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2014年第12期

惡俗娛樂與大眾審丑——兼談媒體的社會責任

賀麗青

2014年12月19日13:31    來源:視聽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本文以歌曲《小蘋果》在全球掀起的模仿狂潮為例,回顧近年惡俗娛樂的種種光怪陸離,以及大眾為之傾倒的審丑怪象,借此探究背后的深層原因。當下,網絡傳播實現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網民的獵奇從眾心理助長惡俗與審丑一唱一和。為此,隻有媒體擔當社會責任與公眾提升媒介素養並行,才有望改變社會審丑的怪誕現象。

關鍵詞:惡俗娛樂﹔大眾審丑﹔媒體責任﹔媒介素養﹔

《小蘋果》作為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宣傳曲,在發布當日便創下了501萬之高的播放量,之后更是橫掃多個音樂排行榜榜首。這首“神曲”迅速被網友改編傳唱,不同版本的“小蘋果”充斥網端。一首神曲誕生后引發的全球模仿和改編熱潮,引發了筆者的冷思考。

一、惡俗娛樂之濫與大眾審丑之歡

自2006年胡戈的作品《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始,惡搞走進了中國網民的視野。此后,中國網絡上演著各種光怪陸離的事件與人物,以怪異為賣點,以消解主流為榮。

縱觀中國網絡上的娛樂和惡搞現象,從音樂到語言,從行為藝術到冥想,從古代到現代,無所不包。各種語體的風靡網絡,從淘寶體、咆哮體、hold住體到凡客體、甄嬛體、元芳體,等等,不斷追求著網絡眼球。從后舍男生到芙蓉姐姐,從獸獸到鳳姐再到小月月,出名途徑越來越多、出名速度越來越快,你方歌罷我登場。大眾娛樂時代似乎轉向了大眾審丑時代。

媒體文化批判學者尼爾·波茲曼預言,當娛樂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欲望和無規則游戲的惡俗文化,我們將毀於自己熱愛的東西,娛樂至死。現實似乎正朝著他預言的方向發展,中國正在進入一個大眾審丑的娛樂時代。

二、惡俗娛樂與大眾審丑的原因探究

1. 社會變遷:消費主義與網絡傳播

多倫多學派學者英尼斯在《傳播的偏向》一書中指出,娛樂業和文化產業呈現出蓬勃面貌,誘使人類放棄對艱深復雜的宗教、傳統與歷史問題的思考,轉而擁抱“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費主義浪潮。整個過程呈現出黑格爾派史學家所津津樂道的“歷史的終結”,用英尼斯的話來說,則是“時間的終結”。①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絡新媒體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孟威認為,網絡紅人的產生迎合了濃厚的消費文化氣氛,順應了現代人“玩”的本性,契合新生代人群追求個性特色的文化心理,也展現“主流”與“非主流”文化意識的互動角逐。②通過與消費主義相結合,把文化引導到反權威、反壟斷的方向,並派生出大眾的狂歡,充斥著無厘頭的惡搞,一片烏煙瘴氣的網絡傳播生態環境。

網絡傳播部分地消解了傳統媒體的精英情結,使得傳播真正進入大眾化的時代。多倫多學派的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一書中提出的“媒介即信息”,如麥氏所預言的“地球村”,互聯網本身成了一種新型的社會環境,實時快捷的通訊效率也客觀助推了惡俗娛樂的傳播范圍。

2.烏合之眾:獵奇心理與從眾心理

本雅明提出,機械復制時代藝術品的獨特性和距離感被顛覆,導致了靈韻的消逝,其實社會中人也因為機械重復般的工作而變成單向度的人,壓制了人們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轉向腦袋空空的“空心人”,追捧惡俗,熱衷於圍觀與狂歡。似乎看到世界萬象與丑態萬千的落差,可以滿足自身失落的自尊。

其次,公眾可能一開始對某網絡紅人並不感興趣,但周圍人都在談論,無形之中產生的群體壓力迫使受眾關注這些網絡紅人。如果你不圍觀,你不知道,就是落伍了,這是一種典型的從眾心理。

