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扮?王”王祖藍2012年底在湖南衛視的《百變大咖秀》中扮演葫蘆娃,一下子在內地走紅,如今他成了《百變大咖秀》的“台柱”,圖為他之前扮演韋唯。
陳浩民演的《活佛濟公》系列也沒少被罵是“雷劇”,但如今這一系列已經拍了好幾部了,收視依然居高不下。
張衛健多年來以演搞笑劇在內地聚集了很高的人氣,圖為他在年初的高收視“雷劇”《隋唐英雄3》中的扮相。
香港男演員進軍內地演主角的機會要比女星多,劉愷威如今成為香港男星進軍內地最成功的例子。圖為他在成名作《千山暮雪》的劇照。
蔡少芬算是在內地比較成功的香港女星,她在《甄嬛傳》雖然不算女主角,但也憑借劇中皇后一角征服內地觀眾。
鄧萃雯在內地也有演主角的戲,但更常和年輕女主角搭戲,圖為她在《風雷急》片場,在劇中她與90后女星溫心演對手戲。
劉愷威在內地打拼10年,如今不僅成為一線男星,去年還開了自己的工作室。關智斌在內地工作2年,去年憑借《追魚傳說》打響名號。丁子峻在內地工作近20年,憑借《神話》、《偏偏愛上你》、《精忠岳飛》等劇集為觀眾熟知。
多年來在香港一台獨大的TVB,經歷2011年股權易主,且競爭對手不斷挖角之下,如今逐漸褪去昔日的光輝,四年來一波又一波的TVB藝人選擇離開TVB另覓出路。然而香港市場空間有限,ATV近年已經很少制作新的電視劇及綜藝節目,新拿到免費電視牌照的有線電視旗下奇妙電視,以及李澤楷旗下的香港電視娛樂,最快也要2015年才開台。這讓之前離巢的TVB藝人叫苦連天,陳錦鴻停工“等運到”,艾威預備賣表賣車賣房,林文龍打算舉家移民,張可頤則表示暫不考慮回TVB……北上進軍內地似乎成為了他們重回TVB以外的最佳出路。
雖說內地機會多酬勞高,但是要在一兩年內站穩腳跟、獨當一面也絕非易事,《信息時報》採訪來內地打拼近20年的丁子峻、10年的劉愷威、2年的關智斌,獨家整理出一份速成混內地指南,特別針對電視圈藝人,希望能給這些失業中的香港演員提供一點幫助。
第一步 心態擺正 名氣再大 一到內地從頭來
求職第一步都會教你,先給自己來個客觀的市場評估。如果你想著,在內地打拼等同於功成名就,那你就“大錯特錯不要來”。
盡管幾乎每一個來內地打拼的前輩們都會告訴你,內地薪酬是香港的三倍、五倍甚至是十倍。但是內地老板們絕非“錢多人傻”,在內地接到一個角色有多不容易這種事,前輩們都不會說,而是選擇避重就輕、輕輕帶過。
出道近三十年的羅嘉良,被形容在內地的工作狀態是“客串王”,吳啟華在內地打拼十多年,給觀眾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他娶了小21歲的嬌妻石洋子。公認的“好戲之人”林保怡,在《天與地》之后主攻內地市場,拍了《雙雄》等三部電視劇,不過還是沒受到內地觀眾的廣泛關注。
來內地之前,演員要先問自己是否做好清零的准備。由於TVB在香港的大台地位,每年開拍的大部分劇集都受到媒體的重視,但內地單是上星衛視的數目都有過百個,雖說平台大但是除了央視和幾大衛視,很多電視劇面臨著悄無聲息的就播完的境況。所以羅嘉良們都想開了,接戲時考慮的不是收視率,而是合作的對手。在拍《男兒本色》時,他就說完全是奔著跟劉燁合作,所以甘願來當“大綠葉”。
事實上,像鄭嘉穎能憑借《步步驚心》在內地一炮而紅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大多數進軍內地市場的演員走的路都像劉愷威這種,在TVB時不算一線小生,初來內地試水反應平平,於是再轉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再回到內地苦守個兩年才有機會等到一部播出平台好的作品。
劉愷威說:“雖然我是2005年來拍的《大清徽商》,但因為這部劇當時並沒有很快播出,我一個人在內地什麼人都不認識,根本不知道下一部戲要拍什麼,要找誰拍,想自我推薦都不知道聯系誰。”不過,如今的劉愷威已經在內地影視圈闖出一片天空,他的成績比大多數當初TVB的一線小生都好。
第二步 不限戲路 演技第二 “型”最重要
當你接受了名氣清零之后,還要再接受一個殘忍的事實是——演技也不算特別重要。
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在內地混不需要演技,但你必須很清楚,大多數情況下制作方和觀眾並非是因為你的演技而記住你,而是因為你的“型”好,而對你有深刻印象。
