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揭秘春晚魔術師YIF 台灣綜藝教父王偉忠是伯樂

陳夢溪

2014年02月15日15:53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揭秘春晚魔術師YIF

  大三時曾到北大做交換生

  央視馬年春晚收視率第三的熱門魔術節目《團圓飯》,一夜之間讓人們記住了一位年輕帥氣的法籍華裔魔術師,而春晚之后的是是非非,也一下子將他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個1987年出生的男孩,名叫王亦豐,法文名叫Yif,因為法國人發不出漢語韻母eng的音,本該叫yifeng的他“被迫”隻能叫Yif,這個名字也成了他的藝名。

  Yif出道兩年就登上春晚舞台。然而,春晚表演的失誤和外界對他家世、外貌的猜測和傳言讓他爭議不小。2014年1月,Yif用漢語寫的自傳《夢幻的星星——和Yif同游魔法世界》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用訪台灣綜藝教父王偉忠的一句話形容Yif就是——一位在北京出生、巴黎長大的華人小孩,不善言辭,有點害羞,有些故事在他身上。

  Yif說:“在這之前,我還是個剛從商學院畢業的學生,准備進企業。” 后來,Yif在台灣遇見了“綜藝教父”王偉忠,並跟隨他接受培訓和尋求發展。一年之后,Yif在台灣拍攝的魔術紀錄片發布。這個紀錄片在台灣的YouTube和雅虎上一推出,每周都有幾十萬的點擊數。在大陸的土豆網,每天的點擊數更突破了百萬。這個名叫《Yif魔幻》的十三集、每集10分鐘的紀錄片在網絡視頻平台上火了。

  這樣的效應讓Yif在短時間內成名, 邀約接踵而至。2013年,他在王偉忠的帶領下上了台灣著名的電視娛樂節目《康熙來了》,獨特的近景魔術表演讓主持人小S“熱淚盈眶”,讓蔡康永“頭皮發麻”。接著,他又接到了不少大陸的電視節目表演邀請,不斷往返於兩岸。僅過去的四個月,就上了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上海東方衛視的《今晚80后脫口秀》、深圳衛視的《飯沒了秀》等節目。

  Yif在書裡講述了自己從小到大與魔術結緣的心路歷程、 自己的成長背景以及尋找魔術之路中遇到的種種問題。Yif說,寫書對自己是“很大的挑戰”。“因為我的中文詞匯並沒有多到可以寫一整本好看的書,所以我自己先完成了初稿,中間的過程不斷地查字典、問朋友,最后再通過多次的越洋電話跟我爸爸討論,他給了我很多文字以及語法表達上的意見,這本書才得以順利完成。”Yif說,“我得向讀者坦白,我的中文還沒有那麼好,要達到書中大家所看到的這個文字水平,我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日前,Yif接受了北京晚報的獨家專訪。

  幼年遷居巴黎的北京男孩

  學者周國平和Yif的父輩是舊識。“我和他父母是好友,見証了他的幼年,后來他父母遷居巴黎,見面就極少了。”周國平眼中,Yif的性格是內向的,對外部世界心存畏怯,身處異國環境的孤獨感更加重了這個“弱點”。

  Yif在書中寫道,自己七歲半的一天,看見一個小攤販變魔術,把一枚硬幣變沒了,受到震撼,魔術之路就此打開。一路的研習讓Yif越來越喜愛魔術。Yif把美國魔術大師Armando(阿曼多)視為“唯一的榜樣”,說自己的方向因為他而明亮了。“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遇見了他,一見如故。他對我的言傳身教,讓我見識了魔術的最高境界。” Yif說。

  大三時,Yif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北京。他的大學規定學生必須要到國外做一年的交換學生,Yif說自己“希望可以了解這個跟我的人生密切相關而又陌生的地方”,所以選擇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當時,本科的課我幾乎無法跟上,因為全是中文授課。我雖然在家裡是講中文,但僅限於家常對話,聽專業課就半懂不懂了,而且還不會寫,沒辦法做筆記。”來北京的一年,讓母語是法語的Yif漢語精進不少。“如果沒有那一年,我的中文不會像現在這樣讓人聽得懂。”Yif說。

