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李小璐、賈乃亮都換上了白大褂,但《產科男醫生》還是擺脫不了國產劇的偶像劇氣質。
“碰!吃!和啦!……”這並非香港賭片或是內地家庭劇裡面的台詞,它也有可能是產科醫生針對嗜好打麻將的昏迷產婦使用的“麻將療法”。手術室裡的劍走偏鋒,上演這個離奇療法的正是賈乃亮飾演的“產科男醫生”,該劇將於今晚在江蘇、東方等衛視開播。
《產科男醫生》講述了賈乃亮飾演的婦產科“萌醫”左右,對自己的工作心存不滿,一直向往成為一名外科醫生,因此常與身為婦產科主任、在醫院裡醫術精湛威望極高臨近退休的父親左盛德產生齟齬,於是父親左盛德委托自己的學生、同為婦產科醫生的錢小小幫助左右做通心理工作。李小璐飾演的錢小小與左右師出同門又年齡相仿,但因為性格直率剛烈,常被左右稱為“女漢子”,二人常常針鋒,師傅的委托使得一對歡喜冤家的戀情由此萌發,所以整部劇還是以“青春都市偶像劇”的路數拍攝,這和之前多部打著醫療劇旗號的前輩一樣,都是“換湯不換藥”。
國產劇 “治愈系”遠大於治愈戲
從《柳葉刀》到《心術》再到《到愛的距離》,從《愛的婦產科》到《產科男醫生》,近年來醫療劇越來越多地進入大眾的視野,知名度也越來越大。頂著“國內第一部醫療題材大劇”的頭銜、編劇六六潛伏醫院兩年制作出的電視劇《心術》播出后也引來不少爭議,雖號稱專業醫療劇,但劇中人物感情線佔據了不小的比重,醫生吳秀波在前幾集便與病人的女兒談起了戀愛,與護士海清的感情線也貫穿始終,另外“老三”翟天臨與小護士楊紫無疾而終的初戀故事也讓不少觀眾感嘆唏噓,但《心術》也因此陷入“醫療為載體情感話題劇”之殤。而朱丹主演的湖南衛視自制劇《愛的婦產科》雖涉及人工流產、未婚先孕、試管嬰兒等敏感社會話題,噱頭十足,但劇中兩男追一女以及婚外情等情感橋段還是主線。
盡管《柳葉刀》《到愛的距離》在嘗試回歸醫療本身,相對於其他披著“醫療劇”的外衣演繹情感故事的醫療劇似乎更為接地氣,但也只是在橋段上耍些小聰明,比如《到愛的距離》中讓黃牛黨在醫院門口賣號,讓醫生也得病體驗病人的痛苦,讓很多觀眾倍感“親切”,但這些表面功夫卻無法傳遞醫患矛盾的根本。
■ 看看別人怎麼干
美劇 勝在專業水平
代表作:《急診室的故事》《實習醫生格蕾》
上世紀50年代,美劇剛剛興起時,醫療劇就已誕生。作為美劇中的成熟片種,醫療劇中產出了諸如《急診室的故事》《實習醫生格蕾》《豪斯醫生》等多部經典作品,同時又是美劇中最為“長壽”的題材。《實習醫生格蕾》2005年首播,至今仍是熱門美劇﹔《豪斯醫生》2004年推出直至2012年5月才上演大結局,而《急診室的故事》從1994年9月開播到2009年4月,共播出15年,培養出喬治·克魯尼等諸多位演藝明星。
美劇之所以能如此受歡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真實”:編劇及演員極高的醫療水平讓電視劇集看起來非常真實。片中大量表現對罕見病症的救治,充斥著對觀眾來說新鮮而刺激的醫學術語。此外,在美國,所有進行手術場景拍攝的醫療劇都必然經過相關醫療機構的審核和培訓,從而使所有演員看起來如同真正的醫生一般專業。而且,這些醫療劇並沒停留在醫療本身,而是將愛情、懸疑等觀眾喜聞樂見的元素融合。
日韓劇 突出探討人性
代表作:《白色巨塔》《急症室24小時》
在醫療劇數量方面,日本並不輸於美國,推出了《白色巨塔》《白影》《天生妙手》等多部醫療劇。但與美國醫療劇融入喜劇、愛情、懸疑等元素不同,日本醫療劇在探討人性方面尤其突出,人性、生死、是非、道德,都是日本醫療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眾多醫療日劇裡,《白色巨塔》是不可超越的高峰,該劇以尖銳的社會問題作為核心,在復雜的人性裡深刻探尋,主角更是在名利與道德的兩極對立中不斷掙扎,最終悲劇收場。1999年開播的《急症室24小時》雖是對美劇《急診室的故事》的模仿之作,但依然有著較高的人氣。這部劇集也為日本醫療劇建立了一個“標准”。
相比於日本醫療劇,韓國醫療劇目就顯得比較“平庸”。但仍產出了諸如《綜合醫院》這樣的經典之作。該劇開創了韓國醫學題材電視劇的先河,1994年開播后收視較高。並在2008年播出了該劇的第二部,同樣人氣頗高。(記者 劉瑋 實習生 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