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4期

論科技期刊初審的重要環節

——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

徐文杰 康麗君

2014年04月03日14:13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初審,是編輯處理整個編審流程的第一部把關環節,在科技期刊的初審環節中,“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可為編輯提供有效的參考,可幫助編輯了解文章的研究方向,創新性及是否有學術不端行為,對初審的結論有一定的影響。本文分析初審評價過程、並對影響檢測的要素和結果進行分析,幫助科技期刊編輯在初審過程中提高鑒別稿件的能力。

關鍵詞: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初審﹔編輯

近年來,學術不端問題日益嚴重,對於學術創新,學術誠信問題,期刊編輯部的責任重大。科技期刊編輯部作為科技論文的第一道防線,如何在初審中過濾品質不佳,特別是抄襲等惡劣學術不端行為的稿件,已經引起了編輯工作者的廣泛探討[1-3]。隨著科研成果的發表成為科研人員,教師,學生的重要考核標准,科技期刊的投稿量也明顯增加,編輯人員對於每篇文章進行嚴格的初審,工作量是非常之大的,除了鑒別稿件的質量和研究方向之外,多元抄襲的復雜學術不端問題很難發現。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AMLC)是中國知網歷時三年研發的成果,它的面世為編輯的初審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可以協助編輯對稿件進行初審。

一、初審評價

編輯的初審是編輯工作的一個關鍵環節,初審把握好了,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外審工作。初審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第一,研究方向,編輯首先要把握投稿文章的內容,是否符合辦刊宗旨和研究方向,比較容易混淆的是相關學科,比如,《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這本刊物的投稿,經常會有偏向於災害學,地質學,或者普通地震學方面的稿件,這實際上是不符合刊物辦刊標准的,首先應該鑒定出來。第二,創新性,科技文章的發表,最為重要的就是創新成果,在這一方面編輯需要運用經驗,首先進行篩選,對於一些業內已經發表過的相關技術的文章,創新性不夠的文章先行篩選出來。第三,學術不端,學術不端近年來被編輯部納入重要的評價標准,科技期刊對於抄襲是零容忍的。在這個環節上,可利用AMLC檢測系統進行甄別。

二、影響檢測的要素

經過5年來對於AMLC的使用,可以總結影響檢測結果的主要因素:

首先,作者是否相同。在運用AMLC的過程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作者是否相同,直接決定了是自抄還是抄襲他人,問題嚴重性自然不同。有的文章,是同一作者的不同階段性成果,分階段發布這些成果運用的理論依據是相同的,或者還需要將先前發表的成果做一簡單的論述。這種情況下,是可以理解的,可以提醒作者多加修改,文字潤色,但前提是,這一新投稿的科技成果一定是沒有發表過的。另一種情況,是引用別人的科研成果做前提,提出自己的觀點,這種情況,是要嚴格甄別的。通常抄襲的嫌疑就比較大了。

總而言之,根據不同的文章和他分析出來的結果再做具體的分析。第二,文章的可檢測程度。目前AMLC還不能有效檢測圖表,公式,外文文獻等。如果一篇文章圖表,公式居多,檢測程度就有待編輯進一步考察,在初審,外審的過程中請相關專家進行嚴格把關。不能完全以檢測結果為准。第三,多次檢測對比。本文論述的主要是在初審過程中的檢測,在整篇文章的處理過程中,從收稿到發表有一定的處理周期,必須實施更新數據庫,並在文章發表之前,再進行一次檢測,以保証在中間過程沒有重復比的增加。

三、檢測結果分析

在使用AMLC查詢復制比時,一般認為相似度>50%的稿件有嚴重抄襲的嫌疑,會考慮直接退稿,相似度在30%∼50%之間的稿件會被重點排查,在30%以內的稿件容易被通過。但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需要區分的情況,下面進行具體的討論。

(一)復制比低於30%的稿件

對於復制比低於30%的稿件,一種情況是確為獨創性很好的文章,但筆者在實際工作中還發現以下問題,所以復制比低的稿件不意味著就可以直接通過初審。

1.沒有直接抄襲他人語句,但科研成果是仿照他人的沒有創新。科技期刊編輯每期接觸的稿件通常能達到30余篇,對於本學科的一些簡單的成熟方法,是有一定了解的。編輯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辨別出將現有方法直接應用的文章,經過驗証確實如此的,可直接退稿。

2.文章中可檢測度低。某些文章中的圖表,公式,外文過多,這種情況下AMLC檢測的結果就不那麼真實了。遇到這樣的文章,編輯需要格外注意。檢測度低的另一種情況,就是其他語言翻譯過來的文章,這種情況最容易蒙混過關,編輯不僅需要依靠對本專業知識的積累,也需要在外審上面多下工作。編輯要檢測的不僅是語言,實質上是這一文章真正的創新型。

3.一稿多投。某些作者,將兩篇非常相似但未發表的文章,同時投到兩本期刊,在未刊發之前,重復比是查詢不到的。一旦刊出,對兩本雜志的影響都非常不好。這類文章在初審時較難發現。

(二)復制比較高的文章

同樣,對於復制比較高甚至>50%的稿件也不能一概而論。經常出現的情況是與作者本人的學位論文相似度很高。通常是以學位論文的理論為背景延伸出來的課題項目,所以理論基礎是相同的,如果被確認為是新的理論成果,編輯在退稿的時候要非常慎重。再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作者將一篇稿件拆分發表,造成每篇文章的信息量都不足,創新性都不夠,表達的內容都不全面,而且理論依據相似,這種情況下,編輯可以告知利弊,精煉文章,再做出是否退稿的決定。相似度在30%∼50% 之間的文章,取舍方法按照上述規律進行分析,不再贅述。

另外,文章的格式有時會影響檢測結果,如doc.pdf, caj格式,有時會提示文章太短或太長無法檢測,有時候會因為格式不同,檢測的結果並不相同。因此檢測的系統不管有多先進,卻不可能給出十分精確的結果,編輯最終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經驗進行判斷與取舍,把握好初審這第一道防線[4]。

四、結 語

AMLC是非常實用的一個檢測系統,幫助編輯篩選出復制比過多的大部分稿件,使得編輯在初審的過程中更加快速有效地完成工作。但是,稿件的情況又是非常復雜的,編輯不能錯過一篇好的稿件,更不能使抄襲他人的稿件再次刊登發表,因為在參考檢測結果的同時,還要積極的發揮主觀能動性。AMLC系統在應用的過程中必須及時更新,編輯在收稿和刊發之前,都要進行檢測,並且結合使用多種檢測手段。同時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積累,不斷提高鑒別稿件的能力,做好初審這一工作。

(作者簡介:徐文杰,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編輯部責任編輯,碩士,主要從事期刊出版編輯學及譯文方面的研究﹔康麗君,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編輯部副編審,主要從事期刊出版編輯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淑華.如何利用中國期刊網審稿[J].編輯學報,2001(4).

[2] 鄭淑芳,徐前進,彭金旺.科技論文初審評價方法分析[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3] 周英智,李偉,孫瑤等.初審中利用數據庫檢索論文抄襲行為[J].編輯學報,2008(4).

[4] 孔琪穎,蔡斐,張利平等.正確看待“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檢測結果[J].編輯學報,2009(6).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