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與寫作》>>2014年·第3期

新聞創新,路在何方?——從央視“家規家風”報道說起

童兵

2014年03月13日19:38    來源:新聞與寫作    手機看新聞

感謝《新聞與寫作》編輯部厚愛,讓我開設“問學錄”專欄。作為專欄的開篇,請允許我先為專欄取名“問學錄”作些說明。

一般說,學術學術,先有術后有學。這首先是因為,學是從術而來的,術是學的基礎,是學的對象,而學是術的深化,是術的抽象和提升。有了丈量術,方有后來的算術。先有煉丹術、冶煉術,而后才有化學。新聞學也如此,先有報刊之出版,才有報學、新聞學乃至今天的新聞傳播學。其次是因為,在現實生活裡,學和術是有分工的。梁啟超說過,學也者,觀察事物而以發明其真理者也﹔術也者,取所發明之真理而致諸用者也。拿新聞學術界和新聞業務界來說,前者的重點是探討新聞傳播規律,將業界的經驗提高到理論的高度﹔而后者的責任則是根據和運用新聞傳播規律去發現新聞、傳遞新聞,並不斷提升新聞傳播的廣度、深度和效度。

按理說,新聞學術界和新聞業務界是新聞傳播事業的兩翼,學界和業界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取長補短,共同推進事業發展,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共同提高。但遺憾的是,理論和實踐經常脫節。為此,需要雙方一起努力,學界要向業界學習,業界也要向學界學習。“問學錄”的專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設的。

孔子曰:“子入太廟,每事問。”陶行知說:“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漢代王充講得更透徹:“問事彌多,而見彌博。”這些,便是“問學錄”的追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別人的真知灼見學習,都要好學力行,弄懂自己不懂的東西,要善於“問學”。

新聞傳播第一線的工作者,每天都貢獻著自己的業績,創造著新的經驗。然后,學界才有可能以這些業績和經驗為對象,進行理論的研究和探討。所以,學界向業界請教,是理論研究的前提。我雖然也當過近10年記者和編輯,但那是30多年之前的事了。現在的新聞事業,比之“文革”期間,比之改革開放之初,不知要豐富多少,繁榮多少!堅持向業界學習,向一線的新聞創新者請教,既是提升理論自覺的必需,也是學界永恆的功課。

我想把中央電視台(下簡稱央視)春節期間展開的家規家風報道作為此專欄開篇的話題。我以為這組報道很好地回答了一個新聞界經常思考的問題:新聞創新,路在何方?

從鮮活的身邊尋找創新之路

央視是在“新春走基層”欄目中推出家規家風報道的。據說央視有百余人次投入,記者在全國城鄉和境外採訪各類人士4000多人,大部分是在街頭巷尾隨機採訪的,請被訪者談對家規家風的看法和感受。這組報道反應強烈,效果明顯,受到各界肯定與贊許。記得作家王蒙對採訪他的記者說,這是一個吸引人的話題,很久沒有人提家規家風了,這是一個對干部群眾進行傳統道德教育很好的切入口。不少人說,良好的家規家風是人們精神成長的基礎和保証,有了好家規,才能成為好公民﹔有了好家風,才能引導干部成為好公仆。還有人說,好的家規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條件,它使民風正、政風清。

央視春節期間的這組家規家風報道之所以獲得成功,能夠為全國的新聞創新走出一條新路,我以為大致有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話題選得好。所謂好,有三點:一是家規家風是近年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發現精神層面的建設明顯跟不上。雖不能說世風日下,但公共道德的滑坡是普遍事實。過去有人說,“高樓拔起,紅旗落地”。出國的人多了,對西方國家的道德表現看得多了,發現未必如此。發達國家不少民眾的社會道德都很不錯。看來,物質豐富與道德沒落並不一定呈負相關性。問題是,我們這幾年抓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出現了放鬆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步跟進,抓思想意識的建設,有的隻停留在講大話、空話,不注重實際效果。而家規家風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環,是中國家庭發展的基礎,對“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好家規家風的倡導,是多數中國家庭和中國人的期待與呼喚。因此,央視一提出此話題,立即引起全國城鄉的普遍反響; 二是家規家風涉及每個家庭、每個人,大家多多少少都可以說上幾句,這是一個公民話題,百姓話題。人們對這個話題,沒有高高在上與己無關的感覺; 三是家規家風又是一個難以用幾句話、用一兩個故事講得清、說得透的話題,它值得我們反復議論,深入討論。也就是說,是一個值得記者反復尋訪的話題,是一個公眾普遍願意深議細析的話題,是一個很有味道久議不倦的話題。 第二,主題重大。表面上看,家規家風,規范的是如何做事,如何對人,對長者該如何講話,吃飯時不能有過大聲響等等,但透過對這些規范的遵守和堅持,實際上建構的是一戶人家的未來,子孫后代的延續,講究的是一個人的人生如何走,一戶人家的門風怎樣發揚。它們的背后,追求的是選擇和堅守正確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個主題不可謂不重大,不嚴肅。這個正是新聞界這麼多年來始終力圖弘揚但收獲有限的主題。這次央視做得巧妙的是,每次採訪實際上都涉及到這個主題,但沒有一次採訪直接點到這個主題,而是用不多的話語,簡單的故事顯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種以小見大、以微顯著的手法,值得我們提倡。從中反思多年來主流價值觀宣傳教育的做法,對我們應該是有啟發和教益的。