對於廣大不留意TVB的內地觀眾來說,你都還是觀眾沒看熟的“新人”,這種情況下,很多來內地演戲的港星一旦憑借某個角色被觀眾記住后,很可能就一直固定演這類角色,當然,長得好看,絕對是最容易引起觀眾注意的重點了。
鄭嘉穎《步步驚心》走紅之后,收到最多的就是古裝戲的劇本﹔陳鍵鋒在香港原本是時裝劇小生,來內地之后接了不少民初戲,被觀眾定位為“民初小生”﹔劉愷威在《千山暮雪》演虐戀富二代之前,演了五部作品沒有一部是時裝劇。
關智斌初來內地接戲時,也只是富二代、癮君子、小偷之類的角色。他們都面對著一個不爭的事實,要走什麼樣的戲路,投資方、制作方、導演可能比他們自己更有發言權。
“制作人對於某一類型的角色,都有自己的想法,當他們要找特定類型的時候,就會想起你。”關智斌說出了不少香港演員的心底話。而劉愷威則說很早就開始發掘演同一類角色的不同樂趣,“我不排斥重復演相同的角色,演員是比較被動的職業,很多事情並不是你想演什麼就能夠演什麼。”
與其給自己徒增困擾,不如認真研究每一個角色,相同的角色仍然是可以演出不同的細節之處。劉愷威拿自己作為例子,他說:“比如同樣是富家少爺,《妻子的秘密》和《千山暮雪》、《盛夏晚晴天》裡的都絕對不同,重要的還是自己能從中找到樂趣,找到能把每個角色演得出彩的地方。”
第三步 職業規劃 男星周期長 女星賺錢快
香港和內地在制作周期上的區別,讓香港演員意識到兩地“升職加薪”的進度不同。
TVB拍一部劇如同流水作業,AB組輪番作業,大多兩個月周期就差不多了,后期也是兩三個月,所以一部電視劇從制作到播出,一般耗時半年到一年。
而內地拍攝周期三個月到半年,后期制作也在半年左右,而算上報批、審查等流程,從拍攝到播出需要一年半到兩年,而因為賣劇需時而且每年政策也會變,一部電視劇放個三年才面世也是常有的狀況。於是,造成了香港男演員似乎比女演員更吃得開的局面。
擁有制作公司的丁子峻說,他也會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考慮選角。“一部內地劇要開拍兩年后才播,制作人就要考慮,等到電視劇宣傳的時候,男女主角是否還能有接戲時的名氣和外形的狀態,這是他們普遍的擔心,畢竟女生相對來說老得快一點,男演員的活力期會長一些,這可不是性別歧視。”
換個角度看,內地地大物博,五湖四海出產各色美女,論外貌氣質比香港女演員有過之而無不及。各家影視公司也有自己力捧的花旦,比如唐人主推一姐劉詩詩,華策有一姐張檬坐鎮,海潤一姐非孫儷莫屬,但是“准一姐”的位置上也有甘婷婷,於正近期在捧袁姍姍,拉風娛樂有穆婷婷等,清一色都是80后。
而TVB女藝人打拼多年等到視后加身能來內地搶佔市場時,大多已經30好幾、女人40了,這在內地已是演媽的年紀。再加上她們在內地觀眾心目中還算“新人”,“資深新人”獨挑大梁機會有多少,顯而易見。
不過,香港女星來內地“過足戲癮”的機會不多,但賺錢的機會其實很多。像蔡少芬、陳慧珊、郭羨妮結婚生子之后,都自行選擇減少內地工作的時間。
陳慧珊說:“在內地酬勞高,可能客串一個角色,演個綠葉就已經多於香港一部主角的片酬,而工作時長可能都不到一個月,為什麼不接?”加上內地代言、商演的活動機會不少,酬勞也比香港更高,香港女星們賺錢更加輕鬆也確實沒有必要再那麼拼。
第四步 另辟蹊徑 當諧星也是好出路
香港地方小,港人更加求新求變,黎耀祥憑借《巾幗梟雄》第一第二部兩度成為TVB“視帝”,已經有記者問他演第三部會不會膩?
但是內地反而會有人問張國立、王剛,《鐵齒銅牙紀曉嵐》前四部反應那麼好,什麼時候會拍第五部啊?內地觀眾春晚看了趙本山20多年,可是從不曾集體“勸退”,而他主演的《鄉村愛情故事》已經播出第七部了,始終收視長虹,這反映出內地觀眾的口味和收看習慣。
這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張衛健、陳浩民一直重復搞怪耍寶的喜劇戲路,但是他們始終保持在內地接戲接到手軟的狀態。因此,走不了劉愷威、關智斌這類帥哥路線的,但有喜劇才華的演員,在內地也很有市場。
張衛健和陳浩民兩人分別主演的《隋唐英雄3》和《活佛濟公》系列,都被冠以“雷劇”的帽子,但是收視率依舊所向披靡,制片方也表示完全不用擔心銷售,片子在國內和海外都賣得不錯。所以陳浩民說,他從不擔心觀眾會審美疲勞。
另外,顯然走不了型男帥哥路線的王祖藍,靠著自己出色的搞笑功力,如今也在內地打開局面。這些人的成功,都為“搞怪型”演員提供了很好的榜樣。
策劃 馬澤望 撰文 記者 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