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我是歌手》的成功給電視選秀節目的啟示

 李辛未

2013年10月15日15:5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伴隨著這些年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明星類選秀節目作為一股新鮮勢力興起,取得了良好的收視率和成績,特別是《我是歌手》節目,不僅創下了全時段第一的收視率,而且引起了人們對此類真人秀節目的熱烈討論。《我是歌手》等明星選秀節目的出現和發展給真人秀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本文將分析《我是歌手》的成功關鍵和給當代真人秀節目帶來的啟示。

關鍵字:真人秀 明星選秀節目 《我是歌手》

 

現如今,伴隨著電視節目形態的不斷發展,真人秀節目也不斷創新改良。國家“限娛令”的出台和眾多選秀節目的同質化、庸俗化,使得各級電視台都在尋求真人秀節目的新的發展路徑。特別是今年,眾多明星類選秀節目拔地而起,成為了各大電視台爭相爭搶的對象。特別是2013年1月18日湖南衛視開播的《我是歌手》節目,掀起了一股明星選秀的熱潮,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取得了驕人成績,成為繼《中國好聲音》之后又一檔全國品牌選秀節目,也成為湖南衛視重新崛起的重要標志。

一、 《我是歌手》節目的發展背景及過程

明星選秀,和一般的真人秀不同,是指明星作為選秀主體,參與到選秀過程中來的真人秀節目。以往來說,“平民作為主角,展現大眾狂歡的盛宴”是真人秀的核心精神,其力圖打造的“全民娛樂”的觀念的亮點在於:“無門檻”突出大眾參與性、娛樂性,對於平民百姓參與節目的門檻,欄目一般不設置限制①。所以說,明星選秀節目讓人們看到的不再僅僅是平民之間的競爭,而是明星作為選手親自上陣,在設置的環節中去競爭、去PK。

《我是歌手》是中國首檔歌手音樂對決電視節目,也是中國明星類選秀節目的成功之作。《我是歌手》是湖南衛視“領SHOW2013”的開篇之作,集結樂壇資深唱將、中流砥柱和新生代佼佼者打造獨一無二的頂級豪華音樂盛宴。《我是歌手》並不是湖南衛視自己原創,而是引進自韓國MBC電視台頂級歌手競賽真人秀節目《我是歌手》。

去年,《中國好聲音》的騰空出世讓中國真人秀領域邁上了了一個新台階,而全國娛樂節目領頭羊湖南衛視卻鮮有動靜。今年,湖南衛視一改之前《快樂男聲》、《快樂女聲》等真人秀的形式,而是採取了歌手對決的新方式,演繹出了《我是歌手》這檔節目,並大受好評,取得成功。

《我是歌手》不是國內第一檔明星選秀節目。從2006年開始,《舞林大會》、《舞動奇跡》、《名聲大震》等明星類的真人秀節目就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績。但是因為在當時由於這類節目的數量少、關注度不高,所以和老牌的真人秀節目,如《快樂女聲》等,在收視率、影響度方面還是有差距。

《我是歌手》節目於2013年1月18日開播,每期七位明星選手參與比賽,他們的表現將由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年齡段的500位大眾評審進行投票,節目實行末位淘汰制,並將有新的歌手來補足空位。第一季共有12名歌手參與,共進行13期節目,最終羽泉獲得第一季歌王稱號。

二、 明星選秀節目《我是歌手》的成功關鍵

和以往的真人秀節目不同,《我是歌手》等明星類選秀節目避免或弱化了常見娛樂節目中的“修辭要素”——搞笑、煽情、好奇、沖突、情節化等因素②,而是加入了自己獨有的元素,使其在收視率和社會口碑中取得了雙豐收。

《我是歌手》第一季有11期節目獲得全國同時段收視第一,且份額接連破10。在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的45城收視率調查,《我是歌手》收視率一路飄紅並居全時段第一。(見下表)

《我是歌手》CSM45城收視率

 

《我是歌手》結束后,在同時段接檔的是湖南衛視另一個新的真人秀節目《中國最強音》,下面是《中國最強音》節目的收視情況。(見下表)

《中國最強音》CSM46城收視率(截至6月15日)

可以看出,在同一時間段裡,《我是歌手》的最高收視率達到了4.349%(冠軍爭奪戰),平時最高收視率也達到了2.981%。而《中國最強音》的最高收視率僅有1.582%,接近《我是歌手》節目的最低收視率。

《中國好聲音》CSM44城收視率

上表是去年《中國好聲音》節目的收視率情況,經對比可以看出,《我是歌手》雖然在收視率和收視份額上不及《中國好聲音》,但是相差並不多,《我是歌手》的一些期數的收視份額也遠高於《中國好聲音》。《中國好聲音》的成功大家都看得到,可見《我是歌手》節目在收視率上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

除了收視率遙遙領先,《我是歌手》節目在網絡上也成為討論的熱門對象,總決賽當晚,微博有關《我是歌手》熱門話題突破1億次,排名市場前三位的視頻網站上傳的《我是歌手》全部13期節目總播放量累計接近7億次。就連節目的廣告費也一升再升,整個第一季節目的廣告費達到3億。甚至參賽明星出場費都翻了幾番,黃綺珊等之前並不為人們所熟知的明星借此節目又重新回到了觀眾的視野中。

《我是歌手》也受到主流媒體的熱捧,全國主要城市、海內外媒體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美聯社、華盛頓郵報、香港大公報、台灣今周刊等1000余家媒體發表“我是歌手”單獨稿件24500多篇。觀眾的口碑良好,網絡輿論熱烈。何炅、汪涵、柯震東、汪峰、李冰冰、韓紅、那英、白百何等文藝圈人士紛紛發表自己觀后的感受,董路、方方、周智琛等作家、媒體人也在微博上發表對該節目的喜愛和對歌手的喜歡。

下面將分析一下明星選秀節目《我是歌手》的成功關鍵。

1. 名人效應

名人效應,是指名人的出現所達成的引人注意、強化事物、擴大影響的效應,或人們模仿名人的心理現象的統稱。在明星選秀中,和其它真人秀所不同的無疑是明星主體,這也同樣為“秀場”帶去了不少的資源。名人效應成為明星選秀節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對於《我是歌手》節目也並不例外。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