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好記者講好故事 鄭晉鳴: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014年11月20日08:07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鄭晉鳴: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光陰匆匆,韶華易逝。一轉眼,光明日報江蘇記者站站長鄭晉鳴的記者生涯已走到第33個年頭,也留下了“老鄭”的稱呼。“老鄭”的“老”,不是年齡大,而在於他的文章“老道”、有深度。因為每一次報道,他總是用發現的眼光和關愛的情懷講述社會的溫暖。

  鄭晉鳴常常叮囑年輕記者:“記者不能把新聞當作混飯的工具,記者筆下的每一個字都是跳動的生命。”為捕獲最真實、最鮮活的細節,記者要始終沖在最前線,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是戰場。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遠在江蘇的鄭晉鳴坐不住了,震后第三天,他就把請戰電話打給了報社總編輯。放下電話不到24小時,一篇《飛往汶川》的報道出現在《光明日報》上,汶川災區多了一位年近半百、身著迷彩服的“戰士”。5月17日,他隨搶險部隊徒步行走24小時,趕往映秀﹔5月19日14時28分,他出現在北川中學的哀悼儀式上﹔5月25日,他乘坐邱光華駕駛的直升機飛赴茂縣搶救受傷的戰士……震后的一個月裡,鄭晉鳴及其同事走遍了12個重災區,稿子全部用手機寫。震后一年中,鄭晉鳴六進汶川,將災區的所見所聞所感收錄在《六進汶川》的作品集裡,通過《震不垮的精神長城》等60多篇通訊,寫出了一個災難、希望、振奮相互交織的汶川。

  在鄭晉鳴心裡,新聞記者需要謹記兩條:一是拼命寫新聞﹔二是拼命寫有靈魂的新聞。即使睡覺的時候,鄭晉鳴也不忘在枕邊准備一支筆、一張紙,一有想法,就爬起來一一記錄。任何細小的新聞線索,鄭晉鳴總能敏銳地捕捉到。

  2012年7月,中宣部組織中央新聞單位編輯記者進贛州,鄭晉鳴也在其中。在贛州採訪時,鄭晉鳴偶然聽說村裡有個鄉村教師叫胡永釗,常年在大山深處教書。鄭晉鳴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我們要尋找的最美鄉村教師嗎?”於是,他帶上一壺水、一支筆、一個筆記本踏進大山,重走胡永釗從家到學校的教書路。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連綿起伏的大山荒無人煙,山頭連著山頭。天漸漸黑了,山裡的夜晚靜謐、空靈,鄭晉鳴的心被山村貧瘠的教育刺得生疼,同時被胡永釗的感人事跡溫暖著。夜晚回到住處,他含淚寫下了《走不盡的山路,抹不完的淚》。

  “進入互聯網時代,記者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也更加便捷,但隻有深入現場,用心去感受,才能寫出感人真切的故事。”鄭晉鳴總是這樣告誡自己的學生。

  盡管連雲港王繼才、王仕花夫婦“守島”的故事,14年前就有過報道,但今年8月,鄭晉鳴還是帶著5個學生趕到連雲港開山島,克服生活上的種種困難,與王繼才夫婦同吃同住5天,寫下《王繼才夫婦28年孤島守海防》《兩個人的五星紅旗》等多篇文章,引發社會向王繼才夫婦學習的熱潮。

  從成為記者那天起,鄭晉鳴憑著兩條腿和一支筆,丈量著祖國的大江南北,發表各類稿件萬余篇。寫下《孔繁森生命的最后十四天》《英雄的感召效應》等感人的文章,塑造出汶川大地震英雄機長邱光華、大地活雷鋒趙亞夫、一輩子隻教書育人的江蘇科技大學教授景榮春、用生命守望馬克思主義陣地的鹽城師范學院教授王強等典型人物,弘揚了社會的正能量。

  “當了半輩子的記者,我每天都堅持寫一篇稿件。可以不吃飯,但不能不寫稿。”鄭晉鳴的身上一直充盈著一種無所畏懼、不怕犧牲、特別能戰斗的新聞勇士的精神和氣質。

  (本報記者 蘇雁 本報通訊員 許學建)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