第三,引導方式適宜。家規家風報道在引導方式上有兩點值得稱道:一是讓被訪者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話語豐富、可愛、生動,小至嚼飯時不能發出大聲,大至舉債還錢要守信用,觀眾聽后覺得實在,不作假,且同自己的生活貼得很近,“是這麼回事”﹔二是由群眾自己提出觀點,得出結論,記者至多是重復被訪者的觀點予以肯定,不代替小結、做評論。如不少受訪者都說自小父母要求自己清白做人,務實做事,從中我們可知,這是一般中國家風的共同要求,差不多看這組報道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結論,但記者從沒有下過這樣的斷語。這種引導方式,值得我們堅守。

第四,時機選得及時。中國人家庭觀念強,看重家的建設,逢年過節,特別會念及大家——父母生活著的家,養育自己長大的老家。在人們返鄉途中候車候機中間,回到家同父母重逢的日子,記者來詢問對家規家風的看法,自然有一種親近感、親切感,話語也就會油然而出。春節時分議論家規家風,正逢其時﹔在熱氣騰騰的老家屋中談論家規家風,正逢其所。所以這組報道,自始至終都顯得特別和諧、自然、熱烈,洋溢著歡樂和祥和。

第五,參與者廣泛,議論時平等,結論深得人心,收到公眾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記者採訪大部分是隨機找人,在街頭,在候車室,在商場﹔也有經過選擇上門請教和專程拜訪的,有的採訪甚至遠及海外境外。受訪者中,既有部長高官,也有作家學者,但絕大多數是街頭巷尾遇到的男士、女士、小孩、老者。受訪者聯系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結合自己幾十年成長的體會感受侃侃而談,也有的僅僅寥寥數語,但話題集中,點及主題,言者聞者都會會心一笑,表示贊同。這種由公民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引導自己的方式,既有效,又自然,實在是今后公民思想教育值得提倡的好形式、好方法。

收獲的啟發與思考

由上面對央視家規家風報道的分析,就輿論表達與引導而言,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些什麼啟發和思考呢?

其一,要把社會輿論引導到正確的軌道,把主流價值觀的構建落到實處。對新聞傳媒來說,重要的是確定好問題在何處,提出哪些話題,切忌無關痛痒,泛泛而談。沒有針對性,也就沒有可操作性。像社會公共道德這樣的問題,主要表露在家庭、學校、工作單位等幾個場合,抓住家規家風,就抓住了家庭教育這一主要環節,抓住了道德教育的“牛鼻子”,道德教育就容易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其二,輿論引導不能光喊口號,唱高調,講空話大話。引導輿論要務實,要實在,要從群眾日常關注、經常思考和議論、有感有嘆又有想法的問題作為切入口。一味地追求高腔高調,離開群眾思想十萬八千裡,你的報道和評論就難以入耳入腦,對群眾的內心也不會產生碰撞和沖擊。新聞傳媒應該有自己的產品,拿自己的東西同群眾見面,自己沒有,或自己的產品含金量不高,就干脆拿群眾自己的東西同他人互動、討論。

其三,對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方針應有正確的理解甚至新的詮釋。要從群眾真正的迫切的需要認識落實“三貼近”方針的必要,從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滿足衡量“三貼近”方針落實的效果。貫徹“三貼近”方針,是從億萬民眾根本利益的訴求出發,以這些訴求的最大滿足為歸宿。這裡用得上鄧小平講過的一句話:“同資產階級的政黨相反,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①

其四,記者工作要切實改進,要深入群眾,要不厭其煩地做艱苦的工作。央視記者新春走基層,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在冰雪泥濘的小巷,尋找一個又一個受訪者,問的是在一些人看來並不那麼“尖銳”、“有新意”的問題。家規家風報道能夠成功、出彩,同一大批記者在國內城鄉滿大街跑,在國外想方設法尋找有代表性的人士與之溝通,盡心盡力是分不開的。

其五,新聞創新要有周密的策劃。新春走基層,許多媒體都在做,但就家規家風作為切入點,國內國外找幾千人採訪,事先的策劃和安排十分必要。新聞創新,理念更新固然重要,體制支持也不可缺少,但全面深入的策劃,詳盡周全的安排也是重要的保証。家規家風報道成功,這個金點子是成功策劃的結果,有了這樣的策劃,高屋建瓴的報道方針才能落到實處,美好的謀劃才能結出碩果。

新聞改革和新聞創新路在何方?以上五點,不妨一試。

(作者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

注釋:

①鄧小平:《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17-218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