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從《繼承者們》走出來的李敏鎬登上央視春晚,年后,《來自星星的你》金秀賢掀起“都教授”熱浪,曾經風靡一時的“韓流”,如今“凶猛”回潮。不僅眾人淪陷,導演李少紅也似乎跟風韓流,先是由她監制的《繼承人》被疑“翻拍”《繼承者們》,后由她制片的《繭鎮奇緣》選擇在韓國發展的中國籍歌手宋茜擔任女主角。李少紅也承認韓劇確實值得借鑒。
此番“凶猛”,並非偶然。走過悲戚賺人眼淚的初期,經歷勵志的大長今,再到如今的穿越、瞬移等超能力,韓劇一直在求新求變。韓劇《電視劇之王》中,有一段“金牌制作人”的台詞如此說:“被60多個國家視為頂級明星的李英愛,為韓國帶來的經濟效應是3兆元。通過韓流傳播的周邊產品每年出售收益是27兆元,海外輸出的韓劇DVD、VCD,就連劇中人物使用的手機、化妝品都能用錢換算出來。”這段台詞解釋韓國電視台源源不斷的生產力得益於經濟驅動,那麼,一部嚴謹精致的韓劇是如何被制造出來的?近日,記者採訪多位“韓流專家”,一探韓劇的制作程序。
韓劇制作誰來主導?
從事中韓兩國演藝工作多年,現任KBS韓國國際廣播電台主持人的馬雪介紹,韓國生產和播放電視劇的平台是MBC、KBS、SBS電視台。在這“三分天下”的版圖中,電視劇類型不同,播出時段也不同,“《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就是周三、周四播出的‘水木劇’。”
從《電視劇之王》《他們的世界》講述韓國偶像劇制作的行業劇不難看出,編劇在電視劇創作流程中的主導地位,而韓國國家教育電視台節目組導演李翰奎也表示:“故事源於編劇一支筆,他們在團隊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
韓劇制片人對編劇、導演甄選完畢后,編劇的作用要貫穿整個劇集制作始末,前期,跟制作人策劃探討主題,完成劇本大綱﹔中期,導演根據大綱制定拍攝計劃,編劇開始寫劇本﹔后期,參選演員、參與劇本練習,開拍前,所有演員去電視台對詞。
李翰奎說:“在韓國,電視劇編劇和電影編劇界定明確,韓國拍電影,一般導演習慣自己寫劇本,除了少數電影電視領域兼涉的青年作家。金牌職業編劇收入甚至比主演片酬還高,他們跟電視台或外包公司簽約,享受金額不等的簽約費和工作室,同時接受韓國作家協會的管理,韓國有電視劇編劇的培訓班,每年都有大量懷揣編劇夢的年輕人報名。”
邊拍邊播是什麼概念?
現在,中國觀眾都在等待《來自星星的你》更新。倒不是電視劇拍好了捂著不發,而是韓國的確是邊拍邊播。隨著“都教授”受追捧,也有不少粉絲爆料劇組在什麼地方取景拍攝,從而引發大家對劇情進展的猜測。
“一般開播發表會時,電視劇隻拍了5集,剩下的劇本還在寫。”在首爾留學的中國大學生柏青認為,民意對韓劇情節走向影響很大,“不像咱國產劇,觀眾就算從頭罵到尾,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在韓國,如果觀眾的一種聲音很一致,編劇就有可能對劇本開刀。”柏青的說法,在《愛上女主播》編劇朴志賢早年得到証實,她當時透露:“《愛上女主播》最后兩集,寫過三個版本,18集播完之后,我把最后兩集劇本對觀眾公布,通過他們的投票來挑選究竟拍攝那個版本。”
干什麼都喜歡“快一點”的韓國人,在拍電視劇的時候一樣講求效率,雖然有一早制定好的拍攝計劃,但根據實際情況臨時更改、刪減也時有發生,目的隻有保証拍攝進度,爭取收視率,“韓劇特別喜歡抓細節,有時候觀眾感到拖沓,這其實在給編劇留發展的余地,比如突然應觀眾要求往別的方向發展,如果劇情進展得太快,操作根本跟不上。”馬雪說。
韓劇宣傳節奏是怎樣的?
播出評價的側重點不同,也是中韓兩國電視劇行業的差別,“電視劇播出后,中國媒體可能不經常提到收視率,記者們更喜歡評價演員演技、劇情發展等等,但在韓國,電視劇播出后最殘酷冷血的報道就是收視率,媒體會很直接刊登收視率。一旦口碑差,收視率低,那部劇提前就被封殺。”留學生柏青說,韓劇收視率都是公開的,而且播出隔天就出來,“收視率能帶來最直接的就是廣告和贊助。”而在《來自星星的你》《他們的世界》甚至《人魚小姐》中,觀眾都看到過戲中“收視喜人”,一大幫人吃烤肉、開香檳的慶功宴的劇情。
據了解,很多韓國熱門劇集的官方網站上,播出前期,編劇就會把寫好的劇本放上網,讓網友過目、留言、探討劇情,一開始就抓緊觀眾的心,當電視台看中的劇集即將播出,提前幾個月就會對某個話題進行炒作,比如當年崔真實復出作品《玫瑰人生》,她與MBC合同沒結束就接了KBS的這部戲,開拍前一個多月,合同的事情就不斷在媒體上出現,而到了正式開拍,電視台接連安排媒體參加開拍發布會、開播發布會、媒體探班活動、收視祝捷會等等,但如果收視率不好,所有相關的活動全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