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是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重要內容,是新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艱巨復雜的歷史任務。在《人民日報》發表的許多關於三大改造的社論中,毛澤東親自審閱的《統一認識,全面規劃,認真地做好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953年8月,毛澤東在審閱周恩來在全國財經會議上的結論時,第一次對過渡時期總路線作了比較完整的文字表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基本上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根據毛澤東指示制定的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斗爭》, 《人民日報》對“ 一化三改” 的宣傳,特別是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向廣大農民進行農業合作化的宣傳, 首先迅速並深入開展起來。
在毛澤東親自指導和推動下,全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發展很快。1955年10 月,七屆六中全會召開,會議主要議題是討論農業合作化,並作出加快農業合作化的決議。在七屆六中全會最后解決了加速實現農業化的問題以后,私營工商業改造的問題被毛澤東提了出來。
七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作的結論報告中,第一個問題就是論述農業合作化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關系。他明確提出,隨著農業合作化步伐的加快, 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步伐也應當加快。會議一結束,毛澤東立即部署加快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工作。
為了動員工商業者積極參加到改造的高潮中來,1955年10月下旬,毛澤東先后兩次邀請工商界代表、全國工商聯執委會委員進行座談,並作了重要講話。對有500多人參加的第二次座談會,10月30日,《人民日報》一版頭條刊登了消息和領導人在主席台的大照片。1955年11月1日,全國工商聯第一屆執委會召開第二次會議,著重討論開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下午,中央統戰部邀請全國工商聯執委會委員舉行座談會,陳雲作了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報告,有關方面和中央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1000多人聽了報告。第二天,《人民日報》一版刊登了工商聯會議開幕和統戰部座談會的消息。
在毛澤東幾次講話的推動和鼓舞下,這次全國工商聯會議開得很成功, 會議一致通過了《告全國工商界書》, 號召全國工商業者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改造。這次會議是推動全行業公私合營,推動工商界人士接受黨的和平改造方針的一次重要會議。
與此同時,根據毛澤東的提議,1955年11月16日—24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負責人參加的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會議,對進一步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作全面規劃和部署。中央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十人小組組長陳雲在會上作了《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的報告,提出了進一步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六條意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決議(草案)》。
1955年11月22日,在全國工商聯執委會閉幕第二天,《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統一認識,全面規劃,認真地做好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工作》,這篇社論是胡喬木撰寫的。1950年代《人民日報》的一些重要社論,胡喬木經常親自撰寫。作為中央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小組成員之一的胡喬木,早在全國工商聯召開會議之初,就已開始醞釀撰寫社論,將“心放在寫社論上”了。社論全文約7300字,是胡喬木就國內問題(包括歷次政治運動)為《人民日報》撰寫的最長的一篇社論。
社論根據毛澤東與工商界人士座談講話和中央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決議的精神,對進一步做好工商業改造問題作了全面論述。社論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從多方面分析和論述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是“理有固然,勢所必至”和“大勢所趨”﹔第二部分是重點,就改造工作提出的四項要求作了充分闡述。
毛澤東對這篇論述工商業改造和對工商業者進行宣傳教育的社論非常重視。此前,1955年10月23日,在毛澤東處開中央書記處會議,劉少奇、周恩來、陳雲、鄧小平、彭真、李富春、李先念、陸定一、張際春等參加,會議討論了對工商界的宣傳問題。《人民日報》關於三大改造的社論,毛澤東隻審改過兩篇,另一篇是由鄧拓撰寫的《必須大張旗鼓地向農民宣傳過渡時期的總路線》(1953年11月9日發表)。
1955年11月,時在外地進行調研和主持起草《中共中央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決議》的毛澤東對社論作了兩次認真修改和批示。第一次修改后,毛澤東於11月14日批示:“可以照此發表。為了說清楚問題,在‘第二’ 中加了幾句。”
依據毛澤東的第一次審改,胡喬木對社論及時修改后,再次送審並致信毛澤東。
李維漢、許滌新、賈拓夫均為中央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十人小組成員。小組中的胡喬木、陳伯達、鄧拓、吳冷西均為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的負責人,這表明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作中輿論宣傳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毛澤東在對社論作了第二次審定修改后作出批示。
就在這一天,毛澤東致信劉少奇、鄧小平:
