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為什麼美國拍不出"星你" 韓國拍不出"紙牌屋"?

2014年03月20日07:0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為什麼美國拍不出《星你》 韓國拍不出《紙牌屋》?

  美劇《紙牌屋》和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都在中國大熱,引發了普遍的質問:中國為什麼拍不出這樣的電視劇?暫且假設這兩部劇能充當美劇和韓劇的典型,那麼顯然,美劇和韓劇從題材、處理、定位幾方面均大不相同。對於本期假設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拍不出《星你》,韓國為什麼拍不出《紙牌屋》,也要從以上幾方面討論。可以說,美國不屑於拍《星你》,而《紙牌屋》不適合韓國單純的民族心態。

  美國人喜歡 戲劇沖突驅動劇情

  先看歷史,美劇肇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論年頭便要比許多國家的電視劇長得多。即便今天看首播於1955-1961年的《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那有別於電影的操作模式和敘事技巧已非常成熟。韓國電視劇在1990年左右“國退民進”才走向成熟,形成“三巨頭”的行業模式。

  多數國家的電視劇制作從人員到技巧均發端於電影,而敘事上起源於廣播劇的美劇很早就進入了工業化生產,從喜劇笑點的設置及劇情節奏的把控均被作為專業知識在學校傳授,而且邊拍邊播的模式有效催生了優勝劣汰的競爭。韓劇的工業化程度及播出模式要比我們更接近美劇。《星你》在劇情設置和節奏上,受美劇影響的痕跡十分明顯。而美劇的發展在全球一直遙遙領先,能影響美劇的外國電視劇,僅限於一部分英劇。

  電視劇的敘事技巧是沒有國別和文化之分的,但每個國家的觀眾是不同的,甚至每部劇的觀眾也可定位成不同的群體。韓劇觀眾以家庭主婦為主,很多編劇也來自於這一群體。美劇中也有一類是精確服務於主婦們的,那就是日間連續劇,俗稱“肥皂劇”。這類電視劇採用每天一集的頻率,且一拍便是幾十年,如《我的孩子們》拍了41季,《綜合醫院》是49季,《指明燈》有72季(包括電視尚未出現前的15季廣播劇)。這些真正的肥皂劇從未引入中國,故對於我們完全是盲區。我們看到的美劇實際上是高度發達、高度細分的產物,它服務的觀眾相對比較高端,尤其是有限電視網推出的劇集,因為能屏蔽未成年人,其市場定位比多數好萊塢電影更高。韓劇裡的“日日劇”類似美國肥皂劇,而中國從未出現過這個品種。無論是韓國還是中國,電視劇瞄准女性觀眾,並試圖老少咸宜,故必須照顧到所謂的“最簡公分母”,即欣賞能力最低的群體。

  美劇的起點原本已很高,上世紀90年代有線網普及后出現了質的飛躍。這以HBO(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有線電視網絡媒體公司)的《黑道家族》作為標志,該劇被業內認為是電視劇首次達到了文學和戲劇的思想高度。

  眼下是美劇的黃金時代,主要體現在題材的深度和廣度上,那些以往隻能出現在文學中的故事,如今得以深入挖掘。《紙牌屋》中的梟雄形象,顯然不是為女性打造的。從技術角度,美劇當然能拍出《星你》,只是他們的觀眾已經進化到更高的欣賞階段,跟《星你》匹配的節目除了日間肥皂劇,還有大量《艾倫秀》那樣的脫口秀。其實,美國肥皂劇的現實性和節奏感都要強於《星你》。此外,亞洲文化偏細膩,重抒情,一唱三嘆,而美國人喜歡用戲劇沖突驅動劇情,快刀斬亂麻,這種差別根植於東西方的審美趣味。

  美劇和韓劇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編劇的核心作用。如同導演通常以電影作為最佳平台,好編劇因為創作空間、權力分配、報酬優渥等原因,都把重心移到電視劇。這對於我們應該是某種啟示吧。□周黎明(影評人)

  韓國人喜歡 創作特色細膩唯美

  首先,韓國人的性格——單一、純粹、時尚、討喜等,決定了韓國能夠成為現時代亞洲的大眾流行文化中心,而這些關鍵詞都在《星你》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不妨設想,《星你》如果被好萊塢借用,結果會怎樣?“超人”會拋棄拯救世界的宏偉理想和英雄情結,甘願隻為一個女生而活嗎?

  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國家歷史令各自編導和觀眾對情趣的認知相去甚遠。過去好萊塢曾翻拍過不少亞洲成功影片,比如《我的野蠻女友》和《觸不到的戀人》,在好萊塢導演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解讀下,最終都差強人意,藝術與票房兩落空。因此,美國為何沒有出現《星你》的問題在此似乎有了回答。

  另外,韓國單純的民族社會結構以及精巧的國土面積,都令其傳統文化中缺失“超級英雄”的符號。甚至連自尊心一貫超強的韓國人自己都承認,拯救世界的SUPER HERO可以是白人、黑人甚至中國人,但一定不是韓國人。迥異的生活境遇和歷史審美傳統導致各自故事情趣的差異凸顯,而這種不同,筆者認為正是當下市場全球化進程中最難能可貴之處。

  反過來再看為何韓國沒有《紙牌屋》。這部在中國大火的美劇,在韓國卻少有人知曉,比起《老友記》和《欲望都市》等風靡全球的劇集,政治陰謀權術劇在韓國有點兒悄無聲息。是其本國的娛樂節目已足以令觀眾眼花繚亂?還是內容本身便不太吸引韓國人?擁有一流編劇、制作團隊、各色明星和表達自由的韓國,為何迄今為止未能出現這種類型和題材的熱門劇集?其實稍微了解一下韓國的歷史和現狀便不難找出答案。

  朝鮮半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同一民族被人為隔離成兩個國家的地區,因此比起某個人如何絞盡腦汁成為上流政客的題材,韓國有天生的巨型政治症結,即南北問題和美軍問題。而這兩個歷史遺留問題無疑是韓國民眾內心最大的政治包袱和隨時隨地都能被點爆的中心議題。這種非外非內,非常糾結的現實政治壁壘,如鯁在喉,何以他顧?因此韓國電影中南北類型和間諜故事秀作頻出,韓劇《IRIS》也憑借這一敏感題材在收視率上大獲成功。

  再加之,自古以來韓國的厚黑學並不發達,雖然男性幾乎人人必讀《三國演義》,但韓國人不相信自己能寫出如此磅礡復雜的內容來。“因為韓國很小很單純,所以老百姓根本不相信青瓦台會有啥錯綜復雜的政治關系和驚天動地的政治內幕,因此也不值得影視作品興師動眾”——韓國某電影導演如此分析說,“就像電影《那時候那些人》中,連刺殺不可一世的朴正熙總統的殺手被追問行為動機時,都否認了陰謀或理想,‘只是看他不順眼,想殺便殺了’。愛恨就這麼簡單,可笑卻真實。復雜的政治關系與情緒並不適合我們。”

  韓國物理形態的小與單純,令其創作特色細膩唯美,他們更願意將細節無限放大,而不似美國在意著眼之高與架構之宏。□范小青(中國傳媒大學教師)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