  Yif說,2009年的北京,正好是劉謙在央視春晚表演魔術的那一年,北京掀起了一股魔術熱,大家都覺得魔術很酷。“我逛過北京的很多魔術店,在那裡遇到過很多初學魔術的年輕人甚至孩子。有時候我會問他們:你為什麼學魔術?他們總是說:因為劉謙。或者說:我要成為下一個劉謙。”Yif在北京一年最大的收獲,是在街頭被電視編導發掘,第一次上電視,錄制了魔術表演的節目。這也讓他萌生了將魔術作為事業的想法。

  迷上魔術的商科高材生

  2010年,Yif從法國高等商學院畢業。Yif說:“這所學校的學生,大部分在畢業前就會被各大企業迫不及待地來學校簽走。在就業市場極不景氣的今日歐洲,這些人沒有找工作的壓力,而且工資通常還是普通大學畢業生的一到兩倍。這代表了,考上這所學校,就是一輩子的保障。對於一個生活在歐洲的亞洲人來說,這條路自然是父母覺得最安全的選擇。”

  Yif說,回法國后,他收到了一些企業的工作邀約:“我開始不太在意,等到終於必須在這些工作裡挑挑揀揀的時候,一個問題突然冒了出來:難道我的人生就要這樣了嗎?”於是他來到北京,嘗試將自己的魔術表演給別人看。

  Yif來到大陸后,遇到不少父母的舊友。新東方創始人之一徐小平曾與Yif的母親在上世紀80年代有過交往。他在2010年看到Yif表演的魔術后,說自己“無可救藥地中了他的魔”。十幾天之內,組織了三四場家庭聚會,邀請我的朋友們帶著孩子來看他那驚人的表演。“我請了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王強、光線傳媒老總王長田等人。Yif把他們全鎮趴下了!”徐小平說。

  Yif在周國平的工作室表演,“國平叔叔的一個女性企業家朋友說,她的理性徹底被顛覆了,簡直要到瘋狂了。” Yif說,“接下來第三次,我媽朋友的朋友,一個執著於紀錄片的導演和制片人鄭瓊,在她的公司裡為我組織了一場表演,請了許多媒體圈和文藝圈的朋友。看完我的表演之后,那位制片人拿起電話就打給其他媒體朋友,不斷地推薦我。”鄭瓊決定自己當導演,為年輕的Yif拍一部紀錄片。

  台灣綜藝教父王偉忠是伯樂

  當初《Yif魔幻》紀錄片的導演鄭瓊在為拍攝發愁時,突然想到應該把Yif介紹給多年前認識的台灣朋友王偉忠。Yif說,直到遇到王偉忠,“我的第一步才算真的跨了出去”。Yif回憶說,偉忠哥來到北京,兩人約在下午三點見面,一直談到七點半才離開。“我解釋我的每一個設想,偉忠哥則結合他的經歷,分析我的個人特點和我的計劃在華人魔術圈裡可能有的作為,一口氣整整談了四個半小時。”Yif說,“他讓我覺得他是我見過的所有人裡面,不但對我最有想法,而且想法也最完整、執行力最強的一個人。我覺得終於有人看懂我的東西了,而我也終於找到了一個最適合我的人。”

  王偉忠這樣說他為什麼要幫Yif,“我遇見Yif,看到如此熱愛魔術的他,即使擁有很高的學歷,得到很好的工作聘書,卻放棄這一切而選擇了追逐夢想。他跟我聊天,我們對於魔術的想法也一致。於是,他跟著我到了台灣,想試試看能不能夢想成真。”

  王偉忠也坦言,最初籍籍無名的Yif,出道時也面臨著不少困難。“才剛開始,就在台灣的魔術界遭受到某些方面的質疑及打壓。”王偉忠說,“在年輕時受到一些挫折跟打壓,我覺得對他都是好的。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磨煉,我也每看到他一次,就看到了他的成長。”

  《Yif魔幻》從2012年9月網絡播出之后,很快就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回響。到目前為止,《Yif魔幻》第一季紀錄片在優酷、土豆上一共創造了超過5000萬次的點閱數,在YouTube上創造了超過1000萬次的觀看數。

