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谷歌32億美元吞下Nest "iPod之父"嫁入豪門

2014年01月15日08:24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谷歌32億美元吞下Nest "iPod之父"嫁入豪門

  冰箱自動識別食物,判斷應該用什麼溫度冷藏﹔洗衣機自動判別扔進去的衣服是何種材質,自動加入相應的清洗劑、水量,選擇清洗動作﹔衣櫃根據天氣預報推送出適合溫度的衣服……借助於物聯網發展,家居物品也能“讀懂”人。這樣的智能化生活願景,在不少從業者看來並不遙遠,谷歌就是其中一個。

  昨日,谷歌以32億美元的現金收購了智能家居創業公司Nest。這一大手筆讓這家2010年才成立的小公司,一躍成為今年首個硅谷“創業明星”。

  谷歌史上“第二大收購案”

  美國當地時間13日下午1點,谷歌宣布以現金32億美元收購設備公司Nest。Nest將會持續擁有自己的品牌獨特性,公司聯合創始人托尼·法德爾和馬特·羅杰斯將加入谷歌。這是谷歌歷史上規模第二大的收購案,僅次於三年前它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手機部門。

  Nest,是家什麼公司?

  或許這是昨日很多人看到這條消息時的第一反應,這個名字在不少國內業內人士看來都不甚熟悉。Nest,全稱是Nest Labs,是美國一家智能家居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來公司僅推出了兩款產品,智能恆溫器和煙霧報警器。同Nest相比,其公司創始人托尼·法德爾更以在蘋果任職時期的“iPod之父”為人所熟知。

  2010年,托尼·法德爾自蘋果辭職后創立Nest公司,主攻智能家居領域。

  美國家庭冬季普遍採用單獨供暖,用戶可自行調節暖氣,每個家庭的過冬取暖費約為1500美元。因此,在美國市場,能夠節約10%至20%能源的恆溫器成為每個家庭的必需品。

  同傳統的方形設計不同,Nest智能恆溫器採用了簡潔的圓形設計,頗有“蘋果傳統”。更重要的是,通過連接傳感器,機器能夠記錄並上傳數據,后端服務器分析后就能讓其自動設定溫度,讓室溫總是保持在人們感到最舒適的狀態。實現用戶離開房間后自動關閉,回家前提前加熱。

  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這一“供暖管家”推出不到一年就成為亞馬遜最暢銷的恆溫器。據科技網站Gigaom預測,Nest智能恆溫器去年的出貨量約為100萬隻,創造了約2.5億美元收入。

  “買的不止是兩款產品”

  通過兩款“拳頭產品”,Nest在4年來的多輪融資中的估值“水漲船高”。在今年1月最近的一次融資中,Nest最新估值為20億美元。此番谷歌給出了32億美元的現金“一口價”,仍是溢價40%。

  那這筆錢花得值不值?

  昨日,托尼·法德爾在名為《歡迎回家》的博客文章中表示,谷歌收購Nest Labs並非心血來潮。他透露,早在2011年就曾向谷歌聯合創始人塞吉·布林展示了智能恆溫器的早期模型。此外,過去四年裡谷歌曾通過旗下投資公司谷歌風投,分別在2011年和2012年參與了Nest Labs的兩輪融資。

  在業內人士看來,谷歌投資Nest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谷歌看重Nest的,可不只是兩款產品那麼簡單。”互聯網評論人士洪波表示,谷歌意在開拓和加強自身在新興“物聯網”市場上的地位。

  在洪波看來,以Nest為代表的智能家居正是抓住了物聯網的一個“應用場景”。

  “物聯網從技術原理上並不難理解:在硬件上安裝傳感器對人體感官、地理位置等信息進行抓取,數據上傳后遠程服務器再進行分析。而消費者的生活需求無疑成為一個很好切入點,大家都希望生活越來越智能。”洪波說,谷歌正在做的谷歌眼鏡、自動駕駛汽車都屬於“應用場景”范疇。

  不僅如此,Nest在智能家居領域的作為也不止產品本身。

  日前,Nest宣布開放API(應用程序接口),開發者可以利用它的平台,把更多智能家電產品與Nest Labs產品聯通,進而實現對空調、冰箱、台燈、風扇燈各式各樣產品的智能化控制。谷歌本身已擁有Android系統生態經驗之后,通過Nest的開放平台,進一步進軍家庭智能設備的新生態系統成為必然。

  此外,Nest的人才隊伍也被視為谷歌此次開出高價的重要原因。Nest兩位創始人都曾在蘋果任職,這對正追求“軟硬結合”的谷歌具有致命吸引力。

  專家視點

  “制造”變“智造” 國內家電業迎來蛻變契機

  “目前國內的‘智能家居’多數還是一個概念。”通信世界網總編輯劉啟誠表示,“物聯網這一概念在國內並不陌生,‘讓每一粒沙子都有一個IP地址’,這在三四年前可是一句時髦話。”

  用手機安裝上一個APP,遙控家裡的電視、空調﹔在手機上滑動一下,窗帘可以自動關合……這樣的場景已不再陌生。去年“十一”期間,海信就曾推出一款微信遙控空調。“把空調溫度設定為25攝氏度”,在微博客戶端內輸入這麼一條私信,家中的空調便可以自動開啟﹔樂視、愛奇藝等互聯網公司操刀的互聯網電視的使用說明書上,“手機可當遙控器”也被顯著標示。

  在家電產品上加上“互聯網”名號,這在國內家電行業並不是件新鮮事。但這,並不是智能家居真正的含義。

  “這些嘗試大多隻實現了一個目的:操控家電變得智能。然而智能家居的真正願景,則是去除‘操控’這一步驟,讓家電、家居產品能讀懂人,自動識別每個人不同的使用習慣。”劉啟誠表示,無論是擁有硬件優勢的傳統家電行業,或是正在發力“雲”端大數據的BAT俱樂部,在智能家居領域仍處在同一起跑線。

  “谷歌投資Nest,讓我們看到了‘物聯網’有了落腳點,集硬件、軟件、服務為一體,擁有一套完善的商業模式的智能家居行業仍是一片藍海。”劉啟誠說道,這對擁有“第一家電制造大國”的中國來說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面對人力成本、制造成本的增加,國內家電行業需要擺脫同質化競爭,讓產品從簡單“制造”變為“智造”的契機,來了。記者 張倩怡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