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淺析舊聞報道

2013年10月15日13:44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 要:目前各類媒體紛紛進行舊聞報道,一時間報業市場出現了所謂的“舊聞現象”。但至今業內對於“舊聞”的界定仍無統一明確的認識,更沒有一本理論著作專門對“舊聞”進行論述。本文認為舊聞是歷史的一部分,更是新聞的一部分,對於“舊聞”的界定、特點、類型、報道手法也有自己的一些見解。筆者專業技能、知識、素養不夠,駕馭理論知識的能力有限,相關報刊接觸甚少,並無相關專著予以參考,隻能嘗試結合自身所學的有限的專業知識與接觸到的舊聞刊物,運用文獻研究的方法,對 “舊聞”的界定、特點、類型、報道方式等方面進行淺陋的論述。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使讀者更加了解舊聞,使傳者更好地組織舊聞報道,使管理者更加關注對舊聞報道的管理。也希望能對舊聞研究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關 鍵 詞:舊聞 新聞 類型 報道

 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老年文匯報·都市舊聞》、《人力資源報·舊聞》、《北方周末報·舊聞薈萃》等一系列舊聞類報紙的創刊,舊聞類報刊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在報刊市場上,有人將此稱為報業市場的“舊聞現象”。

舊聞,越來越多的人耳熟能詳,越來越多的報紙開始報道,越來越多的記者開始關注,但至今業內對於“舊聞”的界定仍無統一明確的認識,更沒有一本相關的理論專著來論述“舊聞”。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所學的有限的新聞專業理論知識,運用文獻研究的方法,分析接觸到的舊聞刊物,對什麼是“舊聞”,如何做“舊聞”等問題分為舊聞概述、舊聞的類型和報道意義、舊聞的報道方法三部分展開論述。

一、舊聞概述

(一)“舊聞”,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

“舊聞”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在司馬遷的《史記》裡可以看到這樣的記錄:司馬遷的父親囑托兒子要完成未竟之業,說道:“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太史公自序》),又有《漢書·司馬遷傳》記載,司馬遷寫給任安的信中稱:“仆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的周怡教授認為,司馬遷時代所說的“舊聞”包含了現代意義上的“新聞”與“歷史”兩種意義,筆者也非常認同這種觀點,因此,“舊聞”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熟悉的事物。

另一方面,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進入了現代傳媒時代,傳媒技術發生了很大變化,有線電視、數字電視、互聯網等電子媒介相繼出現,並很快佔據了新聞報道的主要市場。而相對於現代媒體的傳統媒體——報紙失去了“時效性”這一安家立命的法寶,開始了“厚報時代”。傳統媒體無法在一個“快”上佔據優勢,這就給舊聞報道的興起奠定了時代基礎,不少報業紛紛走上“舊聞之路”。從這一點上看,“舊聞”又是一個新興起的陌生的事物。

(二)新聞 舊聞 歷史

人類的認知都是從已知推出未知,在學習研究新聞時,我們往往會以歷史來作對比,有些通俗的說法這樣描述道:“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歷史是新聞的沉澱,新聞是歷史的流澗”。同樣,我們在研究舊聞時,也可以採取從已知中推出未知的做法,即從歷史與舊聞、新聞與舊聞的對比分析來研究舊聞。

“歷史”,我們從小學時代就開始接觸,指的是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也指事物的發展過程和個人的經歷:地球的歷史,人類的歷史﹔②過去的事實:這件事早已成為歷史﹔③過去的記載﹔④指歷史學。[1]從新聞的角度來看,無疑第二種解釋最合適,即歷史是過去的事實。毋庸置疑,舊聞必然發生在過去,必然是已經發生的事實,是過去的事實,是那未被人知或被人欲知的一部分,因此舊聞實際上是歷史的一部分。2001年,我國對建國以來的外交工作方面的檔案開始對社會公布,從而揭開了許多塵封已久的歷史事件和歷史謎團的面紗,作為事實報道,它們便是舊聞報道。

關於“新聞”的定義,中外新聞界已有幾百種之多,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所處的時代、文化背景不同,其側重點也就不盡相同。有的側重於事實,如: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一種引人興味的事實(美國·布萊爾),新聞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中國·范長江)。有的強調新聞的功用,如:新聞是報道或評述最新的重要事實以影響輿論的特殊手段(中國·甘惜分)。有的則側重將新聞落實於報道,如:新聞的定義,就是最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中國·陸定一)。[2]縱然各家描述各不相同,但我們不難從這些定義中總結概括出新聞的特征。首先,新聞陳述的是事實,具有真實性。舊聞陳述的也是事實,是過去的事實,亦具有真實性。其次,新聞具有新意,舊聞陳述的也全部是讀者欲知而未知的,因為未知,因此也就具有新意了。《北京青年報》曾做過《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人》的報道,關於幾百年前的事實的舊聞報道以其新鮮性而深深吸引讀者。再次,新聞具有公開性,新聞是公開傳播的,在這一點上,新聞同舊聞又是高度的一致,《舊聞博覽》等報刊以及舊聞網等舊聞類網站等一系列舊聞媒介的出現,使得舊聞經過傳播媒介而公開傳播。