  上春晚確實太緊張了

  對於成名已久的魔術師來說,不少人覺得出道隻有兩年的Yif登上央視馬年春晚十分幸運。他在為春節精心准備的魔術《團圓飯》中變出法國長棍面包一段,被不少細心的網友發現“背景后面有個洞,能看到面包是從那裡出來的”。Yif在春晚結束表演后接受媒體採訪時坦白“太緊張了”,而事后回看確認魔術穿幫的鏡頭,並沒有解釋原因或將責任推給電視鏡頭的攝像師,而是直接承認“是我的失誤”。

  Yif曾在媒體採訪中說,自己和其他幾位魔術師一起經歷了央視的幾輪挑選,而對馮小剛最終選擇了自己,他說:“可能是肯定我這個魔術的創意吧。”而他在解釋自己為何會緊張到聲音顫抖時也說道,春晚的所有節目都是經過多遍彩排,而唯獨魔術是不能提前泄密的。

  實際上,這個“空手出面包”是Yif表演最多,也是最具爭議的魔術之一,他出道時在台灣就曾多次表演,在大陸上《快樂大本營》時也曾表演這個片段。2012年,Yif在台灣表演時遇到了一件頗具爭議的事件。“一位前輩魔術師高調舉辦記者招待會,質疑我的‘面團變法國面包’魔術,說我的魔術是視頻魔術,不能現場表演。” Yif說,“很多人以為那次事件對我造成了很大傷害,其實沒有。只是我沒有想到它會成為話題。”

  對話

  關於春晚

  失誤后比失戀還痛

  記者:有些人說你在春晚這次表演說話的時候不太流暢,是因為緊張嗎?

  Yif:這次春晚因為舞台和場地的設計,我改變了自己的表演方式。但因為我是個比較內向的人,從小隻有在家裡才跟父母講中文,所以日常對話問題不大,但是到了要上台表演的時候,雖然台詞是自己設計的,說出來的節奏還是不夠自然。我還在繼續努力讓自己的中文更好。

  記者:你是怎麼看待那一秒的失誤?

  Yif:這麼大的舞台上,排練時從沒出現失誤,卻在這麼關鍵時刻出現了這一秒,心痛受傷是無法避免的。實話實說,對我來說這幾天比第一次失戀還痛。我一直覺得,一個魔術隻要失誤一次,它就可能永遠被毀了。雖然有魔術師朋友安慰我說還好,被毀的是我自創的魔術,而不是別人創作的魔術,不然這樣會很對不起創作那個魔術的人,也就是空手拉面包這個魔術沒有其他魔術師表演過。但是自創自毀了自己的招牌作品之一,雖然不是我自己最喜歡的自創作品,還是很痛苦的。

  記者:你說是自己的失誤,也有人說其實是攝像機的角度問題。

  Yif:在台上表演的人是我,所以有任何狀況我都應該要自己來應對,所以有任何問題都是我自己應該要扛下來的。其實這次春晚,最不滿意的人應該是我自己。無論是表演、台風、節奏,我對自己發揮有很多不滿,我也覺得我在很多層面上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所以就算沒有那一秒的不完美,我覺得自己離完美兩個字也是差得很遠。

  記者:這個失誤會讓你恐懼春晚這個舞台嗎?

  Yif:對於一個魔術師,一個表演夠好跟不夠好就差在那一秒,因為一個魔術師的表演,即使表演一萬次都不曾有過任何失誤,但隻要在第一萬零一次出現瑕疵,這個魔術就失敗了。但是從小到大我真心感謝每一次的跌倒,感謝每次挫折,因為那會讓我爬起來,記住這一切,把自己調整得更強大,變得更好。

  記者:如果這次春晚沒有這一秒的瑕疵,你覺得現在反響會是什麼樣?

  Yif:我不知道,但也許就有人會說:這面包一定是預先錄制的,而且還經過后期剪輯處理過的,因為魔術師認為不可能這樣空手拉出面包。站上春晚的舞台,很難不被用放大鏡檢視每個細節。喜歡你的人會給你喝彩,不喜歡你的人,即使你做再好,他依然不會喜歡你。

  關於魔術

  我希望我的魔術能浪漫

  記者:王偉忠帶你從法國到台灣,他教了你哪些東西?

  Yif:偉忠哥有很多想法,加上他的資歷,他常會用不一樣的高度和角度看事情。他教給我最多的其實不在表演,而是很多人情世故,他的人生經歷夠豐富,常常給我很多待人處世,還有面對市場態度上的很多建議和忠告。我很執著、很堅持,他能包容我這麼一個年輕人,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

  記者:你比較沉默寡言,不少表演卻需要跟觀眾溝通,你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表演方式?

