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羅琳新作譯者:該書比《哈利波特》情節更細致豐富

2014年04月27日15: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羅琳新作譯者:該書比《哈利波特》情節更細致豐富

  中新網4月27日電(上官雲) 近日,知名作家J.K。羅琳的新作《布谷鳥的呼喚》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翻譯出版。25日下午,記者採訪了本書兩位譯者梅靜、樓武挺。該書主要譯者梅靜表示,羅琳的這本新作極具英國作家特色,“你可以把它看成安靜的敘事。單從情節上講,這本書肯定比《哈利·波特》系列更細致、豐富。”

  《布谷鳥的呼喚》是一本推理小說,由J.K。羅琳化名羅伯特·加爾布雷思書寫,講述了莫蘭·斯特萊克從軍隊退役后轉任私家偵探,調查一宗模特從露台墜下死亡的案件的故事,全書彌漫濃郁著的英倫氣氛。

  論情節:明快略帶“碎碎念”

  細致豐富勝過《哈利·波特》系列

  由於這部作品內容較多,梅靜和樓武挺按照各自擅長的翻譯內容進行分工:前兩部分場景描寫、背景鋪陳較多,由樓武挺譯成﹔梅靜則負責之后的全文翻譯,大致算起來,這部書梅靜譯了三分之二。

  梅靜幾乎讀了羅琳的每一部作品。她在翻譯過程中發現,羅琳此次的新作與其上一本小說《偶發空缺》比起來,人物網鋪陳較大,性格刻畫也比較自然。梅靜表示,這本書不像一般的推理小說,追求那種以過山車似的情節抓住讀者眼球的效果,而是力求飽滿刻畫人物,“比如開篇的死去的女模特,我原本以為只是一個用來提醒讀者這裡有場謀殺案的角色,但通過后文旁觀者的敘述,她到了書的末尾也成了名符其實的主角和靈魂人物。”

  單就推理小說的節奏來講,《布谷鳥的呼喚》鋪陳稍顯緩慢,但在梅靜看來,這就是英國作家的特色:敘述中略帶“碎碎念”。梅靜這樣為讀者支招:“其實你可以把他看成安靜的敘事。單從情節上講,這本書肯定比《哈利·波特系列》更細致、豐富,很多細節還需要讀者站在書中人物的角度,從心理層面去思考。抽絲剝繭,直至最后真相大白。這本要明快一些。“

  “而且,這本書作為系列書第一本,多花筆墨把主要人物塑造得盡量飽滿也無可厚非。”梅靜笑著表示。

  談語言:大量使用英國俚語 用語貼合人物身份

  羅琳的這本小說在甫一出版之時,曾被讀者認為在語言方面過於太平淡。梅靜否認了這種看法。在她看來,羅琳在這本書使用了大量的英國俚語,語言極為豐富,簡潔但表意生動,甚至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事物用詞均有不同。

  “這還給翻譯工作造成了一定麻煩。很多英國俚語字典中都查不到。消滅翻譯中的硬傷這個第一要務就很要命。”梅靜調侃道,“所以說羅琳給我制造了很多‘障礙’。”

  翻譯中遇到的難題不止這些。梅靜說,在譯介過程中還要考慮羅琳原有的表述方式與中國讀者習慣接受的語言模式之間的調和,“我曾大量調整句式。英文很多句子均屬倒裝,喜歡狀語提前,但中國人卻不太一樣。很多讀者表示,希望譯作句子盡量本土化。我也努力作出大量調整,但有時為了保存原作的一些亮點,也不得不盡力貼合原文句式,這兩者是一個調和的過程。”

  作為另外一名譯者,樓武挺也表示,他在翻譯過程中已經盡量使用比較地道的中文進行表達,盡量少照搬原句,否則讀者理解起來可能會存在一定困難。在本書的開篇,有一首名為《挽歌》的小詩,譯成后僅有11行,但樓武挺卻嘗試了好幾種翻譯風格,絞盡腦汁思考怎樣表達才能更流暢,后來最終決定採用較具中國韻味的表述方式,“或許這樣更能貼合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吧。”

  在他看來,羅琳在《布谷鳥的呼喚》中對語言的拿捏十分好,“篇中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的口吻,獨具個性,乃至能夠通過語言反映角色身處的階層。”

分享到:
(責編:吳亞雄、李岩)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