3.媒體轉向:文化民粹主義

超級女聲開啟了中國媒體選秀熱,超過2000萬觀眾每周收看超級女聲,其收視率突破10%。據《國際金融報》報道,這檔節目在全國約有4億觀眾,平均收視率超過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單場手機短信收入超過1500萬元,加上節目冠名和其他廣告收入數以億計。③“超女”演繹了一種典型的文化民粹主義話語:一切(文化)權力來自平民。威廉斯曾振聾發饋地論斷:“文化是平常的”④,被認為是文化民粹主義的代表性言論。

現代社會的文化產品,為了遷就缺乏耐性和藝術追求的消費者,無休止地往白痴化、弱智化的低端發展。審美趣味下移,惡俗文化越來越為大眾所接納,很多低俗的東西得到認可,並被廣泛傳播。⑤

三、反思:媒體社會責任的擔當與公眾媒介素養的建構

“審丑文化”緣何成為媒體關注的對象?媒體的利益訴求是關鍵。對注意力的追蹤促使媒體不斷顛覆傳統的審美價值觀,無限制地迎合受眾的庸俗獵奇心理,其背后隱藏的本質是赤裸裸的利益訴求:吸引眼球,博取點擊率和收視率,提升關注度,謀取經濟利益。中國媒介處在雙軌運行的情勢下(“官辦商營”⑥),一方面媒體的內容受到政府的監控,另一方面運作上又必須走市場化的道路。於是,媒介的創辦者往往用政治風險的最小化去換取經濟利益的最大化。⑦媒體不斷犧牲在公眾心目中的嚴肅形象,蠶食彌足珍貴的公信力。

2011年廣電總局提出“限娛令”,娛樂風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抑制。媒體應該加強職業自律,不忘自身社會公器的角色,承擔起教育社會的責任,而不是隻顧節目的轟動效應而復制大量的娛樂化泡沫⑧。

如果說沒有大眾心理需求作為基礎,那麼這場審丑運動也不會如此如火如荼。從這個角度上講,審丑時代觀眾畸形的心理訴求也是一股必不可少的推動力量。背后暴露是大眾精神的空虛與價值的虛無。如果沒有受眾的關注,所有的炒作都不能形成氣候,所有的惡俗行為都將失去其存在的土壤。為此從公眾的視角,當務之急是切實提高公眾的媒介素養,理性解讀和批判各種媒介信息的能力,積極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社會發展所用。

1930年代肇始於英國的“媒介素養”(media literacy)理念與教育實踐,從第一代源自精英文化脈絡、強調保護公眾免受不良媒介信息侵害的免疫式觀點,己逐步轉移到強調對媒介的質疑和批判性思考,並進一步拓展到以公眾媒介參與為核心的研究范式。⑨誠然,提高公民的媒介素養是改善媒介環境的明智之舉。

故而,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媒體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丑角需理性訴求心聲,尋求一個更合理的渠道去實現自我價值﹔而受眾需加強個人媒介素養,提升審美品位與批評鑒賞。鑒於惡俗娛樂有悖於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娛樂走向“愚樂”的極端,有些學者不禁發出了“生於憂患,死於愚樂”⑩的感嘆。(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講師)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高校社科基金項目(2013SJD860010)、國家廣電總局社科項目(GD1169)

注釋

①卡茨等編.常江譯. 媒介研究經典文本解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90

②閆鵑.網絡紅人何時走出審丑狂歡 學者稱通俗不等於惡俗[EB/OL].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22219/14258536.html

③ 張穎. 超級女聲一檔節目觀眾4億,三大項收入數以億計[EB/OL]. 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42775/3628404.html

④吉姆·麥克蓋根著.桂萬先譯.文化民粹主義[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22.

⑤竇文濤等. 泛娛樂化是否會使人傻下去[EB/OL]. http://phtv.ifeng.com/program/qqsrx/201001/0114_1649_1510612_2.shtml

⑥黃學建.中國電視娛樂文化批評[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174

⑦尹鴻.中國媒介發展趨勢初探產業政策分析[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3-07/15/content_974398.htm

⑧董莉、康樂.電視新聞節目低俗化成因及對策分析[EB/OL] http://www.cflac.org.cn/wywzt/2012/yingpingyule/201208/t20120828_146401.html

⑨從媒介使用到媒介參與:中國公眾媒介素養的基本現狀[EB/OL]. http://cics.fudan.edu.cn/cn/xueshuzhuanti/meijiesuyang/2011/1207/222.html

⑩盧鐵澎.生於憂患死於愚樂——淺談電視娛樂節目“三俗”的病根與治理[M].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9):30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