  Yif:有位魔術大師曾把魔術歸類成三種表演方式,刺客型、受害者型和旁觀者型。刺客就是刻意讓觀眾知道這一切奇跡是他本人創造的,讓觀眾覺得魔術師很厲害很酷很帥。受害者風格的魔術師完全相反,連他自己都會展現出跟觀眾一樣驚訝的表情。我這幾年最喜歡的是旁觀者型。我認為最理想是讓效果在觀眾身上產生,不去刻意強調魔法是我自己制造的,而是我和我的觀眾在那時共同走進了一個魔法空間,一起去體驗一段夢境。我希望我的魔術是比較浪漫,有詩意,有故事,打動人的。

  記者:有人說,現代魔術需要面對的不是觀眾,而是多台各個角度的攝像機。

  Yif:現代魔術師最辛苦的地方就是要接受高清數字時代的挑戰。以前魔術的設計就是為了一次的表演,不會重復,但是現在高清時代,魔術師要面對的不只是攝影機,更要面對不斷可以回放、定格的挑戰,所以任何瑕疵都會在瞬間被揭露。但這是我們這一代魔術師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必須不斷努力,進化很多魔術方法與技巧,才能迎向挑戰。

  記者:之前劉謙每次春晚表演過后也被大家揭秘,你怎麼看待揭秘這件事?

  Yif:魔術從來沒有99分的成功,如果你沒做到100分,你所完成的那99分即使再強大再美好,也會被忽略。太多人隻會關注那一分的不完美,這也許是魔術師最悲苦的地方。

  至於揭秘,沒有魔術師會贊同揭秘,因為魔術的魔幻感就在於它的神秘,揭秘確實對魔術是一種傷害,但是如果揭秘對於一些人在看完魔術之后能得到樂趣,那我們也沒辦法阻止他們。只是他們所揭秘的魔術方法往往不對,但我們也不會刻意去說明,總之,他們有樂趣就好了。

  關於身世

  中法混血是誤傳

  記者:春晚后網上馬上就有人發布各種關於你身世的消息,有人說你是中法混血?

  Yif:我從來沒說過我是中法混血,那應該是早期的誤傳。我父母都是中國人,我在北京出生,很小就移居法國,從小學到大學都在法國成長。如果真要扯上祖宗五代的話,我可以說我是湖南人和四川人的“混血”。但更重要的是,我想保護我的家人不要受到任何干擾,所以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魔術就好。

  記者:不少人更關注你身上與魔術無關的東西,比如是否整容,你會找機會澄清嗎?

  Yif:其實這些並不重要,也沒有困擾過我。

  記者:你平常的生活狀態是什麼?除了魔術?

  Yif:我常常被我媽媽說我生活不正常,因為我的生活除了魔術就沒有別的了,跟正常的二十幾歲年輕人不一樣。我沒有去交朋友,沒有談感情,也不太出去看電影、逛街、旅游什麼的,是個典型的宅男,我宅在家裡為的只是研究魔術。我以前就是因為這樣,連陪女朋友去吃杯冰激凌都覺得浪費時間,所以女朋友就跟我分手了。對於這樣的生活形態其實我已經很習慣了,但是我媽媽很苦惱。這也是當初她很反對我走這一條路的原因。

  記者:春晚之后大陸這邊關注和認識你的人更多了,有什麼樣的感受?

  Yif:因為兩年多沒有回家,春晚之后我就回法國與家人團聚了。回家的時間很短,享受家人比較重要,沒太關注網絡,所以不太清楚這個狀況。

  記者:你看過春晚之前幾年劉謙的表演嗎?你們認識嗎?會不會想跟劉謙合作?

  Yif:我2009年就看到他第一次上春晚的表演了,劉謙一直是我很尊敬的前輩,他把近景魔術帶入華人世界,更讓大家對魔術有不一樣的看法,也幫我們這些后輩鋪路,讓我們在表演魔術上比以前更容易被人接受,被人尊重。如果能夠有機會跟前輩合作,沒有人會說不想吧?我們的表演風格很不一樣,他擅長的是活潑幽默,跟觀眾互動,這是我很欠缺也很想向他學習的部分。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