送上《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決議》草案十三份,請予審閱處理。這個文件是陳伯達、柯慶施和我三人討論,由陳伯達執筆寫成的,由於時間匆促,來不及過細修改。..這個問題,因為各省市委缺乏思想准備,似以作為草案於這次會后先行發出,待明春開中央全會時再行通過,較為適宜。
毛澤東的兩次修改,主要是在社論第二部分的第七、八、九段。
在第七段中,毛澤東在“社會的前途對於所有的人都好比早晨的太陽一樣明白,而所有的人隻要沿著社會前進的方向前進,就都可以找到平坦而且廣闊的道路。這種道路”后,加寫了一大段話:“對於農民、手工業者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分子說來,就是放棄小私有制, 接受社會主義的合作制。對於資本家說來,就是放棄資本主義所有制,放棄對工人的剝削,接受社會主義的國有制。資本家真正放棄了剝削,以勞動為生, 他們的社會成份就不再是資本家,而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了,他們和工人、農民就沒有矛盾了,他們就一身輕快不受社會責備了。這裡說放棄剝削,不是說馬上就要這樣做,而是說現在要做思想准備,要在各城市的資本家的學習組織中逐步地適當地展開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如有疑問,要由適當的人加以解答,要准備經過公私合營、逐行逐業的改造,在條件成熟以后,最后達到生產資料的國有化。”這一修改,對私營工商業改造和資本家自身改造的問題,指出了前進方向,說明了逐步過渡的步驟,回答了疑慮,循循善誘之情浸透字裡行間。
緊接其后,“在那個時候,他們的工作是不是有問題呢?須知社會主義社會是沒有也不會有經濟危機的,隻要不是懶漢,隻要是願意誠懇地工作的人,就永遠不愁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做。因此, 一切不反對社會主義改造的愛國的工商業者應該認清這個前途,不但不要徘徊瞻顧,而且要主動地奔赴這個前途,這就是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這就不至於皇皇無主,不至於像‘十五個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在這段話中,毛澤東又有三處修改,分別加上了“隻要不是懶漢”、“ 改造”、“ 不至於像‘十五個吊桶打水’的語句。反對社會主義和反對社會主義改造應該區別清楚,修改用生動准確形象的語言講道理,進一步消除思想顧慮,使人印象深刻。
在下面一處“資產階級裡面是有反革命分子的,他們堅決反對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而且用實際行動來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人是必須按照他們的具體情況,有分別地加以懲處的,但是這種人隻佔極少數。”毛澤東用“按照他們的具體情況,有分別地加以懲處的”代替了原稿中“鎮壓的”三字。
“鎮壓”一詞用於此處太過嚴厲,會讓人感到緊張。講究政策和策略,區別對待,可以使宣傳教育取得更好效果。在第八段中,在講到“現在已經有了一批這樣的進步核心分子,他們已經做了一部分工作。但是他們的人數還不夠多,在各地方各行業中間的分布還不普遍,他們的覺悟程度”后,毛澤東加了“一般地說來也還不夠高”﹔又在“必須讓他們得到適當的工作的機會, 有問題同他們商量解決,並且經常同他們接近,幫助他們克服缺點,使他們不斷地在工作中和教育中得到更多的改造”之后,加了一句“得到更大的進步”。 對工商界的進步核心分子,既實事求是的客觀分析現狀,又給予充分的信任,對他們在“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任務”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充滿期望。
在第九段中,毛澤東隻改了一句。在講到關於實行和平贖買政策中最重要的定息的方法時,對“應該逐步地推行定息的辦法,使原有的私股分得固定的利息”這段話,毛澤東在“私股”之后十分慎重地加了“按照具體情況適當地”九個字。如此重大政策方針的制定、實行和宣傳,必須准確把握,不能有半點疏忽。
社論發表當天,《人民日報》還以第一、第二兩個整版篇幅刊登了全國工商聯執委會會議閉幕消息,全文刊發了全國工商聯執委會向毛主席致敬電、告全國工商界書、會議決議、主任委員陳叔通《適應國家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形勢,為進一步推動全國工商業者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改造而奮斗》的開幕詞。其報道內容之詳盡、聲勢規模之大、版面安排之突出,在《人民日報》通常的宣傳報道中是很少有的。
社論對中央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會議和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決議的精神進行了全面宣傳和傳達,也是對進一步做好工商業改造工作進行的全面部署和動員。在隨后出版的全國工商聯第一屆執委會第二次會議的文件匯編中,社論作為收入的13篇文件之一被置於首篇。文件匯編用了一個十分醒目的標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作的新階段》。12月12日,《人民日報》刊發專文介紹這本匯編的出版和闡述其重要作用, 指出:“對於學習和貫徹國家在過渡時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政策來說,這是一本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和教育意義的文集”,“這本文集應當成為各機關、各團體和廣大人民群眾學習國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改造資產階級分子的方針政策的重要文件之一”。
以這篇社論和對全國工商聯執委會會議的全面報道為發端,《人民日報》開始加強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宣傳報道工作。從11月25日起, 《人民日報》又相繼發表《有准備、有步驟地推動私營工業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進一步開展對城市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進一步做好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工作》等重要社論,並同時連續刊登三篇署名為管大同的論述文章,及時對全國不斷加快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作進行積極指導和熱情宣傳。
按照黨中央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作的部署,《人民日報》的宣傳總體保持了積極平穩,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卻以所有人沒有想到的速度很快達到了高潮。到1956年1月底,全國五十多個資本主義工商業比較集中的大中城市,相繼宣布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到當年底,全國私營工商業的公私合營基本完成。
(作者單位:人民日報社辦公廳檔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