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有信息量,也要有含金量——寫在移動互聯網的邊上

龍文

2014年12月17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哲學家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在移動互聯時代,我們也不妨說,人是一切數字化信息的總和。對於勇於探索的人而言,在數字化浪潮中將會站到駛向新世界的游船甲板上。而拒絕變化的人,則會被遺留在舊世界日漸蕭瑟的海灘上。

  大數據和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極大豐富了世界的層次。17世紀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經提出“可能世界”理論,他認為,世界由無窮無盡的可能性組成,因此,在我們身處的世界之外,還有無數個“可能世界”。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成熟,每個人都有可能進入現實世界之外的另一個“可能世界”。可穿戴移動互聯設備的普及,將使這一切觸手可及。你想回到唐朝,戴上數字頭盔按下菜單鍵即可身臨盛世長安﹔你想到火星旅行,同樣可在虛擬世界實現星際穿越。

  事實上,智能手機的出現,已經將我們帶入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信息不再是稀缺物,很難再成為壟斷資源。比如,有了導航軟件,高速公路出口的“帶路黨”已瀕臨消失﹔有了搜索軟件,百科全書的銷量就一落千丈。很多人還沒有適應這個“信息極大豐富”的世界,所以才會在看到精彩內容后“先轉再看”“果斷保存”,其實那些信息有的因為唾手可得而不必收藏,而更多的則是在信息海洋中快速徜徉以致保存后基本上永不會再看。因此,所謂的“信息飢渴症”,同樣是轉型時期的問題,人們需要慢慢適應和海量信息共存的生活,讓信息為人服務。

  然而,“信息爆炸”還是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人們的認知結構。研究者表示,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將催生一種全新的“數據思維”,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因果關系將讓位於相關關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購物網站,商家並不關心顧客是誰,為什麼要購買,而隻需了解你的相關購買記錄,就可以運用大數據為你量身打造推薦清單。在“數據思維”影響下,人們不再對“為什麼”感興趣,隻對“是什麼”感興趣。大家如飢似渴地瀏覽那些與我們生活關系不大的奇聞異事,卻很少追問新聞背后的緣由。沒有人文精神牽引的“大數據”,在極大豐富這個世界的同時,也會像洪水一樣掏空人們的注意力,把眼神空洞的“用戶”們沖到彼此隔絕的信息荒島。

  在神話故事中,伊甸園裡有兩棵樹,一棵是生命之樹,一棵是知識之樹。詩人說,知識之樹不是生命之樹。意思是,知識和信息的積累,並不必然增進我們的生命意義和幸福感,有時甚至恰恰相反。人們對數據和信息的利用,不是為了用虛擬世界替代現實世界,而是為了用知識去灌溉“生命之樹”,從而拓展我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增加生命的厚度與縱深。

  人類社會需要足夠的信息,更需要有含金量的思想。信息和數據不會自動生成思想,隻有思索著的人才能成為文明的創造者。思想家說,人隻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卻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人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在信息化、雲計算的時代錘煉思想、捍衛思想,是和拓展虛擬世界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文化使命。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17日 04 版)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