回顧性專題報道。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媒體都相繼組織策劃了各種紀念回顧性報道專題專欄,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三家主流媒體開設了《經典中國·輝煌30年》專題專欄,以過去30年來發生的感人故事和林林種種扎實的數據、實証,立體的展示了改革開放30年帶給中國的巨變。解放軍報推出特刊,開設“舊聞新讀”、“溫故新語”、“影像記憶”等專欄,在宏觀與微觀、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中挖掘新聞,全景式展現改革開放30來年黨、國家和軍隊走過的歷程,取得的成就,披露了當年諸多鮮為人知的故事。獲得“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的報道《小平夾克衫感動三代人》從王老先生和女兒、外孫參觀展覽入手,插入現場描寫,設置懸念,生動地講述了小平同志生前的一個生活故事,鮮活可讀,很有現場感和新鮮感。
(三)舊聞與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是一種系統反映重大新聞事件和社會問題,深入挖掘和闡明事件的因果關系以揭示其實質和意義,追蹤和探索其發展趨向的報道方式。
《新聞學大詞典》中解釋道:“運用解釋、分析預測的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系、矛盾演變、影響作用、發展趨勢等方面報道新聞的形式。”《宣傳輿論學大詞典》中解釋道:“通過系統的科學材料和客觀的解釋、分析、全面深入地展開新聞內涵的報道形式。”
深度報道不是一種新聞文體,而是一種報道追求深刻性的理念,思想方法和立體的思維方式和旨趣。一篇深度報道包含的主要內容有事件、新聞背景、新聞前景、新聞過程、新聞分析、主觀感性、新聞預測、圖片說明、對策建議等。深度報道從調查走向研究,從知性走向理性,記者通過調查研究社會問題,從調查型記者走向研究型記者。
深度報道注重的不僅僅是“快”,更重要的是“深”,甚至可以隻注重“深”。對於已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事實,時效性已不是新聞價值的所在,換句話說,“快”已不是媒體競爭的對象,而“深”卻往往能出獨家新聞。因此,舊聞報道可以採取深度報道的方式,對過去的事實,對受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事實進行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抑或典型報道。
(四)舊聞與新聞策劃
新聞策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策劃是指新聞傳媒的形象策劃,它包括傳媒發展戰略策劃、傳媒營銷策劃、內部管理機制策劃、廣告策劃以及媒體的風格和定位策劃等﹔狹義的新聞策劃狹義的新聞策劃是指新聞採訪策劃,即新聞業務中的“戰役”策劃,指新聞傳播工作者在一定時期內,為了達到某種傳播效果,對具體的新聞事實的報道所作的設計與規劃。也就是指記者對將要採訪的題材重大的新聞事實所作的事先謀劃或籌劃。
對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新聞事件如何進行報道,進行分析、構思,經過反復醞釀、調整,從多個報道方案中優選出最佳報道方案來加以實施,以達到一定的報道目標、實現預期的傳播效果的過程。新聞策劃要善於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不讓表面后的重要信息漏掉,隻有指導思想明確,有計劃、有目的地深入挖掘,將百姓關心的報道層層做深,才能給讀者留下一個全面、深刻的印象。
通過舊聞進行新聞策劃,其方式主要是充分利用已有的新聞信息源,根據某一新聞事實以及發展趨勢,從新的角度,利用新的選材,選擇新的立意,對已報道過的新聞素材進行挖掘性的報道,以達到深入揭示相關社會現象或問題的根源和實質,從而更好地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增強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擴大媒體社會影響力的目的。
根據媒體自身的特點,通過精心的新聞設計,對舊聞進行多層面、全方位的審視,找到新的“新聞點”,進行創造性的加工,組織“深度”新聞,這是新聞策劃的一項重要內容。這類深度新聞不是以時效性見長,不是以新聞事件何時發生以及如何發生為重點,而是重點關注新聞事件以后發展演變的趨向或者新聞事件深層次的東西。這種新聞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將記者理性的思考和全面客觀的分析融入其中,也就是說,它向受眾提供的重點不是信息,而更多的是對問題的分析和觀點。
如在南方周末創刊1000期的時候,以“春天,十九個瞬間”為總題,選取從1984年至2003年《南方周末》上登載過的文章,以具體事例勾勒出中國改革開放初到現在所走過的腳步,讓讀者在比較中認識改革開放在中國民眾生活中引起的變化,可以說是一個廣泛而獨特的新聞策劃。
又如在中國361號潛艇失事后,南方周末卻進行了整體策劃、深入挖掘,以“濤聲悼忠魂”為主題,用《潛361:最后的出航》對潛艇事故整體報道,用《418艇:中國首次潛艇沉沒悲歌》對新中國歷史上首次潛艇遇難事件進行回顧,同時還請曾在潛艇上服過役的士兵和相關軍事專家就潛艇員日常生存和逃生技術進行講述,全面勾勒出中國潛艇的失事過程和潛艇員的生存狀態,給讀者留下一個清晰的印象。
此外還有的報紙專門開設專欄專版,有的媒體直接創辦舊聞類報刊來報道舊聞。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方式方法在實際的運用中不是獨立使用的,它們可以交叉使用,靈活運用,以達到更好的報道效果。
舊聞,它不是一個孤立新生的事物,它與新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新聞的一部分。隨著對舊聞報道實踐的不斷總結,關於舊聞的界定以及認識會越來越清晰,關於舊聞的報道方式也會越來越成熟。不過,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無論是對於傳統媒體還是現代媒體,舊聞報道都會佔據越來越多的分量。
(作者系: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
注 釋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新華字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P776
[2]陳霖.新聞學概論[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7.P13—P14
[3] 甘惜分.新聞學大辭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P26
[4] 甘惜分.新聞學大辭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P163
[5]張俊德 劉海貴.新聞心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P72
[6]《廣州日報》2009年3月28日
[7]《南方周末》2006年1月13日
參考文獻
[1]童兵.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劉明華 徐泓 張征.新聞寫作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杜俊飛 胡翼青.深度報道原理[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4]周怡.舊聞報道研究[J] .新聞界,2007,(1).
[5]唐國鬆.如何舊聞新作[J].記者搖籃[,2008,(7).
[6]張平宇.舊聞新報:談談回顧式新聞報道[J].新聞知識,2009,(7).
[7]丁柏銓.新聞採訪與寫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歐陽雪.新聞採訪與寫作[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