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4年4月下

微博的情緒與段子的功效

朱德泉

2014年05月26日13:41    來源:青年記者    手機看新聞

所謂輿情,究其本質,無非是公眾的意願和態度。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輿情,所呈現的更多是“事實傳遞+情緒表達”,是一種復式漩渦形傳播。美國學者形象地稱為“葡萄藤傳播”,即信息總是通過幾條主干向各個用戶節點擴散。

微博用戶雖然很多,但絕大多數用戶並不發表見解,他們還是被動地接收網絡信息,即所謂沉默的大多數受發言者支配、發言的邊緣者受核心者支配的格局。當某個焦點事件、熱點問題出現時,佔據主干位置的“意見領袖”在第一時間通過發布信息、設置議題、發表評論、掌握話語權,改變網絡輿情走向。這些意見領袖若能代表正確的輿論方向,則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否則,會放言、立論偏激,放大現實中的社會矛盾和偏激心態,讓某些極端化的言論佔據上風,引發網絡輿論動蕩,甚至危及社會穩定。

這是因為,在傳統媒介條件下傳染性較弱的社會情緒,在網絡環境下合流速度加劇,相互感染,並快速發生共振。社會情緒作為一種心理能量,可以是積極的、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一個熱點新聞事件加上一種情緒化的意見,就能夠點燃輿論的導火索。而往往與主流意見相對立的觀點、極端的觀點、貌似深刻的觀點更容易擴散。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情緒性輿論一直是反華勢力實施心理戰的主戰場。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就曾經說過:“中國不會拒絕網絡,拒絕網絡就是拒絕現代化,中國人隻要不拒絕,我們就有武器。”

這一武器是什麼?無非是通過意識操控,使國人的核心文化基因發生變異,切斷國民的歷史記憶,轉換網民的注意力,誘導大眾情緒變化,改變人們的集體想象,擾亂正常邏輯思維,破壞核心道德使群眾迷茫,從而引發社會紊亂,扭曲社會前進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一些充滿正能量的草根中V,用反諷、解構等一些公知所慣用的情緒表達,通過段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比如,駐日美軍司令官4月11日表示,假如中國軍隊對釣魚島採取軍事行動,美國海軍陸戰隊不用登島,就有充分能力奪回島嶼。這位司令的話,又被媒體“庄重地”解讀為:“司令官首次在公開場合表明,美軍將會在中國軍隊攻佔釣魚島后,採取直接介入的軍事行動,幫助日本奪回島嶼。”

這實際上是一種很腦殘的論調。教授身份的@武漢陳國恩評論稱:“學一句網暴的粗話,這個美國將軍是個聰明的SB,因為他明知這也是中國軍隊可以夸口的豪舉:這麼小的島,誰真登上去誰就送死。美國可以用飛機炸,說不必派突擊隊,中國難道不能用二炮轟。不信讓安倍試試?都是打的口水仗不花錢。”

筆者就此評論:“這個美軍司令是個段子手?”

果然,微博段子手就此展開針鋒相對的段子應對。

@健康媒體人王炎自封華軍司令玩了一把冷幽默。他說:“若美軍攻佔釣魚島,華軍不登島就能輕鬆奪回。直接炸。”

再比如,死磕原本沒錯,但一些死磕派律師把微博當成法庭,把自己當成法官,打著維護公平正義的旗號,事實上其行為本身損害公平正義,破壞法治,缺乏基本的法律邏輯。

對這樣的社會公害,一個辛辣的段子勝過一大篇一本正經的揭批文章,因為他們就是“一群不道德的人,一被指責,就站上道德的制高點﹔一群偽正義的人,一被戳穿,就披上正義的斗篷冒充佐羅。他們經常將內褲外穿秀底線,卻以為這樣了,大家就會把他們當成超人”。

其實,所謂制腦權,無非是利用情感進行情緒煽動從而實現意識的操控。一位國外學者甚至將輿論直接等同於社會情感。他說:“人們稱之為社會輿論的東西,確切地說應名之為社會情感。”假如需要使大眾相信什麼,那麼這一過程最容易操控的就是從影響情緒開始。而進行積極的、與負面情緒針鋒相對的情緒對決,恰恰是我們的網絡輿論引導所忽視的。這也是我們長期失守、被動挨打的原因所在。這事關意識形態的控制權爭奪,不能不引起輿情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好在,一些民間的草根名博用段子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作者為大眾網總編輯)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