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9期

災害信息傳播效果評價標准研究【4】

徐佔品

2013年11月14日13:42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三)災害信息傳播要有利於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

我國的新聞媒體是黨、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聞報道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災害事件造成的破壞易引起社會公眾的持續、深度關注,災害事件中的政府行為也最能檢驗政府的危機控制和管理能力。政府作為災害救助的主要力量,其救助效果一方面取決於社會公眾的配合程度,另一方面取決於良好的輿論環境。災害信息傳播隻有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才能整合救助力量,使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此外,災區公眾由於直接遭遇災害,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正確的社會輿論有助於災區公眾積極開展自救互救,有助於維護災區社會的穩定。如果各種消極信息甚至是虛假信息傳入災區,將直接擾亂災區民眾的生活,不但影響災區民眾的心理修復,還直接影響災害救助的效度。

災害信息傳播要做到有利於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首先要實現媒介融合和合作。汶川地震發生后,國內的各種媒體都將報道抗震救災作為首要任務,央視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並機直播的《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牽動了億萬民眾的心,通過媒體的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指向抗震救災,大大提高了災害救助的效度。[5]其次要掌握輿論引導的策略。新媒體對傳統的輿論引導方式進行了全面的解構,災害信息傳播的輿論引導必須建立在滿足受眾知情權的基礎上,沒有足夠的信息量,沒有全面客觀的報道,正確地引導輿論是無從談起的。輿論引導要避免生硬的說教,用事實說話,如國家領導人不怕危險前線指揮、災害救助的現場直播等是最有感染力的。最后,輿論引導要關注網絡輿情。目前,網絡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生成的重要場所,由於網絡的匿名性,使得許多消極言論在此滋生蔓延。搜集和分析網絡輿情,通過主流媒體進行回應,會起到消弭流言、引導輿論的作用。

(四)災害信息傳播要有利於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的宣傳

災害信息傳播不能單純就災害事件本身進行信息傳遞,還要照顧到受眾對防災減災知識的需求。目前,一些災害事件尚未實現准確預報,這就需要社會公眾掌握一些災害事件的常識,當災害突發時,可以從容應對,避免大范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6]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是媒體在災害信息傳播中避免同質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全社會公眾的迫切需求,這是災害信息傳播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要求。隨著災害事件的頻繁發生,防災減災科普宣傳顯得尤為重要,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的當天,央視《新聞聯播》就播出了“防震避震小常識”,指導人們如何應對地震災害,收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災害信息傳播要做到有利於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的宣傳,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工作。第一,加強媒體和防災減災相關部門的合作。自然災害知識具有專業性,媒體記者要想准確傳播相關知識,需要和相關部門進行合作,一方面獲取防災減災科普信息,另一方面審校新聞稿件中的錯誤。近年關於地震災害的報道中,就有媒體混淆了地震預報和地震速報,在嚴肅的新聞報道中出現了錯誤。第二,防災減災科普宣傳要貫穿於常態的信息傳播活動之中。災害事件發生后,由於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開展科普宣傳事半功倍,但是常態下的科普宣傳也十分重要,不可或缺。各種媒體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惟其如此,才能使人們在遇到自然災害時,掌握應對技巧,降低災害損失。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