由此看來,舊聞與新聞並不是完全獨立,互相對立的,舊聞具備新聞的基本特征,舊聞是特殊的新聞,結合中國新聞學者范長江給新聞下的定義,“新聞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舊聞也是受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事實,因此說,舊聞是新聞的一部分,新聞包含舊聞。

關於“舊聞”,它既是歷史的一部分,同時,也具有新聞的特性,是新聞的一部分。目前,雖不能給出一個業內認同的定義,但我們可以總結出它的一些基本特征:

首先,舊聞是事實,是過去發生的事實,而不是新近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實。

其次,舊聞是部分或全部為人未知的。或者因為當時保密的需要,如機密檔案,或者因為錯過報道時機,或者根本就沒被發現,或者當時新聞價值不大被人忽略,或者限於當時的報道技術和環境條件而不能或部分不能被報道。

第三,舊聞具有新聞價值。舊聞同樣是人們欲知、應知而未知的事實,它同樣具有時新性、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的價值要素。各種舊聞的含量不一,有的有,有的無﹔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含一種,有的含多種。一般說來,含量大,含多種要素的舊聞事實,報道出來,其新聞價值也就越大。

二、舊聞的類型與報道意義

(一)舊聞的類型

舊聞的種類繁雜,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將舊聞按不同的標准分類:

按事實發生的地區與影響范圍分,有國際舊聞、全國舊聞、地方舊聞。

按事實的材料組合分,有典型舊聞、綜合舊聞、系列舊聞。

按反映的社會內容分,有政治舊聞、經濟舊聞、法制舊聞、軍事舊聞、科技舊聞、文教舊聞、體育舊聞、社會舊聞。

按傳播渠道與信息載體分,有文字舊聞、圖片舊聞、電聲舊聞、音像舊聞。

筆者認為,在各種各樣的分類中,按照舊聞產生的原因分類更容易使讀者了解舊聞,按舊聞的產生原因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明知而遲報類。即事實發生時,明明知道或發現了事實的發生或剛剛發生,但出於種種原因不予報道,等事實過了規定的時間后才給予報道。“新聞、舊聞、不聞”,是毛澤東著名的新聞論點,他認為報紙除了及時報道的新聞之外,還有暫時不宜發表的新聞,過些時候再發表,即“舊聞”﹔有些重要的新聞不能發表,即“不聞”。對新聞的這種具體分析具有普遍意義,因為任何新聞媒介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聞全部及時報道,而是根據政治需要有所選擇或急或緩發表。[3]先前保密不允許發表而今解密准予報道的事實,即為此類舊聞。

第二,不知而漏報類。即事實發生后,由於沒有被發現而沒有給予報道的舊聞,這類舊聞佔據了全部舊聞的絕大部分。在距巴黎10 公裡的德朗西小鎮上有一幢200 多米長、呈U 型、能容納600 多人居住的四層建筑,,在二戰之前是用來監禁的,這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直到1999年,美國記者威廉•伯特茨極其偶然地發現了其中隱藏著的驚人的事實,並給予了報道。這一舊聞就屬於這種不知而漏報類舊聞。

第三,知而不報類。即事實發生時或剛剛發生后,雖然被人發現為人所知,但由於沒有太大的新聞價值而被傳者所忽略,事后十年,數十年,甚至更久均無人關注。據資料記載,泰坦尼克號上所有的乘客的信息均有詳細的記載登記,在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幾乎沒有一家報紙報道這些乘客的國籍、家庭背景等情況,因為那時人們只是關注沉船這一事實,其他的事實細節因為人們的求知欲不是很高而價值不大,媒體因此很少涉獵。但當美國大片《泰坦尼克號》上映時,世界范圍內的媒體對這一百多年前的海難事件進行了大量的舊聞報道。中國的媒體也不例外,《北京青年報》曾派出記者進入檔案室,查找當時資料,完成了《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人》這一舊聞報道。

(二)舊聞的報道意義

舊聞報道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能夠還原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真相,完善歷史資料。同時,舊聞是新聞的一部分,舊聞報道也具有新聞報道的價值,它能夠滿足受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的需求,能夠滿足讀者歷史層面的宏觀信息需求、歷史層面的文化信息需求、歷史層面的理性需求和情感需求等等。此外,它還是傳統媒介競爭生存的有力武器,對於涉及到政府決策、科技動態、生態環境等帶有不確定因素和保密性質的信息,採用舊聞報道的形式,可以避免新聞風險,增強新聞的社會效益。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